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研究报告常州市丁堰小学 刘健一、研究背景 如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现代教育。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综观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现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很多教师不能依据现状积极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在高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下,反而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低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它能构建一种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
2、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却出现了学生低效学习的现象,其表现为:教学活动更多的变成教师的演示活动,学生观看媒体演示变成走马观花;小组学习计划的制订变成了组长个人学习计划,小组探究变成了个人表演;自主探究成了到处乱看,盲目跟从;必要的动手操作也不见了踪影,有的只是对网络提供的答案的简单了解;汇报交流成了单纯的知识陈述可想而知,上述现象如不尽快改观,就必然会造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从而逐渐导致许多学生失去在信息
3、技术环境下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同时也失去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意义。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特提出此课题。二、研究目标1在求知方面,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活动有效获取知识。2在交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及合作精神。3在解决问题方面,通过讨论、辨析、互相激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张扬学生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和时间。5、建构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三、研究假设加强学习,通过实践使实验教师能大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展开思维,各抒己见,激发参与的欲望,使学生能更有效的参
4、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四、研究内容1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组合作探究的研究。2、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促进小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研究。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活动有效的科学评价方法研究。4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学习活动指导方法的研究。五、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在我校一年级到六年级中进行研究,参与教师全体数学教师。(二)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同时,也包括实验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的运用。行动研究法 先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教学设想,制定具体计划;然后根据计划确定的时间、课时,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再通过听课、录象等方式监测实验的全过程,同时
5、收集相关研究资料;最后对实验进行反思,并确定下一步行动计划。实验法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实验的因变量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合作精神及个性发展等”。调查法 在实验前后,分别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及与人合作的态度等。经验总结法 实验教师通过总结反思,记录心得、撰写相关论文等。文献资料法 通过翻阅各类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最新研究动态,吸收成功经验,以及时改进实验。六、研究步骤第一阶段:成立课题小组,开展调查培训(2006 .42006.5)首先成立课题组,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广泛阅读,并对师生的“教学”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最后结合实验要求进行专
6、题培训。第二阶段:实施课题研究,进行反馈调整(2006.62008.6.)通过教学实施,探索网络环境下促进学习活动有效的途径,策略和模式,检查各种资源设置的实际操作效果,并根据实验反馈及时进行调整。第三阶段:成果评价推广(2008.92009.2)对实验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撰写研究报告,使其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在推广中不断完善。七、操作策略1、调查分析(对象:教师和学生)2、理论学习(全体教师)3、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二次设计,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全体成员)4、行动研究(由组长订专题,全体成员参加,指定人员上课,全体讨论)八、研究过程第一阶段行动研究主题:对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 学
7、情况进行调查,并在课堂教学教学研 究的基础上确立课题研究主题(一).调查调查内容;1.学生教学的态度及认识.2.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现状.3.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态度和认识.学生调查表分析:对多媒体及多媒体教学知道一点的占44.4%,很清楚的占55.6%;很喜欢的83.3%,有点喜欢的占16.7%;认为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有22.2%,有时使用的占77.8%;大多数学生认为精妙的动画和图片,精彩的文字处理,是最吸引自己的注意的,有33.%的同学认为由多媒体创设情景产生的问题是最吸引自己注意的;电脑操作能力几乎没有的占16.7%,较好的占33.3%,一般的占50%;认为播放速度太快的占22.2%,
8、画面和音乐分散注意的占50%,剥夺自己活动机会的占33.3%。教师调查分析;在教师中,经常使用幻灯和投影的占100%,音像媒体经常使用的占人口总数60%,很少使用的占40%,计算机多媒体很少使用的占100%;在:1、课前教学准备困难,2、老师多媒体水平低,操作不熟练,3、收集相关资料及自制课件困难,4、没有与课本良好配套的丰富的资料库资料及相关课件,5、不具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环境等五项因素中,认为第一项因素占第一位的占用80%,第二项占40%,第三项占20%,第四项占20%,认为第三项占第二位的占人口总数60%,第四项占第三位的占60%,第五项占第四位的占40%,第二项占第五位的占40%。
9、改进思考:1、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设计水平。2、努力扩大课件来源。3、加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了解,从中选出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4、平时注意学校课件资源库的建设。5、适当进行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培训。 课堂实践:典型课例:角的认识 认识直角用字母表示数 (目的: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研讨和观察进一步验证和发现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缺憾)发现问题:1、缺乏更强的交互性;2、忽视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能很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3、往往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上不能很好把握;教学中仅能让学生由视觉产生感性认识;4、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融入这种教学环境中。 对策:1、加强
10、老师电教理论的学习。 2、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的特点。 3、科学并大量地运用电教媒体(尤其是光盘), 使电教课经常化和习惯化。 4、运用电教媒体要流畅自然。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研究主题:1:确立课题方案,初建课题网站框架;2: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模式的假设;情境引入-引导探究-自主练习-拓展应用-小结反思3:在课堂教学研讨中验证假设;研究思路:首先要求教师们在平时尽可能运用已有课件,下载课件及教材配套光盘进行教学,使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尽可能接近传统媒体的使用频率,以加强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适应度; 其次,对此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自学,然后组织了专题讨论,最后通过
11、研究课来进一步体验,从而逐步验证和完善教学模式。典型课例: 数对 容量和升 认识方向 平移和旋转折线统计图小结和反思:在本阶段研究中, 我们验证了开始时假设的教学模式,并对此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完善和细化,学生也通过教师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提升了适应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往往在课的开始时兴趣比较浓厚,到后来参与的积极性就有所降低,如何更好的在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将成为我们下阶段的研究目标.课件介入策略;1、动态模拟。2、过程演示。 3、入机交互。4、虚拟现实。 第三轮行动研究研究主题:1: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决定在本阶段进行网络环境下和多媒体环境下提高学生学习动
12、机的研究,以更好的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2:确定一个重点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围绕本专题进行个人研究研究至少5次,初步尝试个人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典型课例:轴对称图形 ( 一次设计) (二次设计)平行与相交(一次设计) (二次设计)公顷的认识 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流程:计划-实践-观察-反思研究结论:多媒体环境下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 1 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动机。2 促进学习成功,强化学习动机。3 促进评价反思,深化学习动机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注重在认知过程的评价方法与功能,以及突出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自评,是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参与性,可以有效地解
13、决评价多元化的问题。其一,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备课时预测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成电子版练习,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内容,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其二,利用投影仪,可以把教师巡视中发现的学生的典型范例或典型问题展示在屏幕上,或讨论、或质疑、或讲解,便于聚焦学生的思维,达到正确的思路得到强化的目的。其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猜一猜、对口令、聪明屋、多媒体直观演示等,使他们在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四,利用网络可以实现学生的互评,强化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
14、评价意识。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 1. 设计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为学习者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第二,教学目标要有灵活性和贴切性。 2在内容设计时应该注意几点:第一、应用多种表达方式。通过采用文字、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呈现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浓厚兴趣。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同时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相贴切。第三、应该不断动态更新学习资源。一成不变的内容会使学习者产生厌倦。 3.提供简单实用的交互 4. 设计能给予及时反馈和归因反馈的作业测试 5.提
15、供激励性的学习评价 第一、尽可能提供肯定性评价。肯定性评价能使学习者受到鼓舞,产生成功感、自尊感和自信感,从而不断地提高成就动机,焕发积极的热情,做出更大的努力。第二、实行激励性、多元化的评价制度。第三、提供对学习和进步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小结与反思 通过连续两个阶段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探索,虽然还没有基本形成一套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经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们丰富了自己的课题资源库,同时,在各级电教方面的评比活动中,先后获得了十几项国家级奖励,其中包括教学设计,论文,教育叙事报告,课堂教学评比等,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同时,在总结中,我们也
16、发现了许多有待于今后改进的缺点:1/课题网页还不能充分体现研究的轨迹;2/研究资料及有关图片和录像有时不能及时上传,以供教师及时交流,反思和学习;3/研究计划制定的还不够具体;4/每一阶段还没有能够体现出本阶段的专题;5/课题组成员的个人研究计划制定质量有待提高,没有能把面上的研究和个人的研究结合起来;6/研究中行动研究的轨迹体现的还不够;7/课题研究推进速度还太慢。以上种种不足,有课题负责人组织管理上的问题,也有教师在行动研究意识方面和理论修养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在研究中得到系统的提高。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充分发挥课题
17、骨干的辐射作用、努力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争取开创我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局面。 下阶段研究方向 1、继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促进媒体使用的最优化。 2、要加快研究进度,把研究内容细化,分阶段进行专题研究。 3、提高个人研究的积极性,切实制订和落实好个人研究计划。 4、学校电教组成员要积极开发电教软件,进一步完善电教资源库的建设,为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满意的服务。 5、进一步完善课题网页,及时上传有关资料,及时组织拍摄实验课录像及有关课题研究活动照片。第四轮行动研究主题:1、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模式研究2、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内
18、容设计策略。3、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反馈处理策略。4、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导引策略。5、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策略。典型课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找规律(一) 找规律(二) 用字母表示数 平移和旋转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流程:计划-实践-观察-反思研究结论:(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内容设计策略。 1、教学内容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内容要避免“繁、难、偏、旧”,突出基础性;同时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当前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内容只有与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才有可能保持和发挥课堂教学载体的主导功能;只有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
19、积极思维,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2、教学内容设计要对教材进行统合。合理安排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要作适度的区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材观,要认识到教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是学生学的媒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进行统合,使之成为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学材”。(二)、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反馈处理策略: 1、交流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需要沟通。而反馈应该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中实现。因此,首先要营造一种交流的气氛,从而促进反馈的进行。一般情况下,一个正常健康的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是相当广阔的,环境使可
20、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的一个首要前提,有一良好的交流氛围,学生就能在环境下熏陶下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教学分类时,教师准备超市的一部分物品,包括文具类,日用品类,服装类,食品类等物品,让学生互相交流协助,将这些打乱的物品重新归来,同时从录音机内传出了一曲欢愉的音乐,由于是具全实物,又近生活实际,同学们兴趣极高,很快就分好了类,再通过同桌交流、切磋,相互给予肯定。这样,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整个教学在愉快而轻松的环境下结束了。 2、教师善于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后,紧接着
21、就要对学生的交流进行正确、适当的引导。奥苏伯尔指出:认识结构中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和清晰性对学生学习瓣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适当的引导,对教师教学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如在教学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时,出示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完成,两个合作,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教师便可直接启发学生:“这道题工作总量不是具体数量,该怎么办?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吗?”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引导下,进行探讨,找到新知识的切入口,然后再与旧知识比较、分析,最后得到解决此类应用题的方法:当工作总量不是具体数量时,把一项工程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总
22、是的几分之一,再求甲乙工作效率之和,最后求两人合作几天可以完成。由于教师交流前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交流前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努力探索,突出重点,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3、充分发挥学生交流的自主性。课堂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学生被动的学习、交流发展到我要学习,我要交流,进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出示两块圆形的饼,一大一小让学生说哪快饼大些?为什么?(左边那个饼大些,因为它占平面的大小要大些)“大多少?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内同研究的圆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圆的面积。“看到这个题目,你觉得我们应该解决些什么问题呢?”生:“要知道圆面积怎么样计算?”、
23、“知道圆面积计算公式吗?”、“圆面积公式是怎样来的?”等等。师:“同学们,你们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吗?”生齐说:“想!”于是同学们拿出学具,分组交流、实践,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与教师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先由学生知圆的大小,激励学生发展智力,把圆等分,拼合,最后变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再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转化为相应的圆的面积公式,从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通过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交流形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完善、提炼概括,促进学生思维上求异、求佳,让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学习
24、天地。4、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交流思想。在教育控制论中,反馈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一煌知识与信息,及时采取措施,调节教学方式,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在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网中,及时反馈学生的交流思想,是教师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善于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交流思想给予肯定,对交流过程中遇到障碍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地输导、鼓励。相对学生而言,一句鼓励温暖的话语可谓是雪中送炭,进而增强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信心。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导引策略:1、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育目的在于育人,教学不应只是“授人以鱼”,而应是“授人以渔”。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能使信息处理工具
25、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平时的体验较少,现成问题比较少,所以要求教师能为学生创造条件来设计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能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非常的重要。有效性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运用科学的设计策略来设计有效的问题,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有效问题的呈现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到底以哪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还是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1)、以语言的形式(2)、以黑板的形式(3)、以演示文稿的形式(4)、以网页的形式 3、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内涵,要切中知识的本质特征,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要重视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展现学生的思
26、维过程,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还应适时地对这些策略进行调整,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促进学生的发展。4、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心理,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和方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1)、掌握问的时机(2)、提问要注意层次(3)、选择灵活的方式5、在大部分的教学中提问是教师的专利,但能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并对学生提问作出科学的评价对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也是不容我们教师所忽视的。学生有所思才能有所问,对学生的
27、提问不仅是作出回答,更重要的是不能忽视学生所提问题本身的评价、鼓励。学生提高分两个阶段:一是学生对不知知识的提问;二是学生对已知知识的提问。第一阶段的提问主要用于新课学习时;第二阶段的提问主要用于复习阶段。从第一阶段的提问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的态度和新知的接受能力;从第二阶段的提问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管是哪一阶段的都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不仅自己在上课时能提出有效的问题,同时要培养学生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四)、信息技术环境下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策略:1、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者通过讨论、互助等方式来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
28、效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所包含的所有方法都包含了这样一种思想: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对自己和学习伙伴的学习都要负责。合作学习策略按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双人合作学习策略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小组合作学习”曾经是一个
29、很时髦的名词。我曾经是教数学的,在一些公开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老师组织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者由小组合作来完成某一项任务。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必须是有过训练的,要分组分好,有角色意识,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才能是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不然“小组合作学习”只会流于形式,不会有实质性的效果。2、小组合作中,每一个成员必须有自己的任务与职责,并且与小组整体的任务息息相关,小组的成功要依赖于每一个成员的成功,只有这样,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有45人左右的一个班,通常分为5人一组。先以学号1/11/21/31/41为第一
30、小组;2/12/22/32/42为第二小组,以此类推,再在小组内部又按照活动策划人(学号在前的成员)、活动协调员、活动记录员和活动汇报人等角色进行分工。这些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而且有利于避免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同时也是对后进学生的鼓励,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感受到自身对于集体的价值。在分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学生能力、学生性别、学生家庭背景,力求做到遵循“组内有别,组间相似”的原则,所以在学号分组的原则上再微调。3、组织小组学习:给每个组一个大的任务,再细分为几个小任务,请学生各领一职,分别按不同的方向去做,最后生成一份学习报告。
31、4、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点,但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才能确保小组中各成员都能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应该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这个学习模式中,并没有认真参与,而是挂个名,和别的小组成员分享了一下学习成果而已。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也很重要。有时候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设置一些一个人完成比较困难的任务环节,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避免学生羞于合作的状况。要根据研究主题的大小考虑分组的大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并且在评价上要考虑到位,有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研究成果1、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32、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2、较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论文:阅读-数学教学中不可忽略的策略发表于课程与教学教育杂志2008年第2期,组织拍摄的教育资源找规律一和找规律二被市电教馆选送至省参加评比。论文:强化参与度,提高实效性获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平行与相交获常州市多媒体软件评比三等奖。3、完善和丰富了课题研究专题网页。4、进一步验证了教学模式。到目前为止的研究总结1、运用了行动研究法,实验过程较为扎实。2、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3、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验证和实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调查汇总对比:教师在多媒
33、体信息环境下教学能力调查汇总表 2008.1 时间等第2006.42008.1优秀12.5%37.5%良好50%62.5%合格37.5%学生在多媒体信息环境下学习能力调查汇总表2008.1 时间等第2006.42008.1优秀12.5%65%良好27.5%12.5%合格60%22.5%4 、较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协会电教子课题成果统计表题目级别类别作者时间基于网络环境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全国二等奖论文谢月200712有效运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全国优秀奖论文武林200712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全国三等奖论文陈波200712立足课改凸现自主
34、追求实效全国三等奖叙事报告刘健200712利用信息技术激活数学课堂全国二等奖论文王菲菲200712轴对称图形全国二等奖优质课王菲菲200710圆的认识全国优秀奖整合案例朱德才200712公顷的认识全国优秀奖整合案例谢月200712网络环境下小学生低效学习的问题和对策全国优秀奖论文刘健200712平行与相交全国优秀奖整合案例刘健200712网络数学课中学习活动低效的理性思考省二等奖论文刘健200710新课标下提高情景创设有效性的策略探究省二等奖论文刘健200611网络数学课影响学生有效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省二等奖论文刘健200610新课标下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初探省三等奖论文刘健200612统计
35、省三等奖资源征集许雪华20067轴对称图形省二等奖资源征集刘健20067轴对称图形省一等奖资源征集武林20067轴对称图形市一等奖多媒体软件朱德才20079新课标下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初探市一等奖论文刘健200612网络数学课中学习活动低效的问题和对策市一等奖论文刘健200612强化参与度 提高实效性市一等奖论文刘健200712阅读-数学教学中不可忽略的策略发表于课程与教学教育杂志论文谢月2008年第2期5 、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本课题在之前实施的过程中,已经经过市、区电教馆多位专家的检查指导,并获得了比较好的评价。6、搭建了课题研究的网络平台。 到目前
36、为止研究的标志性成果1、探索了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准备阶段:创设问题情境 发现提出问题 探索阶段:点拔引导指导 自主或合作探索问题 研究阶段:合理恰当点评 交流归纳结论 运用阶段:设计应用练习 综合运用知识 反思阶段;引导自我反思 反思学习过程 2、构建了课题研究网站。课题网站主要包括研究成果;按国家;省;市分级别上传教案反思:一些重要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研究论文:包括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得奖论文阶段计划;有整个课题组的阶段计划 个人阶段计划阶段小结:各个阶段的总结:包括整个课题组的分阶段小结和个人小结,以及调查报告活动记载:有每次课题组组织的活动简
37、要记录。理论学习:包括推荐的一些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章。课题管理:课题方案 课题保障 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表格 开题调查表等一些资料 网址:http:/58.216.197.186/shuxue2/Article/Index.asp3、完成了一些数学案例,并形成资源包。(包含教学设计,课件,说课,反思,录像课等)九、问题和解决措施(一)问题1课件制作效率不高在教学中,有时为了制作一个课件,经常要花费数天时间,要涉及Authorware、Photoshop、Flash、声音处理等相关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制作课件提出了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要求,制约了教师课件制作的积极性。2购置的课件通用性不强为了更好地
38、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近几年购置了大量的课件,但在日常教学使用中发现:有的数学课件并不适合学生,它只能一味地照设计者的思路进行展示,而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使用,给课题研究和日常教学带来一些困难。3教师运用现成课件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课件并不是不能拿过来用,而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不强,所以往往使课件不能为我所用。4、在课堂教学方面,研究的深入程度还不够,特别是针对某一主题的行动研究深度还不够。对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时,教师对如何运用它来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在细节上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5、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一方面,在进行某一主题探讨后,对于研究结论还缺乏更
39、进一步的提炼和概括,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互还有待加强。(二)、解决措施1、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在今后的一学年中,我们将为每位教师提供50元钱的购书款,鼓励教师去购买相关书籍进行学习,自我提高,并做好专题摘记和学习心得。2、搭乘常州市春晖工程的便车,积极使用该平台提供的资源,并借助该平台加强与其它学校之间的交流,促进资源的交流与共享。3、积极引进新技术,探讨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我们已经购买到位,我们将加强培训,积极研究如何运用它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4、初步探索校信通网络平台在提高数学学习活动有效性方面的作用。十、下阶段研究重点:1、加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师生培训及推广应用。2、把日常教学中的行动研究做足、做细、做深,提高课后反思的质量。3、进一步加强现有课件的利用率、力争用足、用好,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模式的构建。4、用好、用足春晖平台。5、进一步归纳和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的策略。6、初步探索基于校信通网络平台的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个平台,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数学交流,发挥家长的监督引导作用,使后进生得到的学习得到有效提高。并通过布置每日一题或每两日一题,使优秀学生能更进一步提高,并努力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