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精编】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1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精编】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1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精编】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1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5页 共15页“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1“胸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由于ACS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成为急性胸痛患者需要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目前临床急性胸痛和ACS的诊断治疗中存在如下问题:(1)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缺乏规范流程。“胸痛”涉及多个器官疾病,除ACS外,临床相对少见的疾病如肺
2、栓塞等易被漏诊,或诊断不及时,导致致命性后果。临床医生对胸痛的鉴别诊断常感觉无从下手。(2)ACS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疗资源应用不合理。由于ACS症状具有多样性,很多医生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选择将胸痛患者收入院观察。临床实际情况是,收入院的胸痛患者中,只有10-15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1,2,约70的患者最终除外ACS或未发现任何疾病。尽管如此,仍有5的ACS患者因症状不典型而从急诊出院,其中16的患者因不适当出院导致失去救治机会而死亡3-6。(3)各种原因导致ACS治疗延误,急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远未达到ACC/AHA指南推荐的标准。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救
3、治成功的关键,1小时内成功再灌注患者,死亡率只有1.6,甚至可以阻止心肌梗死的发生,而6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死亡率增加到67。很多患者对STEMI症状认识不足,或因症状不典型,延误了就诊时间;已经就诊患者因症状不典型没有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明确诊断的心肌梗死患者因救治流程不通畅,导致再灌注时间延误。(4)心脏监护病房的建立和早期再灌注治疗极大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但治疗已处于心肌缺血的终末环节,很多心肌梗死患者最终仍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 “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
4、)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避免心肌梗死发生,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摩St.ANGLE医院建立,至今美国“胸痛中心”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成立了“胸痛协会”相关学术组织。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在医院内设立有“胸痛中心”。各国研究均显示,胸痛中心的建立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
5、住院时间,及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了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8,9。与传统住院相比,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可以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医疗费用只有传统住院1到3天方法的20和5010,11。 2我国建立“胸痛中心”及规范“急性胸痛”救治流程的必要性 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linical Pathway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China,CPACS)显示,我国ACS治疗存在明显不足。
6、一是患者求治延迟明显,从症状出现到入院诊治在二级医院为5小时,三级医院长达8小时;二是诊断流程不规范,20的患者出院诊断可能存在错误;三是治疗欠规范,只有1/3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接近60的低危患者接受了介入性的检查和治疗,而2/3的高危患者没有接受介入检查;四是临床预后差。ACS患者院内事件,特别是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国际发表的注册研究数据,二级医院尤为明显,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达到18。另一项北京市关于STEMI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注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STEMI治疗存在明显不足。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为80.9。其中15.4接受了溶栓治疗,65
7、.5接受了急诊介入治疗。平均开始溶栓时间(Door-to-needle,D2N)为83分钟,入门-球囊时间(Door-to-baloon,D2B)为132分钟。只有7接受溶栓患者D2N时间30分钟,只有22的患者D2B时间90分钟 12。 2009年在北京进行的一项急诊胸痛注册研究,连续入选北京市17所二、三级医院急诊患者5666例,结果显示,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所有胸痛患者中,ACS患者占27.4,主动脉夹层占0.1,肺栓塞占0.2,非心源性胸痛占63.5。急诊胸痛收住院比例12.3,未收住院的胸痛患者在本次就诊的30天后随访的无事件率为75,其余25包括了院外死亡、再次入院和失访等
8、可能为漏诊误诊的情况。该调查提示,ACS在我国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占绝对多数,在急诊就诊的胸痛患者中,可能漏诊、误诊包括ACS在内的胸痛疾病比例非常高。 上述的研究数据提示,我国急性胸痛和ACS的治疗流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治疗规范亟待改善。“胸痛中心”的概念正是为改善治疗流程中的不足、优化治疗流程而设计,在我国推广胸痛中心概念非常必要。 我国临床医生对“胸痛中心”的概念缺乏了解,胸痛诊治流程缺乏规范。为了推动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以及胸痛救治流程的规范化,提高我国胸痛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水平,提高ACS救治效率,改善预后,节约医疗资源。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邀请急救医
9、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医学科专家共同讨论,根据国外“胸痛中心”制定的急诊胸痛救治流程,结合我国实际,制订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和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达成共识。本共识针对的人群是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目的是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疾病,并筛查出低危人群。不包括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ACS的预防。 3急性胸痛救治规范流程3.1第一步:评估和诊断(见流程图1)对急诊因急性胸痛到就诊患者,首先立即评估病情,识别引起胸痛的致命性疾病。3.1.1如果患者存在危及生命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突发晕厥或呼吸困难,血压100次/分,双肺罗音),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稳定生命体征;3.1.25
10、分钟内完成第一份心电图及体格检查(主要注意颈静脉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双肺有无罗音、双上肢血压是否一致、心音是否可听到、心脏瓣膜有无杂音、腹部有无压痛和肌紧张);3.1.3完善血气分析、心肌生化标志物、肾功、血常规、床旁胸片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3.1.4了解病史(包括此次胸痛发作的时间,既往胸痛病史,既往心脏病史,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既往药物治疗史);3.2第二步:经上述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因者,进入ACS筛查流程。(见流程图)3.2.1明确诊断心肌梗死(见流程图3,4)a.STEMI的诊断和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降低再灌注治疗时间,挽救生命,改善预后。根据美国2007年STEMI指南和2
11、009年STEMI指南更新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荐我国改善D2B时间的院前和院中STEMI急救具体流程请见图3,图4。临床研究明确显示对STEMI而言,再灌注越快,预后越好。ACC/AHA推荐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是发病后30分钟内,D2B时间窗是发病后90分钟内。上述目标并不是再灌注的理想时间,而是可接受的再灌注最长时间。无论采用溶栓治疗还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种治疗方法均受到医疗设备和患者因素的影响。研究提示PCI优于药物再灌注。ACC/AHA STEMI指南所采纳的22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与溶栓治疗相比,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近期死亡率低,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低,出血
12、性中风发生率低。这种差异在高危人群中如心源性休克,严重心衰或者电不稳定者中更明显。目前对于STEMI的早期再灌注治疗建议:发病3小时内就诊,溶栓和急诊PCI都是可选择方案,如发病3小时后就诊,推荐首选急诊PCI治疗。目前有很多研究在做STEMI救治流程改进,包括院前完成心电图检查、院前联系好接收医院、院前与急诊室沟通确定治疗方案、急诊室启动心导管室等,应经证实可以显著降低再灌注时间。具体建议请见流程图3、4。 影响再灌注时间的因素包括院前就医延迟和院内延迟。北京市关于STEMI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注册研究提示,我国STEMI治疗中,MI病史、无晕厥发作、症状间断、症状能够耐受、未将症状归于心脏
13、病是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独立预测因素13。急诊心电图时间、导管室人员到位时间、介入治疗知情同意时间是医院内影响再灌注时间的主要因素14。 国外研究显示,通过EMS院前完成心电图检查,可以显著缩短溶栓时间(19分钟vs29分钟,p=0.003)和缩短D2B时间(61分钟vs75分钟,p0.0001) 15。我国研究发现,使用EMS与未使用EMS比较,D2N时间平均为85和93分钟,D2B时间平均为143和160分钟。早期再灌注率分别为64.6和78.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16。但我国居民EMS使用不足,只有39.5的患者在胸痛发作时使用EMS。未应用EMS的原因有:年龄65岁,文化程度低,梗死前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精编 2022 精编 胸痛 中心 建设 中国 专家 共识 建立 发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