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精编】十一五时期宁波人才发展战略研究1).docx
《【2022精编】十一五时期宁波人才发展战略研究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精编】十一五时期宁波人才发展战略研究1).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一五”时期宁波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宁波市经济建设规划研究院2004年7月课题组组长:方建新课题组成员:杨兵杰杨昊执 笔:杨兵杰杨昊审 核:方建新目 录一、宁波市人才资源的具体状况1(一)人才总量快速增长1(二)人才层次不断提高1(三)人才结构趋向合理2(四)人才开发体系不断完善3(五)人才集聚能力逐步增强4(六)人才创新能力大大增强5(七)人才环境不断改善5二、宁波市人才工作的若干经验总结6(一)观念创新6(二)政策创新7(三)机制创新8(四)服务创新8三、宁波市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9(一)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91、需求与供给的矛盾92、分布与结构的矛盾113、引进与外流的矛盾1
2、44、建设与环境的矛盾15(二)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61、人才创业平台不够大162、队伍建设资金不够足163、自身培育能力不够强164、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全175、人才使用机制不够活176、人才开发分布不够匀187、人才工作环境不够好18四、“十一五”时期宁波人才需求及供给能力预测19(一)“十一五”时期宁波人才的需求预测191、人才的需求总量预测192、专业技术人才的结构预测203、在岗位职工中人才分布预测21(二)“十一五”时期宁波人才的供给预测251、宁波高等院校的人才供给能力预测252、宁波中专学校的人才供给能力预测26(三)“十一五”时期宁波人才的供需分析27五、“十一五”时期宁
3、波人才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27(一)“十一五”时期宁波人才发展的背景分析281、国际背景282、国内背景283、自身背景28(二)宁波市人才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与目标291、总体思路292、指导方针293、发展目标29六、“十一五”时期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30(一)搭建平台,拓展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301、搭建人才吸纳平台302、拓展人才引进渠道313、消除人才流动壁垒314、健全人才市场配置32(二)整合资源,加快建设,增强人才培育能力321、大力发展高等教育322、重点抓好人才培养工程323、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33(三)深化改革,更新观念,创新人才选用机制331、创新人才评价管理机制332
4、、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343、健全人才激励约束机制34七、“十一五”时期宁波人才发展的保障体系35(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促进人才稳步发展351、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352、强化党管人才的理念353、要突出“三个优先”354、要列入总体发展规划355、要建立人才开发目录35(二)加大投入,多级互动,强化人才开发资金保障35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352、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363、加强人才资金的管理36(三)优化服务,改善基础,全面改善人才发展环境361、优化创业环境362、改善法制环境363、美化社会环境37II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8页 共4
5、2页“十一五”时期宁波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才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国际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资源的竞争。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目前,中国经济正由物质资源要素推动阶段逐步向技术创新推动阶段过渡,无疑人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加快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确保“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深入开展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很有必要,意义重大。 本课题中的
6、人才资源概念,指的是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高层次人才是指以下几类人员:(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知名学者;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国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博士生导师。(2)获得国内和国外硕士以上学位的研究生。(3)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4)具有高级资格的经营管理者。(5)行政正处级以上的党政领导人员。(6)拥有专利、发明专项技术并属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拔尖人才。(7)高级技工(8)其他特殊专门人才。一、宁波市人才资源的具体状况自1999年实行科教兴市“一号工程” 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
7、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人才总量快速增长截止2003年底,宁波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8万人,比1998年增加近13万人,自1998年到2003年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增长十分迅速,远远超过同期平均2.58%的人口增长率。其中党政机关2.8万人,事业单位11万人,国有企业3.2万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21万人。已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已聘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30万人,比1998年净增10万人,年均递增10%。人才资源总量和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劳动力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每万人人才资源数为
8、696人,比1998年增加了214人;每万人专业人员数为549人,比1998年增加了185人。表1 1998-2003年宁波人才资源基本状况 文中除注明出处外,资料来源基本由宁波市人事局提供。 单位:万人年末总人口人才总量专业技术人员每万人人才资源数每万人专业人员数1998年535.2725.819.54823641999年538.4128.021.25203962000年540.9430.223.15584272001年543.3532.525.55984692002年546.1935.027.56415032003年5490738030696549(二)人才层次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增长迅速。
9、2003年末,我市已拥有950多有的一流专家队伍,其中两院院士6人,获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159人,获省市政府重奖专家19人,获国务院特贴专家218人,进入国家和省市人才工程序列的青年专家31人;高级职称人才已达1.3万人,是1998年的2.6倍;中级职称8.7万人,是1998年的2倍;博士、博士后猛增到400人多人,是1998年的10.8倍;硕士已达3100人,是1998年的4倍。据统计,全市本科学历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22.6%,硕士以上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0.92%,中级以上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33.3%,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4.3%。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我市自实
10、施公务员制度以来,特别是1997年完成机关工作人员向公务员过渡后,通过不懈努力,我市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截止2003年底,全市党政机关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75.5%,比1997年增加32%,高学历人才533人,是1997年的9.9倍。表2 1998-2003年宁波高级专家人才情况 单位:人年份院士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省市政府重奖专家国家省人才工程青年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199809010714819991200061141314174200161321717198200261561717198200361591933218(三)人才结构趋向合理在学历结构上,到2002年末,全市
11、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为5.7万人左右,占人才总量的17.1%;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约为23万人,占人才总量的65.7%,比2001年净增1.5万人,比1998年增加近7万人。表3 1998-2003年宁波市人才资源学历结构分布 单位:人博士或博士后硕士大专以上1998年3778016.6万1999年8010902000年136134020.5万人(其中本科4.5万)2001年250170021.5万人(其中本科5.3万)2002年320220023万人(其中本科5.7万)2003年4003100266万人(其中本科8.6万人)在产业结构上,人才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2003年为0.4:27.1:72.5。
12、从1999年到2003年看,宁波人才在第一产业的比重在缓慢下降,每年大约以0.1个百分点递减;第二产业人才的比重不断上升,19992002年每年约以1个百分点递增,但在2003年,二产人才增长快速,比2002年增长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人才的比重在19992002年趋于稳定的情况下,2003年也急剧下降,比2002年递减2.7个百分点。与三次产业产值结构7.0:55.3:37.7的比例相比,人才在产业中的结构不够平衡,第一、第二产业人才占有偏少,第三产业偏高,人才资源过多地集中于第三产业。在行业分布上,文、教、卫人才比重占全部人才比重的32.49%,制造业占17.77%,国家机关占14.25
13、%,金融、保险、房地产业人才比重为8. 8%。可见人才大部分集中于文化、教育、卫生单位。表4 1999-2003年宁波人才资源(在岗职工)产业结构分布 单位:万人在岗职工总数人才资源总量第一产业人才数第二产业人才数第三产业人才数文、教、卫人才数文、教、卫人才比重产业结构分布比例(%)1999年61.8320.860.194.7115.936.9633.39%0.9:22.6:76.52000年60.221.440.174.7516.527.3934.47%0.8:22.2:77.02001年54.9322.240.155.1716.927.434.35%0.7:23.3:76.02002年55
14、.2923.500.115.7217.677.9133.66%0.5:24.3:75.22003年61.2925.610.106.9418.578.3232.49%0.4:27.1:72.5资料来源:宁波市统计年鉴(1999-2004)在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人数1.3万人,中级职称人数为8.7万人,初级职称人数为20万人,高中初职称比为1:6.7:15.4,比1998年的1:8.6:28.6呈现出趋向合理的特点,初、中级职称比例不断下降,高级职称比例不断上升。表5 1998-2003年宁波市人才资源职称结构分布 单位: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高级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初级职称人数职称比1998年19
15、.50.514.414.591:8.6:28.61999年21.20.615.015.481:8.2:25.42000年23.10.755.716.651:7.6:22.22001年25.50.916.717.891:7.4:19.72002年27.51.107.618.801:7.0:17.02003年3013087201:6.7:15.4(四)人才开发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宁波基本形成了由国际教育、国内教育、职业培训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组成的人才开发体系。国际教育方面,依据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出国留学中介组织等平台,宁波近年来出国留学人员共计约3000余人,仅2001年就约有947
16、人;从2001年开始,市政府拨款1200余万,台商出资320万,两年来共计有99名中青年干部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行短期培训学习。 数据由宁波市委组织部提供。通过出国深造,他们学到了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市适应不断开放的国际环境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现代化知识和战略眼光的干部队伍。国内教育方面,至2002年底,我市已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2所,在校生规模79886人;。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数从2001年的80人升至139人。高等教育毛升学率也达到32%,接近大众化高等教育水平。2003年宁波大学硕士点已有27个,年培养硕士222人,比2002年增长1倍,增长速度较快,显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表
17、6 1997-2003年宁波市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对比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学校数(所)3348111112在校生规模(人)11548124731682525946434756288379886研究生数(人)2858109222本科学生数(人)501257127689105731514722920高职高专学生数(人)653667619136153452827039854资料来源:2002年宁波市高等教育发展报告。人才培养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了“4321人才工程” 4321人才工程,具体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培养和造就45岁左右能进入国家“百千万工种”和省
18、“151工程”,在国内和省内学术和技术领域具有知名度的高级专家40名;第二层次,培养和造就40岁左右代表市级学科优势的高级专家300名;第三层次,培养和造就35岁左右学术水平高、业绩显著,具有高级职称的人2000名;第四层次,培养和选拔30岁左右学历层次高,具有中级职称,有发展前途的后备人才10000名。动态考核机制,其目标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选拔和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二是全面启动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选送优秀中青年人地赴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并选送优秀学科带头人去国外中长期深造,开办急需紧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通过执行
19、出国(境)培训项目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860多人次。三是全面实施万名国际经贸人才和WTO专业事务人才的培养工程,引进上海“英语口译证书”项目;开始启动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积极组织举办各类高级研修班,使紧缺人才培养又取得了新的成果。四是设立重点扶持青年科技资助项目,切实落实重点博士资助项目和补助项目资金。职业培训方面,通过自身力量面向社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学历培训、职业培训,年培训人员7万人次。 数据由宁波市劳动局提供。截止2002年,全市共有注册会计师98名,结构工程师27人,资产评估师13人,监理工程师111人,执业药师161人,造价工程师85人,税务师
20、40人,价格签证师4人,质量工程师176人(其中中级136人,初级40人)。房地产估价师29人,国际商务师6人,城市规划师26人,出版师10人,土木工程师15个,房地产经纪人318人。目前由政府确认、经各级政府组建和有关部门组建合法存在的人才中介机构有16家:国家级人才市场1家(中国宁波人才市场),省级人才市场1家(浙江科技人才市场),县(市)区人才市场13家,省批人才中介机构1家(省地勘局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截止到2003年,宁波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600多场,7万家(次)单位和100余万人次入市招聘,12万人通过市场实现流动;宁波人才网录制人才信息资料5万余份,日访问量突破5000人次
21、,向2500多家单位推荐人才1.8万多人次,有近万人通过信息登记找到单位。(五)人才集聚能力逐步增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各项人才优惠政策的出台,宁波集聚人才的能力逐步增强。从各类园区情况看,2002年,宁波共拥有各类园区15家,其中高新技术园区10家,经济开发区2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家,即宁波保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级),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宁波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园区内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500人,其中来甬创业的留学人员就有200多人;园区创办企业9500多家;注册资金总额达300亿元,自1999年以来共投资350亿元。从引进人才方面看,1999年到2003年共引进人才1
22、3万人,其中院士6名,博士、博士后370多名,硕士2300多名,高级职称2000多名。短期聘用、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多种灵活方式引进硕士及副高以上人才6300多人次。引进各类外国专家850多人次。在甬创业留学人员320多名,创办企业已达120多家。宁波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已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1人。建立了6368人的外地甬籍高级人才信息库。2002年人才来甬数迅速增加,合计高达19730人。2003年更是增加迅猛,共引进人才25342人,其中博士101人,比2002年增长近10倍;硕士831人,比2002年增长3倍多;本专科19488人,比2002年增加7000人左右;中专4491人,比20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精编 2022 精编 十一 时期 宁波 人才 发展战略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