让学生学会在家中安全用电.docx
《让学生学会在家中安全用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学会在家中安全用电.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6页 共36页目 录交通安全教育车辆、行人交通安全常识乘坐公交车安全须知乘坐游船安全须知步行外出安全须知校园内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基础知识火场逃生方法校园火灾的预防措施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体育运动中常见安全问题及预防对策网络安全现状做遵纪守法的网民防盗防骗防滋扰防抢劫防其它伤害让学生学会在家中安全用电让学生在家务劳动中学会自护自救培养学生防范各种受骗的能力第二篇学校安全教育第一章 交通安全教育 现代便捷的交通,给人们出游、购物或办理其他事情提供了方便,学生外出,离不开乘车、乘船、骑自行车、步行,也有驾驶机动车辆的。虽然
2、市内行程短,时间不长,但是较之长途旅行,也有许多的安全问题须引起重视。第一节车辆、行人交通安全常识 一、车辆通行原则 (一)确保安全和畅通的原则确保有序安全和畅通是道路交通的基础,安全是通行的第一要求,一切车辆的通行都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条件,遇有不安全因素时应停止通行。 (二)右侧通行的原则 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的原则。 (三)各行其道的原则 各行其道是指交通参与者(行人、车辆等)只能在交通法律、法规规定的道路上或专用道上行驶,不得随意侵入对方行经的道路。 (四)服从指挥的原则 服从指挥是指交通参与者应服从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 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十项要求
3、l、上学放学排队,右侧通行。 2、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 3、列纵队通行,横列不准超过两人。 4、横过道路时,注意左右观望,慢行通过,不斜穿猛跑。 5、车辆临近时,不挤行,不穿行横道。 6、不跨越、攀登道路上的隔离护栏、隔离带。 7、未满12岁学生不准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8、过马路时要注意交通信号,服从交警指挥。 9、掌握安全知识,认识交通信号。 10、上学放学或平时上街,佩带交通安全标志。 三、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十项守则 l、行人须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右边行走。 2、横过马路先看清是否有来车,并要按交通指示灯走人行横道或斑马线。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硬闯。 3、不准在公路上追逐、嬉戏
4、、猛跑。 4、不准在公路上踢球、跳绳、溜冰、表演、玩耍。 5、不能边走路边看书。 6、不准扒车追车,不准强行拦车,不准抛物击车。 7、不准跨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道口护栏。 8、中、小学生一律不准驾驶机动车辆,学生骑自行车上学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上学时自行车的车铃、车掣反射器必须齐全有效。 (2)不准双手离开车把,不准站在后架上,不准一人蹬车一人扶把。 (3)不准赛车或玩车技,不准追汽车斗气。 (4)不准牵引、拖带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拖带。 (5)骑车时不准勾肩搭背,不准互相追逐,不准并排行车。 (6)不准在车把上悬挂影响转向的物品。 (7)不准在人行道上骑车,不准在马路上学骑车
5、。 (8)通过陡坡时不要高速滑行,连串或曲线竞争。 (9)骑车转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望,并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 (10)超越前车时,不准妨碍被超越的车辆。 (11)进出校门必须下车推行。 9、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走路,骑车都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10、中午未到校门开启时问,不准在校门口聚集,更不准追逐打闹。第二节 乘坐公交车安全须知 市内人多拥挤,汽车往来频繁,停停开开,且速度变换快,乘坐时通常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要遵守规章,在规定的区域候车,上车排队,顺序就坐,不抢坐、不扒车。 二、应轻装简行,不要带大量钱物,如有钱物在手,注意贴身放妥,谨防扒手。 三、要坐正站稳,尤其是无座位时,要抓
6、紧扶手站好,远离车门,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得跳车。 四、注意遵守交通规则,讲究文明礼貌,上车购票,避免因上下车拥挤等事与人争吵或发生纠葛。 五、不要在交叉路口或机动车道上拦乘机动车,因为在这些路段机动车是不许停留的。 六、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它车辆和行人通行,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第三节 乘坐游船安全须知 一、因内河游船运行频繁,因此,乘船最好事先了解航班并计算好时间,以便不误其他活动。 二、上下跳板或阶梯上行走要集中注意力,不要东张西望,防止跌落水中,有晕船反应的,应随带防晕药物。尤其在下雨、结冰、下雪之时,更要小心。 三、上下船不要争先恐后,相互拥挤。等船靠岸并系缆完毕后,按指挥
7、人员的要求方可有顺序上下船。 四、在船上观赏景物不可探身超过护栏。第四节 步行外出安全须知 一、走路要走人行道,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俗称斑马线),养成“朝两边看”的习惯,切忌与车辆争抢道路,有些地段要等交警或交通指示灯指令放行才可以走,不准在马路上追逐、猛跑,也千万不要只看到一边无车,便冒然横冲。 二、不要翻越、倚坐人行道或车行道的护栏、铁路道口,严禁不顾警令强行通过。 三、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天桥或地道。 四、不要在人多、车多的地方久留,避免因拥挤而受到伤害。 五、不要好奇围观突发的争吵或一些稀奇古怪的场面,这种场合下最容易被扒遭抢。 六、注意文明礼貌,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或乱
8、扔杂物,如有碰撞发生,应相互谅解,切忌矛盾激化。七、在道路上不得使用滑板、早冰鞋等滑行工具。不得在车行道上坐卧、停留、嬉闹。八、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绿灯行,红灯停,对一些标有“禁止通行”、“危险”的地域,不要擅越禁区。九、小学生上下学提倡佩戴小黄帽。第五节 校园内的交通安全 一、要警钟长鸣,切莫错误地认为校内无事,要树立交通安全观念,时时提高警惕。 二、要熟悉校内路线地形,特别在拐弯处、河边、桥头要慢速行驶,记住易出事故地段。 三、骑自行车进出校门要下车推行,不骑车带人,不相互追逐;自行车要停放在车棚内。 四、要精力集中,无论行走还是骑车都应靠右行,见到各种车辆提前避让,防止那些认为“校内可以
9、不讲交通规则”的人意外肇事。五、骑车、驾车要慢速行驶,复杂地段要缓慢而行,必要时下车推行。第二章 消防安全教育第一节 消防基础知识 一、燃烧与火灾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热现象,称为燃烧。在时间和空间上推动控制的燃烧就形成火灾。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火灾,需要全面地了解燃烧的基础原理和规律,以便在掌握燃烧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破坏燃烧的基本条件,达到控制和扑灭火灾的目的。 (一)燃烧的主要条件为了更好地掌握灭火原理,首先应该了解物质的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
10、(引火源)。人们总是用“燃烧三角形”来表示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见图1)。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质才能发生燃烧,三个条件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可燃度(引火源) 氧化剂 图1燃烧三角形 用“燃烧三角形”来表示火焰燃烧的基本条件是非常确切的,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有焰燃烧,因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作中间体,因而燃烧三角形需增加一个坐标,形成燃烧四面体(见图2)。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因,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扩展。因此,有焰燃烧的发生需要四个必要的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温度(引火源) 燃烧过
11、程中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可燃物氧化剂图2燃烧四面体 l、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种类很多,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但从化学的角度上讲,可燃物都是未达到其最高氧化状态的材料。一种特定的材料能否被进一步氧化,决定于它的化学性质。任何主要由碳和氢组成的材料都可以被氧化,绝大多数的可燃固体材料、可燃液体和气体都含有一定比例碳和氢。除了含有碳和氢的化合物以外,含有其他元素的许多化合物也是可燃的。如某些物质,可以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某些金属如镁、铝、钙等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在纯氮气的环境中“燃烧”。有许多物质在相
12、当高的温度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分解而放了光和焰,例如肼(N2H4)、二硼烷(B2H6)与臭氧(03)等。 2、氧化剂 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直的物质称为氧化剂。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它包括游离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氮。空气中含有太约2l的氧,因此可燃物在大气中的燃烧以游离的氧作为氧化剂,这种燃烧是最普遍的。除了氧:元素以外,某些物质也可以作为燃烧反应的氧化剂,如氟、氯等。 3、温度(引火源) 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其他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燃烧反应可以通过明火点燃处于空气(或氧气)中的可燃物或通过加热处于
13、空气(或氧气)中的可燃物来实现。在无外界引火源时,只有将可燃物加热到其着火点以上才能使燃烧反应进行。因此,物质的燃烧除了其可燃性和氧之外,还需要温度和热量。山于各种可燃物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各不相同,使其发生燃烧的温度也不同。 4、反应链式 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当某种可燃物受到热时,它不仅会汽化,而且该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即它们在燃烧前会裂解成更简单的分子。此时,这些分子中的一些原子间的共价键会发生断裂,从而生成自由基。由于它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 燃烧的链式反应包括一系列的复杂阶段,可以以氢在空气中的燃烧
14、为例简要说明。当将引火源置于氢氧体系时,氢分子被引火源的能量活化,两个氢分子间的共价键断裂,形成两个非常活泼的氢原子(H.,氢自由基)。氢自由基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它们一旦生成,即与氧分子作用生成氧自由基(O)和羟自由基(OH)。氧和羟自由基的能量都很高,它们又可以与氢分子作用生成水(H2O)和新的OH和H 即:H2+能量2H H+02O+OH OH+ H2H20+H O+ H2OH+H 从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反应的每一步都取决于前一步生成的物质,故这种反应称为链式反应。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在各种必要条件下,还有一个“量”的概念,这就是发生燃烧或
15、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是: l、一定的可燃浓度 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如:甲烷只有在其浓度达到5才有可能发生燃烧。而车用汽油一38以下、灯用煤油在40以下、甲醇在7以下均不能达到燃烧所需的浓度,因此虽有充足的氧气和明火,仍不能发生燃烧。 2、一定的氧气含量 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含氧要求。低于这一浓度,虽然燃烧的其他必要条件全部具备,燃烧仍然不会发生。如:汽油的最低含氧量要求为144,煤油为15,乙醚为12。 3、一定的点火能量 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如:在化学计量浓度下,汽油的最小点能量为0.
16、2mj,乙醚(5.l)为O19mj,甲醇(224)为O215mj。 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对于无焰燃烧,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即会发生。而对于有焰燃烧,除以上三个条件外,燃烧过程中存在来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形成链式反应,燃烧能够持续下去,亦是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 以上论述的是燃烧所需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所谓防火和灭火的基本措施就是去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条件,使燃烧不致发生或不能持续。 (三)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l、火灾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GB590786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将火灾定义为:在时间和空问上推动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火灾的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GB496885火
17、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固体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厦,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此外,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直接财产损失,火灾又可划分为三类: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
18、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lO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四)灭火的基本原理 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要求,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火灾发生后,所谓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 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前三种灭火作用主要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一个化学过程。不论是使用灭火剂灭火,还是通过其他机械作用灭火,都是通过上述四种作用的一种或几种来实现的。 1、冷却灭火 对一般可
19、燃物而言,它们之所以能够持续燃烧,其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燃点之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用火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水能够大量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最后导致火焰熄灭,燃烧终止。 2、窒息灭火 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需要在其最低氧浓度上进行,低于此浓度时,燃烧不能持续。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气通常在氧浓度低于15时不能维护燃烧。用于降低氧浓度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通过稀释氧浓度来灭火的方法,多用于密闭或半密闭的空间。 3、隔离灭火 可燃物是燃烧
20、条件中的主要因素,如果把可燃物与引火源以及氧隔离开来,那么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这样,残余可燃物烧尽后,火也就自熄了。 此外,用喷洒灭火剂的方法,把可燃物同氧和热隔离起来,也是通常采用的一种灭火方法。沫灭火剂灭火,就是用产生的泡沫覆盖于燃烧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在冷却作用的同时,把可燃物与火焰和空气隔开,达到灭火的目的。4、化学抑制灭火物质的有焰燃烧中的氧化反应,都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热和光的作用下,分子被活化
21、,分裂出活泼氢自由基H,H与氧作用生成H、OH、0等自由基成为链式反应的媒介物使反应迅速进行。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及燃烧物中所含有的其它元素的氧化物。对于含氢的化合物,O的浓度决定了燃烧的速度。因此,如果能够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者能够迅速降低火焰中的H、OH、O等自由基的浓度,燃烧就会中止。许多灭火剂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如干粉灭火剂,其表面能够捕捉OH和H使之结合成水,自由基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燃烧的中止。 二、常见灭火器及使用方法 (一)灭火器的概念 灭火器是指在其内部压力作用下,将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以扑救初起火灾的灭火器具。 (二)灭火器的分类 按充装灭火剂的类型划分 l、水型灭火器。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学会 在家 安全 用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