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整理-建筑合同管理 模块六 财务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整理-建筑合同管理 模块六 财务管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6页 共16页模块六 财务管理任务1 现金流任务2 财务报表第一章 财务管理基本概念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及会计报表要素 一、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也称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源。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 3)现金流量表; 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5
2、)附注。 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等内容。二、财务报表要素 财务报表的构成要素称财务报表要素,简称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定义为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三、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它是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编制的,是一张静态报表。该报表包括如下要素: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
3、为资产: A、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B、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反映的是企业的一种类型的资金来源,即债务资本。 符合负债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A、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B、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
4、入资产负债表。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一是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称为实收资本;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三是各期利润中留存的资金额,称为留存收益。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所有者权益反映的是另一种类型的资金来源,即权益资本。 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企业资金来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企业资产的归属顺序四、利润表 利润表
5、是一张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是反映企业动态经营状况的期间报表。利润表各项目间的关系可用:“收入-费用=利润”来概括。包括如下报表要素: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
6、够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五、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 现金流量表是揭示本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期初、期末余额变化过程的会计报表。 现金等价物主要指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化成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项目。
7、 现金流量表中没有新的会计要素。六、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与所有者(或股东)的资本交易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应当分别列示。七、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指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第二节 会计确认与计量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对企业会计报表中各个项目进行的质的规定性的确认过程。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指对企业会计报表中各个项目进行数量化处理的过程。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
8、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其他计量属性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会计确认基础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工作的必要前提或先决条件,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变化趋势,形成的对会计核算对象及经济环境的最合乎情理的判断。(一)会计主体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
9、主体应独立于主体的所有者。(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假设企业在未来能无限期地经营下去。 持续经营假设为企业编制报表及会计方法的选择奠定了基础。(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过程人为地划分为相等的会计期间,以利于信息使用者能定期得到所需要的财务信息。会计期间可分为月份、季度和年度。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会计年度与公历制是一致的。 (四)货币计量 财务会计只记录那些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信息。 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是建立在币值不变的基础上的。二、会计确认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以权利的形成和责任(或义务)的发生作为会计项目的确认依据,而无论
10、款项是否实际收付。也称作“应计制”。 早期的应计制只涉及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后来被用于对财务报表的各个要素的确认。 例如:8月末赊销商品20000元,付款期一个月。 8月份虽然未收到货款,但按应计制,这20000元应确认为8月份的收入。而9月份虽然收到20000元的货款,有资金流入,但却不能将其确认为9月份的收入。按照应计制处理费用时,要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例如: 2007年1月公司购入一台设备,价值50000元.该设备预计使用寿命10年,期末无残值. 按照应计制,这项支出,在2007年1月不能作为当期费用,而是应当在今后10年的使用期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各期作为成本或费用. 与
11、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现金制。 现金制是指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会计项目的确认依据,而无论其权利与责任(或义务)是否已经发生。 例如:8月20日赊销一批商品20000元,付款期一个月。 按现金制,9月20日收到款项时确认20000元的收入。 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 企业应当发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传统会计往往为保持客观性而牺牲相关
12、性。 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 企业应当发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传统会计往往为保持客观性而牺牲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也称作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
13、,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互相可比。 五、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六、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七、稳健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八、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控制的、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第五节 会
14、计等式与复式记账的原理一、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 一个主体的经济资源称为资产;有关各方对这些资产的索取权称为权益。权益分为两种: 1、负债债权人的索取权全部的索取权不能超过被要求的资产总额。 由此得到会计基本方程式: 资产=权益 其扩展形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影响主体会计记录的事项称为交易。每一笔交易对会计记录都有一个双重的影响。但会计主体的任何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该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恒等式。经济业务的发生有四种类型: 1、经济业务的发生使资产方和权益方同金额增加; 2、经济业务的发生使资产方和权益方同金额减少; 3、经济业务的发生使资产方一个项目增加一个项目减少,资产和权益总额
15、不变; 4、经济业务的发生使权益方一个项目增加一个项目减少,资产和权益总额不变。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1、会计等式反映了会计主体的资产权利属于两个方面,即债权人的权利和投资人的权利; 2、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理论依据; 3、会计等式是恒等式,会计主体的任何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该会计等式。 三、复式记账原理 1、复式记账的概念:复式记账是指会计主体在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时,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 2、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
16、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这里的借、贷已失去原有的意义,仅仅作为记账符号。 四、编制财务报表 编制了调整与结账分录之后,就可以编制财务报表了。 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来自于永久性账户的余额。 利润表的数据来自于结账之前的临时性账户的余额。 (一)利润表 1、利润表的概念: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从技术上说,利润表附属于资产负债表,因为利润表是对资产负债表上的一个总括项目留存收益在本会计期间内绝大部分的净变化作了明细说明。但由于利润表报告了主体的经营成果,所以其地位仍很重要。P55 2、利润表的作用 利润表报告了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阐明了会计主体赢利能力变化的原因。 3、利润表
17、的结构和内容 利润表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1)营业收入; 8)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营业成本; 9)资产减值损失;3)营业税金; 10)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4)管理费用; 11)所得税费用;5)销售费用; 12)净利润;6)财务费用;7)投资收益; (二)资产负债表1、概念: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特定一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2、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目的: 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目的是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及时了解、掌握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为他们的各种决策提供依据。3、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 资产负债表实际上是会计等式的全面展开式。 资产负债表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资
18、产类 负债类 所有者权益类1)货币资金; 1)短期借款; 1)实收资本2)应收及预付款项; 2)应付及预收款项; (或股本);3)交易性投资; 3)应交税费; 2)资本公积;4)存货; 4)应付职工薪酬; 3)盈余公积;5)持有至到期投资; 5)预计负债; 4)未分配利润。6)长期股权投资; 6)长期借款;7)投资性房地产; 7)长期应付款;8)固定资产; 8)应付债券;9)生物资产; 9)递延所得税负债。10)递延所得税资产;11)无形资产。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的流入或流出,汇总说明企业报告期内经营活动
19、、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动态报表。(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与所有者(或股东)的资本交易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应当分别列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1)净利润;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3)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4)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5)按照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6)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五)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指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
20、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相关信息应当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格式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 元 利润表 会企 02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单位:元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二章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及分析一、资产负债表的作用:1、揭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总体规模及具体的分布形态;2、可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3、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可以对
21、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资产负债表由表头、基本内容及补充资料三部分构成。三、资产负债表的填列方法:四、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一)分析企业资产的质量1、高质量的经营性流动资产应具有适当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及较强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他应收款及待摊项目是经营性流动资产中的主要不良资产区域;关注各项经营性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及存货计价方法;2、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企业长期不能直接控制的资产流出,是企业高风险的资产区域;长期投资收益的增加往往是引起企业货币状况恶化的因素。 高质量的长期投资应当表现为: 1)投资的结构与方向体现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
22、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一致; 2)投资收益的确认导致适量的现金流入量; 3)受资方经营状况良好,投资的增值潜力较大; 4)投资的收回渠道通畅。3、固定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被企业进一步利用的质量上。因此,在对固定资产的质量分析时,应当结合企业固定资产的规模、构成、尚可使用期限、企业的折旧政策、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固定资产的周转率及利用率等进行综合分析。 高质量的固定资产应当表现为: 1)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与存货的市场份额所需要的生产能力相匹配,产品能推向市场,并获得利润; 2)周转速度适当,资产的闲置率不高。4、无形资产 特别关注无形资产价值低估的可能性及账外无形资产的价值。5、表外资产 1)已提足
23、折旧但仍被使用的固定资产; 2)企业正在使用,但已作为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到费用中,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体现价值的资产; 3)已成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的成果; 4)人力资源。(二)分析资本结构的质量 1、资本成本的高低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 2、企业资本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 3、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未来融资要求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4、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三)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1、关注企业常规的偿债能力的指标; 2、注意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3、关注企业当前与未来的盈利能力及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 4、关注负债的抵押及担
24、保情况; 5、关注或有负债的披露情况。 第二节 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的编制及其分析一、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及格式 利润表由表头、基本内容及补充资料三部分构成。1、单步式利润表2、多步式利润表二、利润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三、利润分配表及其填列 利润分配表是利润表的附表,年度利润分配表可以与利润表合并编制,便于直观地反映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总体情况。 四、认识利润和分析企业利润的质量(一)利润是可以被人为调节的;(二)利润与现金流量的不一致;(三)高质量的利润应具有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2、利润结构合理;3、企业的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及其分析 一、现金及现金流
25、量表的概念 现金是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所谓现金等价物是指可以迅速转换成现金的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国库券。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经营期间收到现金和支付现金情况的报表。它主要包括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表强调的是经营的结果。二、现金流量表的目的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方面的信息。 从前面介绍的利润表可知,利润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它提供的是企业在某一会计期实现的各种收益和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最终计算出当期利润。但是收入不等于现金流入量,费用不等于现金流出量,利润也不等于现金净流量。因此利润表无法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
26、而对于一个处于持续经营的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来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支出需要。 三、现金流量表的作用1、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2、重大事件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3、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的强弱。四、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A、经营活动是指与提供商品或劳务有关的活动。B、经营活动增加的现金流量,主要是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得到的现金收入。C、经营活动减少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各种现金支出。D、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B-C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A、投资活动是指获取或转让各种长期资产或有价证券的活动。B、投资活动增加的现金流量,是指企业转让各种长期资产或有
27、价证券所获得的现金。C、投资活动减少的现金流量,是指企业购买各种长期资产或有价证券所支付的现金。D、投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B-C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A、筹资活动是指企业筹措资金和偿还负债、支付股利的行为。B、筹资活动增加的现金流量,是指企业接受投资、增加债务而增加的现金流量。如发行股票、银行借款。C、筹资活动减少的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因投资者抽回投资或归还负债而支付的现金。D、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B-C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的格式 现金流量表 会企 03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单位:元 五、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因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列报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1、直接法:对经营活动中
28、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分别分项报告,并计算出现金净流量。 直接法能使信息使用者清晰地看到三个活动过程中每个项目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2、间接法:是从利润表中的净收益开始,然后分别对不影响现金流入流出的项目进行调整,最后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 采用间接法列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需要对四类项目进行调整:(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 (3)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4)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七、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的一般分析1、根据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分别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和支出的现金流量情况。2、根据现金流量表中最后得出的“
29、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数值,分析说明企业现金流量的平衡情况。3、根据企业现金流量情况提出投资和筹资建议。 (二)比率分析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流动债务的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债务总额的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净利润4、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现金股利的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利息费用的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付现所得税+付现利息费用)/当期付现利息费用 (三)现金流量的预测 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目的不光是对过去的经营活动进行解释,而且还可用来反映未来所需要的现金
30、流量。 公司每年都需要对未来几年购买固定资产、存货的增加及支付股利和偿还债务所需要的现金进行预测,也要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进行预期。两者的差额如果是正值的话,说明必须通过借贷和发行新的债券筹集资金。如果需要的现金流量大于管理者预计的合适的数额,则需要重新对固定资产的购入和股利政策进行考虑,从而使现金的使用量与预期的来源达到平衡。 第四节 分部报告 分部报告是指对一些在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都有业务的企业,按其经营业务的不同性质或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分别编制、报出的财务报表。 分部报表要报告: 1、从外部客户和公司间客户所获得的收入; 2、营业利润或亏损; 3、利息费用; 4、可辨认的资产,包括这些资
31、产的折旧费用。对于一个有着多种经营业务或多个地区分布的大企业来说,其各个产业分布和地区分布的利润率、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投资风险都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不仅要看总体的财务报表(包括合并报表),还需要参看分部资料,以正确评价一个有着多种经营业务的企业的前途与风险。 分部报告可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企业分部的规模大小、利润贡献以及发展趋势资料,使信息使用者能对整个企业作出更有依据、更为合理的判断。 第五节 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指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附注一般应当按照下列顺序
32、披露:1)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2)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说明;3)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的会计政策确定的依据; 4)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账面价值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说明;6)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包括终止经营税后利润的金额及其构成情况,7)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附: 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中期财务报告 中期财务报告是指非年终报表外的其他按一定时间阶段编出的财务报告。中期
33、财务报告大多为季报。 编制中期财务报告主要是为良好的投资环境及时提供更为详细、有用的经济信息,以利于投资人、债券人等据此作出决策。此外,中期财务报告还为预测企业的年度收益提供重要的依据。 中期财务报告可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报表附注组成,但其核心内容在于一定期间的有关经营收益的信息。 第六节 会计报表的基本分析方法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1、水平分析(趋势分析)2、垂直分析(共同比分析)3、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是指企业报表中有重要内容或内在联系的指标间所形成的比率。 财务比率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财务结构比率(主要是清偿能力比率和杠杆比率);第二类,获利能力比率。二、比率分
34、析(一)清偿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经验表明该比率保持在2:1左右是比较合适的。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经验表明该比率保持在1:1左右是比较合适的。(二)杠杆比率 该比率反映的是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它是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以及进一步举债能力的指标。不同国家杠杆比率是有差异的,使用较多的有以下几个:1、债务/权益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2、权益比率=普通股东权益/总资产3、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三)获利能力比率1、投资报酬率(有两个)(1)总资产报酬率=利息和税前利润/总资产(2)股东权益报酬率=税后利润/股东权益 2、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3、营业利
35、润率=利息和税前利润/销售收入4、总经营费用率=总经营费用/销售收入5、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净值6、存货周转率(天数)=平均存货/(销货成本360)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7、应收账款周转期(天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收入360) 应收账款周转期(次数)= 赊销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8、应付账款周转期(天数)=应付账款平均余额/购货成本(四)上市公司的特殊比率 1、每股盈余=属于普通股净收益/外发普通股平均股份 2、股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 3、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净收入 这是一个反映公司业绩水平的综合指标。是投资者判断企业未来业绩的最佳指标
36、。 管理层应将自己公司的市盈率与那些类似公司的市盈率进行比较,以判定公司市场价值的相对等级。若公司市盈率下降,而普遍的股票市场价格并未下跌,这应值得管理层关注。 如果没有潜在的稀释证券,则用来计算每股市盈率的每股净收入就是它的基本每股盈余;否则用稀释后的每股盈余更具代表性。 4、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盈余 5、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普通股股数 6、保障倍数 (1)利息保障倍数(利息偿还比例)=利息和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2)股利保障倍数=属于普通股净收益/股利支付金额 第七节 财务信息的局限性一、准则和概念的回顾(一)准则的回顾 1、会计信息应当是相关的:会计报告应当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7、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提供描述的尽可能精确和完整的信息。 2、会计信息应当是客观的:报告的数额不偏不倚,尤其不应带有管理层的主观判断。 3、会计信息应当是可行性的:报告的价值应当超过收集和报告付出的成本。 这三项标准经常是相互矛盾的。会计原则和概念反映了这些相对力量之间可以行得通的相互妥协。 (二)概念的回顾1、货币计量概念 财务会计只记录那些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信息。非货币信息经常以补充数据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尽管由于通货膨胀,货币单位的购买力发生了变化,但会计并不反映购买力的这些变化。2、会计主体概念 所谓会计主体是指编制会计报告的任何组织或单位。合并报表是以集团公司这一经济意义上的一体
38、而非法律主体来对外提供报表的。3、持续经营概念 持续经营是假设企业在未来能无限期地经营下去。 但这一概念并不假定会计主体会永远存在。4、复式记账的概念 复式记账是指会计主体在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时,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5、会计期间的概念: 会计期间是指企业报告所基于的期间,通常为一年。每隔一段时期报告一次成果,对管理者和外部群体都很有必要,但同时也带来了难题,即与权责发生制会计有关的问题。在计量一个会计期间的净收入时,所有收入和费用都必须得到确认,而这些计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未来期间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估计。6、 稳健性原则: 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
39、情况下,企业应低估收益或利润,而应高估费用和损失,以免给企业报告的使用者提供盲目乐观的会计信息。7、实现原则 作为收入确认的数额是非常确信能够实现的数额。实现概念指示在一项交易中确认多少收入的数额。在非常条件下,收入确认的数额可能反映出对未来的收益相当乐观,但审计师通常会察觉到并提请注意收入的实现并不非常确定。8、可比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一旦决定采用某种方法,它就应该对以后发生的具有相同特征的全部事项都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除非它有合理的理由要求变更会计方法。 某些方法改变的根源是希望提高当期的净收入。 9、重要性原则 不重要的事项可以被忽视掉,但是对所有重要的信息必须进行充分揭示。
40、这一概念是所有概念中最不精确的。尽管对重要性的概念已做出了很多解释,但是仍缺乏专门的指导准则,所以会计师往往依赖于他们自己的判断。 通常认为如果一个项目的披露很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不同的判断或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这个项目就是重要的。二、概念的重要性 任何可以想像的交易,只要是清晰描述,都可以在遵从基本会计概念的前提下,以它对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为依据进行分析。 因为未来有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所以需要会计师的判断。如存货市场价值的下跌只是暂时的吗?还是应该冲减存货?对这样的问题没有意见明确的回答,因此没有哪种方式可以获得一个让所有的人都赞同的结果。 三、会计变通方法 尽管
41、有基本概念和公认会计原则,但某些交易的记录方式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源自: 1、某些行业的管理机构强加的要求; 2、公认会计原则之内存在的自由度; 3、在施行某一既定原则时必须进行的判断和估计。一)管理要求 有些管理机构有不同于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这时,绝 大金多数组织会准备两套财务报表,一个遵从公认会计原则,而另一个遵从管理机构的要求。 二)会计方法选择的自由度 公认会计原则一般都在允许范围内有一定的选择处理的自由度。当然高质量的会计原则是尽可能减少备选方案,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给定了自由度,公司的管理层会如何决定使用哪两个或更多的替代方法呢?对于那些普通股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公司而言,许多顶层经理长期信奉的观念是股票价格,因而股东价值可以通过选择那些能够使短期盈余报告最大化的方法达到最大化。 这些公司似乎认为公司股票市场是通过将市盈率施于行业内公司的每股盈余来评价一个公司的股票,而不考虑这些公司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并且因此认为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以尽可能高地报告赢利。 如果高级经理的红利是以报告赢利作为计算基础,那么这些经理可能会反对降低报告赢利为结果的改变。(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董事会应当调整红利的计算方法) 另一方面,一些公司长期以来认为它们可以通过使用倾向于使短期报告盈余最小化的最“稳健”的会计原则,来提高投资者的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