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pptx
《《论语十二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ppt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寻求自我生命的打开方式,读论语,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自己身心上,这也是论语的特点,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哲学”。 李泽厚细读论语,我们所要寻求的乃是自我生命如何更好地在当下打开的方式。,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雍容大度,双手作揖,谦卑有礼,透出圣人的智慧。,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丘,仲尼,儒,仁,礼治,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和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合称为“四书
2、”。,语录,弟子,再传弟子,大学,中庸,孟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柳诒徵,1、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
3、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半部论语治天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一、知背景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的时代。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权力下逮(权力被下级夺取)、礼仪僭越(超越本分)的现象,是孔子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根源。鲁国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是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特殊土壤。伴读 孟子说过:“春秋无义战。”确实如此,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礼乐
4、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二、拓知识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伴读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尚存疑,但是“一部论语修自身”的说法却是不容置疑的。出自论语的成语很多,如:循循善诱、言不及义、循序渐进、不耻下问等等。你还知道哪些呢?积累一下吧。,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开私人办学之风。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
5、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伴读 孔子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还想知道其他九位名人是谁吗?动手搜集一下吧。,十大文化名人1、孔子2、柏拉图:哲学家3、亚里士多德:哲学家、教育家4、哥白尼:天文学家5、牛顿:物理学家6、达尔文:生物学家7、培根:文学家和哲学家8、阿奎纳:哲学家与神学家9、伏尔泰:思想家10、康德哲学家,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
6、;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在品德方面,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自省 如乐何 文质彬彬譬如 未成一篑 八佾,正 音:,(xng),(yu),(bn),(p),(ku),(y),示 范 分 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就:靠近、看齐。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
7、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小结:孔子谈“君子”对生活、工作两个方面的要求。生活包括饮食起居,工作包括办事说话。饮食起居尚俭,不主张奢侈。工作应该是多做少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要安贫乐道,克制物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才算达到“好学”的要求。,1.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而:表假设,如果。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
8、呢?,解读:“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失去意义。,示 范 分 析,朝:名词做状语,在早上。夕:名词做状语,在晚上。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合 作 探 究,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解读:本章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合 作 探 究,喻:明白,知晓。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义:原指“宜”,即行为合于“礼”。孔子以“义
9、”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有君子义和小人义之分,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也。,解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合 作 探 究,贤: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的人。齐:形容词作动词,看齐。内:名词作状语,在心里。,译文: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解读: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就是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
10、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己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解读:本章说明了文与质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质朴与文采同样重要。,合 作 探 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弘:广、大,这
11、里指志向远大。而:表并列。以为:把作为。已:停止。,译文:孔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解读: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合 作 探 究,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合 作 探 究,为:堆积。平:形作动,填平。覆:倾倒。,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
12、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解读:孔子用“堆土成山”和“平整土地”的比喻,说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而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合 作 探 究,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同“智”。,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解读: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畏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