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评价.doc
《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评价.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评价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评价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针对当前教育评价存在的评价内容片面、评价过程简单、评价手段单一、注重定量评价等问题,本文在组织学生 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设计数学学习报告、完成我校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评价表的 基础上,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评价,努力 实现教育价值的增值。关键词:数学活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评价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评价的综合功能;评价过分关注活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的进
2、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评价主体的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是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忽视个性的发展和差异性;评价内容片面,过于侧重书面考试,忽视书面考试以外的内容;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和书面测验,对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忽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同,使评价的反思、调控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时,往往是“以知识为本”,重心是评价数学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能力和学习
3、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课程改革的钟声已敲响,那理想化的理论体系,那严谨缜密的课题方案,那热热闹闹的示范课这场“思想风暴”的的确确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壁垒,刷新着我们那些陈旧的观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新课程的评价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在整个社会的宏观背景下,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受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
4、思想的影响,新课程评价呈现了评价的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的发展方向。评价的功能从“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到“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由此可见,无论从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标准上都与传统教学中的评价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以下笔者就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评价谈几点体会:一、开展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到评价内容的科学性。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鼓励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载体,因而课程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
5、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课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课程目标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可以根据实际加以调整,课程的组织不再是囿于学科界限,而是向跨学科、综合性发展,课程从累积知识走向发展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价值观的多元性。不以权威的观念控制课程。每一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用绝对统一的标准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空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我们要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评价不仅要注意结果,更应注重过程。评价不仅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更应该是开展下一步学习活动的逻辑起点,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充
6、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同时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数学学习也变会得生动有趣。1、开展活泼生动的数学课堂学习
7、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及时评价。数学结论的发现与提出,经历了曲折的实验、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的探索过程。“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将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略去了,那么学生学到的只不过是一种机械的模仿,学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概念的建立、结论的探索过程。在我的数学课堂上,经常开展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等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孩子们所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8、计算,教师可以给出 4 个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带方格的平行四边形图形,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分别是多少,然后观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学生很快猜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面积是底与高的乘积。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提出问题:“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猜想是正确的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要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要通过实验才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索活动,真正了解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学习、归纳过程,所以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同时也为
9、今后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在教学能被 3 整除的数一课时数学学习活动就贯穿始终。在课始,我请同学们用 3、6、5 这 3 个数字组成以下这些数,并说明理由。(1)、能被 2 整除的三位数:365、635;(2)、能被 5 整除的三位数:356、536;(3)、能被 3 整除的三位数:563、536。其中第(3)小题学生是怎样想的呢?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个位上是 3、6、9 的数都能被 3 整除。我的教学意图是:一方面采用组数的方法,复习能被 2、5 整除的数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设计教学“陷阱”,让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提出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假设。然后让学生在找 3 的倍数中推翻
10、假设,引发认知矛盾并再次创设学生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小组中摆棒、记数、观察、讨论交流验证摆出的数能否被 3 整除,进而归纳出能被 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深刻认识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最终在练习反馈中,连后进生也能全部过关了。在这些学习活动中我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表现(包括对学习活动的兴趣、与人合作的意识、对自己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水平和质疑的水平、解决问题的水平等),及时对他们做出恰当的评价。2、布置课外数学学习活动,考验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长时评价。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我还注意把课内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空间,组织一些课外学习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理念 小学 数学知识 形成 过程 评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