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程序.docx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尾矿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程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省德化县金灿矿业有限公司 发布2011125实施2011125发布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程序编 制: 林庆勇审 核: 张英勤批 准: 林梓荣Q/JJC福建省德化县金灿矿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程序1 范围为了辩识和评价矿山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并评价其风险程度,进行风险分级,通过实施不断有效的风险控制来取得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特制定本程序。2 引用文件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3 术语和定义本程序采用GB/T280012001中所采用的术语和定义。4 职责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并负责矿山重大风险因素的最终
2、确认。4.2各单位、各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编制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工作,并将结果汇总到生产安全技术科。4.3生产安全技术科负责对各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结果进行汇总、审核,评审控制措施计划的充分性、有效性。5 工作程序5.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的基本步骤:业务活动分类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5.2 业务活动分类5.2.1业务活动的分类要考虑对危险源的易于控制和必要信息的收集,既要包括日常的生产活动,又要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等。一个单位通常有多种业务活动,对业务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
3、:所划分出的每种业务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二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5.2.2 可考虑按作业类别和工作系统层次分解的方法划分业务活动,一般来说:a) 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分;b) 按地理区域分;c) 按装置分;d) 按业务(作业)任务分;e) 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5.2.3 对于每项业务活动,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前要收集如下业务活动信息(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任务: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该任务实施的频率;b) 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机器、工具;c) 物料: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气、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
4、性质;可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物料要移动的距离和高度;d) 能力:工作(作业)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e) 程序: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包括特种作业任务的持证上岗程序;f) 数据:业务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g) 事故:发生过的与该作业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5.3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辩识5.3.1各单位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制定计划,组织成立危险源辨识组(由安全、技术、生产管理、设备、消防、工会等部门的人员参加)。5.3.2 各单位的分包方活动范围内的危险源由各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组织分包方辨识。5.3.3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范围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5、所产生的风险因素:a) 常规的活动(如正常的采矿和选矿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抢修、紧急抢险活动);b)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本公司的员工、合同方的员工、访问者)的活动;c) 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单位所有或租赁使用的)。5.3.4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5.3.5 危险源辨识顺序:a) 厂址;b) 厂区平面布局;c) 建(构)筑物;d) 生产工艺流程;e) 生产设施、设备及物质和作业环境。5.3.6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的分类。a)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
6、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有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b)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因素。说明: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的共同作用。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
7、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5.3.7 危险源辨识方法:现场观察、询问与交流、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工作安全分析法等。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作业安全分析法和基本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危险源辨识:即先选定需要识别的系统,在系统中按作业流程的先后顺序,将作业流程进行细化后,在每个作业流程中考察每一个动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工艺条件、环境因素等,再运用现场察看询问(现场作业人员或相关人员)的方式,对照危险源分类表,从“人、机(机器设备)、料(使用材料)、法(作业方法)、环(作业环境)”等五个方面,来识别或考虑:什么情况下
8、会可能导致伤亡事故;有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是否会发生职业危害等,如果发生或将会发生上述三种结果之一或三种结果的组合,即为危险源。a) 对每个作业流程,参考危害类别(附录1)中前两大类的分类内容,辨识出与此流程有关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动,然后将各流程中的危害因素汇总。b) 将整个作业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参考危害类别(附录1)中后两大类的分类内容,辨识出与此作业活动有关的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c) 将上述辨识出的危害因素汇总,汇总中合并同类项。d)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还可参考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13816生产过程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5
9、.3.8 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认a) 辨识的结果确已覆盖了所有已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b) 辨识的结果确已覆盖了所有违反法律、法规、标准的现象。为此,要把所有本单位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清楚的列出,把与本单位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安全规章(其中特别是关于机械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暴露的规定,如粉尘浓度、噪声等级、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机械安全防护、氧气瓶和乙炔瓶的距离、高处作业的防护栏杆、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等等)清楚的列出,与辨识的结果进行对照,检查一下:是否还有事故的原因和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规定的现象在辨识的结果中没有被包括。5.3.9 各单位将本单位负责范围内的危险源登记在业务活动危险源登
10、记表内。5.4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5.4.1 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宜先采取“专家经验判断法”等进行评价,初步确定风险级别,再通过定量评价法分析危险源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大小。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5.4.2 风险评价按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执行。a)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其简化公式是: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风险性分值b) 事故或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但
11、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c) 人员出现在风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风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风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风险环境中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表2 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
12、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2每月一次1每年几次0.5非常罕见说明: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 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的,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d)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伤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十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表3所示。表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产生的后果伤害职业病10010人以上死亡4029人死亡严重职业病现象151人死亡职业病(多人)7永久失能职业病(一人)3重伤职业性多发病1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尾矿 危险源 辨识 风险 评价 控制 措施 程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