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7积贫积弱的北宋人民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7积贫积弱的北宋人民版选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作业(七)一、单项选择题1(2019岳阳市试题)北宋初年,宋太祖改革的作用是()A有效地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B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融合C加强中央政权对边疆的管辖D加深了中原文化对边疆的影响答案A解析北宋初年,宋太祖和继承者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和题干没必然联系。2(2019恩施市试题)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影响有()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BC D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是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影响,故选B项。3(2019赤壁市试题)有人评价
2、说,北宋一代,官员多如天上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前代的教训答案C解析题干中隐含的关键信息是北宋官员数量庞大,但行政效率低下,结合本课所学“三冗”的史实可以判定C项正确。4(2019邯郸一中试题)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但最后却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辽宋间澶渊之盟使()双方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双方的进步北宋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涉及对澶渊之盟的认识,既要看到该盟约加重了北宋负担
3、,激化了社会矛盾,又应该认识到该盟约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一面。故选D项。5(2019宝鸡市试题)北宋初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总方针,结果却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形成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教训是()A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增加官制和官员数量B募兵和养兵的举措可以缓和农民反抗C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D改革必须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答案D解析北宋初年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力量,形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教训是改革必须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6(2019宝鸡市试题)
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钱财充实国库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故选C项。7(2019太原五中试题)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答案D解析国家财政收入有明显的增长,故“经济衰退
5、”的说法不合理;“起义频繁”是统治危机的结果,不是根本原因;“兵力不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北宋官僚机构庞大,吏治腐败,导致财政入不敷出,所以“吏治腐败”是造成统治危机的根源。故选D项。8(2019洛阳市试题)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有()土地兼并严重连年战争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地租、高利贷盘剥政府不断增加赋税A BC 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故选D项。9(2019洛阳市试题)范仲淹在杭州任职时,正逢大饥。他号召富人兴造土木工程,开展宴游活动。官府也翻新粮仓吏舍,日役千人。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下列对范仲淹施政措施的正确认识是()A招民为役以赈饥
6、民 B不恤荒政伤耗民力C鼓励消费刺激生产 D宴游兴造靡费财政答案A解析“正逢大饥”之时,范仲淹号召富人兴造土木工程、翻新官府粮仓吏舍,“日役千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以工代赈,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伤耗民力,故B项错误;材料和鼓励消费刺激生产无关,故C项错误;“宴游兴造靡费财政”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D项错误。10(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试题)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答案D解析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
7、,其中心措施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故答案为D项。二、材料分析题11(2019保定市模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材料二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范仲淹所谓“经济”,即指本于儒家的“经义”或“经旨”而经国济民)。进士先策
8、论而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则天下讲学必兴,浮薄知劝,最为至要。其考校进士,以策论高、词赋次者为优等,策论平、词赋优者为次等。诸科经旨通者为优等,墨义通者为次等。已上进士、诸科,并以优等及第者放选注官,次等及第者守本科选限。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朱熹在伊洛渊源录中定周敦颐为道学之开山,但又论:“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如山东有孙明复,徂徕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后来遂有周子、程子、张子出。故程子平生不敢忘此数公,依旧尊他。”朱子语类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范仲淹认为当时社会存在哪些严重问题。(2)据材料二及所学,指出范仲淹的具体改
9、革方法及其作用。答案(1)问题:政府机构臃肿(官员冗滥),吏治腐败;人民生活困难;外有少数民族的威胁。(2)改革方法:重视儒学,关注民生,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和官吏任用制度。作用:指明了宋代经学即“道学”或“理学”的方向,推动了儒学复兴,对王安石变法起到奠基作用。12(2019徐州市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治;盗贼者,腹心之疾深可忧。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它反映了北宋中期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2)综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仁宗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答案(1)问题: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还要给辽和西夏“岁币”。(2)范仲淹之言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原因: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3)任用范仲淹推行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