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docx
《企业战略-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战略-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9页 共9页 文档资源内容提要: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能力的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它包含三个基本元素:(1)企业的技术市场定位(技术能力方向和范围,技术领先或跟随)。(2)企业的技术路径(技术创新模式,技术能力提高和扩展的路径)。(3)创新的组织过程(跨功能和部门界面的战略学习,资源与技术能力的重构和转换) 关键词:技术创新,战略管理,技术能力技术创新是当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这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创新却是一件风险很大的工作。要减少创新风险、增加创新的成功概率,不仅需要提高管理创新过程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必须从战略上把握创新,提
2、高创新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企业应该从长远出发,在技术和组织两方面不断培育和提高创新能力,为持续的成功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决定因素决定一个企业的创新战略的主要因素有三类:过程、位置和路径。1位置技术创新战略的基础,是企业当前的位置。包括:(1)相对于竞争对手的资源、技术能力、业务组合和市场地位,这些决定了企业此时的竞争优势。同时,技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路径依赖性使企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一般在其位置的附近进行。(2)企业所在的国家创新系统,通过对需求和竞争条件、人力资源供给和公司治理的影响,为企业的生存空间提供了机会和*。其中主要有:一是产业环境。产业结构中五个竞争力量,它们的
3、相互作用决定了技术竞争力(以导致竞争优势);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独占性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创新的先发优势或后发优势;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决定的主导设计的出现。二是国家的研究发展水平和重点。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只有充分地利用国家的科研力量和资金,企业技术创新才能有效地进行。2途径(路径)一个企业的路径是它的发展历史,而它以后可能的走向是它现在的位置和以前路径的函数,这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性。路径依赖的一个表现是组织学习和选择的机会总是靠近以前的行动和已有的知识,这是因为学习经常是一个实验、反馈和评价的过程。路径依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边际收益递增,这首先是一种需求现象,人们
4、使用一件产品的机会越多,就越愿意用它。收益递增的来源还有:网络外部性、互补资产、用中学及规模经济等。这一现象的重要结果是,当市场机会被锁定(lock in)在一种较差的技术上时,即使拥有较好产品的公司也难以成功。企业的技术路径总是包含在某个技术轨道中。技术轨道反映了某一技术领域内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内在逻辑性。例如,电子元器件的集成化趋势。技术轨道总是基于某个技术范式,它是解决技术问题通行的模型和模式。如在解决计时技术问题上,机械计时系统和电子计时系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技术范式。在每一种技术范式下,有一种或几种技术以及使用它们的组织方式,是在此领域中获得技术优势的关键,它们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
5、一种技术范式总对应一组企业的关键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技术轨道主要有5种:供应商主导的、规模密集的、信息密集的、基于科学的、专有供应者 (Tidd JBessant J Pavitt K,1997)。每一轨道有不同的技术来源、技术方向和关键技术能力。技术轨道并不是线性的确定性选择,而是如树状具有许多分叉。同一领域内的不同企业虽然属于同一技术轨道,但可能处于不同的分枝上,即它们可能有不同的技术定位、创新方向和核心能力。3组织过程产业环境是企业战略选择的外部力量,而组织环境是其内部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替代外部选择。企业内部选择环境的有效性会影响它处理各种挑战的能力:(1)使用与现行战略相关的机
6、会的能力。(2)寻求超出现行战略的机会的能力。(3)平衡上述二者的能力。组织环境是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方法和主导文化。企业基于它过去和现在的成功以进行组织学习,在战略观念指导下导出的战略行动显示了对于外部环境变迁的适应能力。但强有力的企业特异竞争力可能使企业适应能力减弱,阻碍企业竞争基础的改变。因此,诱导的战略行动在很大程度上由现行战略观念导出,它使核心设计概念锁定在相关技术努力的区域内。而自发的战略行动会导致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如出现超出现行战略范围的新技术。具有“战略意图(strategic intent)”的管理者有超越其资源和能力*的抱负。二、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内容1市场技术
7、定位。企业必须决定其基本的市场技术定位,包括:(1)选择技术领先、技术跟随、技术模仿、或实用工程的基本战略。(2)选择技术能力的培育方向、范围(处于价值链上何处)和深度(单项投资强度)。(1)基本技术战略。4种基本技术战略在进入市场的时期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按其技术市场特征可以用图1表示。图1 技术战略的技术市场特征图图注:L:技术领先战略;F:紧随领先者战略; C:仿制战略;S:部分市场战略不同的企业,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并面临不同的市场条件,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基本技术创新战略。表1可作为企业选择的参考。表1不同技术战略选用分析表 各项特征企业的特征市场的特征财务方面的特征技术战略领先
8、者战略在技术能力、营销能力很强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迫切,推销费用低成本较高,但潜在利润大紧随领先者战略开发工程能力很强市场容量大,非领先进入市场者所能独占成本相当高,但比领先者的成本低很多灵活的组织仿制战略有一定的开发能力有能力在价格上进行竞争低成本和薄利擅长于低成本生产实用工程战略良好组装能力现有产品仍有市场,但已为竞争者的改进产品所威胁研究开发费用小,利润低营销部门和开发部门配合好 对于技术领先或技术跟随的选择,不仅基于技术创新的成本、风险和该项创新收益的考虑,而且还应该从提高技术能力出发,这一观点强调技术领先对于能力积累的重要性。(2)核心技术能力的培育方向和范围。企业的战略意图为我们指明
9、了未来的方向。它向企业显示应该开发何种技术,了解何种新客户,探索何种市场,需要建立何种能力,才能赢得未来。关键的不是现在产品市场竞争中的技术,而是在多个产品市场中都极具价值潜力的技术,即可成为核心能力的技术。同时,考虑为使核心技术充分利用需要的相关技术和互补技术。以前的竞争分析都是以产品市场为焦点,但是公司间的竞争还包括更深的层面。Prahalad和 Hamel指出了能力竞争的四个层次。在Porter的框架中,最终产品份额的竞争,即第四个层次的竞争,受到99的重视。而他们认为,竞争未来之战主要发生在第一层次到第三层次上。企业应当在某种能力领域建立垄断或尽可能垄断的地位,由此建立在核心产品领域的
10、垄断地位(而不是在最终产品领域建立垄断),这样核心能力份额进一步发展并形成垄断,从而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例如,松下公司开发出VHS后,多年来,世界上大部分盒式磁带录音机的零部件都是它生产的,从而支撑并加强了该公司在录像机方面的能力。技术遍布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只能在少数几个方面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必须首先评价其特异的技术能力,然后决定技术领先还是追随及何时引入市场。范围越宽,越能抗击其他企业的攻击,但资源约束*了其范围。范围选择与企业规模和其重点业务方向有关。技术战略的深度,可表示为企业可选择的技术数量。资源承诺决定了深度,较大的深度增强了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对新需求的反应能力。2创新的战略路
11、径技术战略是对企业的产品技术走向的确立,包括技术创新的模式和技术能力提高的途径,这些构成企业的技术路径。技术路径的基本特征是积累性和前后依赖性,这缘于技术知识具有如下特性: (1)累积性。一个良好发展的组织从其成立开始,就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包括技术知识、组织规程、组织文化等,由此,形成技术知识获取、传递,创造、积累的良性循环机制。技术知识的扩展立足于现有的知识基础,在与当前实践紧密相连的领域学习中得到积累,企业目前所能做的决定于企业以前所做的。随着企业知识存量基础的增加,所能接受与加工的知识愈加高级化,而这为企业吸收新的知识创造了条件。对于非格式化知识而言,累积的结果不仅是量的提
12、高,而且是质的提高,带来企业知识加工能力的进化。(2)路径依赖性。由于组织以往积累的技术知识会对其以后的技术活动的选择和进行产生影响,因此,组织在现有技术知识基础上的局域创新搜索,使企业知识的积累表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性。这种路径依赖是企业理性选择的结果,它可能造成相反的两种效应: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力,使企业步入技术锁定的困境。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己和环境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技术能力提高的路径。(1)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虽然不同国家的技术发展和创新沿着不同的速度与方向在改变自己发展的内容,但大体上都经历了不同的创新类型,每一类发展道路的模式都比上一个有明显的改进,其发展的难度、对资金
13、和人才资源、政府的管理等的要求、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技术与经济的协调匹配方面均有量与质的不同(陈劲,2000)。任何企业需要对其技术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必须从它的经营战略出发,根据外在环境与内部能力状况,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的“主导模式”。不仅如此,企业还应该有发展的眼光,应该适时地从一种创新转到另一种,尽快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水平。企业技术发展和创新有三个基本模式。一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合作创新自主基本创新。二是技术监测、反求仿制、改进合作创新、技术融合自主基本创新。三是科学研究(自主、合作、外协)自主基本创新。基于技术引进的创新模式。发展中国家中大多数企业都是开始于技术引进,这是
14、由于与先进企业的技术差距过大的必然结果,是落后国家企业迅速接触和掌握先进技术的捷径。但由于技术知识的隐含性和不可模仿性,简单地引进技术不可能真正掌握。因此,必须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然后对其模仿和改进,通过“干中学”和“研究开发中学”来洞悉其技术内涵。但如果技术差距实在太大,仅通过自主学习和积累往往只能掌握基础技术和成熟技术的设计能力,而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还是难以把握。因此,必须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先进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合作,通过合作设计等方法,掌握核心技术,为构筑世界级的核心技术能力打下基础。基于仿制的技术创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前提是企业要有比较好的技术基础,对模仿的技术有多年的跟踪和了解
15、。应当说,这个模式对发展中国家中处于起步阶段的多数企业是不适合的。由于其对国外先进技术了解很少,几乎没有模仿能力,依靠自主模仿的难度大、时间慢,这导致了大多数企业的模仿失败。自主的基本创新模式。这一模式是企业将科学研究的新知识用于技术开发,建立新的技术平台,开创新的技术轨道,推出全新的产品或工艺。这除了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外,还要求外部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2)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高。技术能力的本质是知识,因而技术能力的积累实际上是知识的积累。形成知识积累的根本来源是:知识学习。其途径主要是从内外部知识环境中搜索组织所需要的知识,并对其进行筛选和格式转换;对内部的知识存量进行激活,
16、使知识矢量产生交互作用,产生新的技术知识。企业知识学习,可分成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主要在于接受外部指导下对相关信息的熟悉与应用,以及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将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与内部的知识相融合的过程,则实际上是技术的消化吸收过程,可以称之为学习的中级阶段,这种学习以“干中学”与“用中学”为基本特征。而产生新的全新的知识与信息的过程,则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一般需伴随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是一种获取新知识的创造过程,可以称之为高级学习阶段,它以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为基本特征。我国的很多企业技术创新还处在初级学习阶段,尤其是用户型企业,对应用的技术还只是处在知识的解码、理解阶段。而对制造型企业,对由外部引
17、进的技术还只是处在消化吸收阶段,很难突破由中级学习向高级学习过渡的障碍。这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在技术研究开发活动上投入较少所致。由于过多注重硬件而缺少较高层次的梯度性学习,企业很多投资都没有收到应有的知识扩散效益,技术水平仍停留在较低的档次。在此阶段,干中学、用中学是学习的主导模式,对技术能力提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企业渡过了最初发展阶段之后,知识学习的重点应进行及时的转换,将能力学习与程序化学习结合,从而不断积累企业的技术能力。3创新的组织过程组织过程有三个作用:(1)协调与集成企业的资源和行动,这是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的静态概念。(2)学习,是一个比协调更重要的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战略 企业 技术创新 战略 框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