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评课材料.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评课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评课材料.doc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评课材料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 求平均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题。 一、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依据简洁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二)、实力训练点 培育学生分析、综合的实力和操作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向学生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统计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学问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 2、指导学生试算,驾驭“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求平均数”的含义
2、;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区分“平均分”与“求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四、教具学具打算 例2水杯挂图、小黑板、卡片若干、长方体积木16块。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用卡片出示) (38+52)3(7620)7 说出205表示的意义。 2、一个上下同样粗的杯子里装有16厘米深的水,把这些水平均倒在4个同样粗细的杯子里,每个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通过此题,使学生复习“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结果是每杯水的实际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上题这样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
3、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常听说这样的说法,例如:“火车提速后,平均速度达到每小时120千米”,“我们班的语文平均成果是91分”,“某足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26岁,平均身高是182厘米”等等,像这些平均速度、平均成果、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都是“平均数”。今日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求平均数”问题。(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平均数怎样求呢?它与以前学习的“平均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肯定要细致体会。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2)、学生读题,
4、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织探讨:你怎样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 (3)、学生汇报探讨结果,老师进一步明确:所谓“平均高度”,并不是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而是在总水量不变的状况下,假设水面高度同样高时水面的高度值。 (4)、老师出示第27页水杯图的上半部,问:怎样做才能使这4杯水的水面高度同样高,而得到这4杯水的水面平均高度值呢? (5)、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打算的积木,用每块积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积木按例题的高度要求叠放四堆来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动脑动手操作一下,使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 (6)、学生汇报操作结果,一般出现两种方法。 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或把积木全部叠
5、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其次种:干脆移多补少。从6厘米中取2厘米放人2厘米杯中,从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人3厘米杯中,就可干脆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这说明原来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7)、老师出示第27页水杯挂图下部分(标有平均高度虚线)。 老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操作,我们得到了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刚才通过操作,使水杯的水面实际高度发生了改变,这4杯水的水面高度才相等了。也就是说,平均高度得到了,而原来4杯水水面高度却发生了改变。而现实生活中,许多求平均数的状况是不允许原
6、值的。例如:高个身高180厘米,矮个身高140厘米,两人的平均身高160厘米。这个160厘米代表的是两个身高的平均水平,并不是把高个的身体一部分接在矮个身体上,使两人身高相等。也就是说,求平均数并不要;变原来的实际值。由此可见,通过干脆操作的方法来求平均数,在许多状况下,是行不通的。假如我们不通过操作,干脆通过计算,能不能求出这4杯水:的平均高度呢?怎样计算便利呢? 通过引导学生回答,进一步明确:应先相加求出高度总和,再用高度和杯子数,得到平均高度。 (引导学生操作,使学生感知平均数。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建立平均数概念。) (8)、指导学生列式计算 (6+3+5+2)4 =164 =4(厘米)
7、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9) 、区分例2与复习题,两题的结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复习题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结果,结果每个杯子的实际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数,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平均值,而每个杯中水面的实际高度并不肯定是4厘米,它们的实际高度不要求发生改变。 (10)、反馈练习:教材第29页第1、3题。 先读题,口述解题思路,再独立试做,集体订正。 通过订正进一步明确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3、教学例3: (1)、出示例3: (2)、读题,分析题意,组织学生探讨:两组人数不同,每人的身高也不尽相同,想要干脆比较出哪一组的身高较高,怎
8、么做比较好呢? (3)、依据探讨结果,明确先求出每组的平均身高,再进行比较。 (4)、列式计算: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6+142+140+135+137+144)6 =8346 =139(厘米) 其次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2+141+133+138+145+135+142) =9667 =138(厘米) 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比其次小组的高多少? 139138=1(厘米) 答:第一小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 (5)、反馈练习:教材第29页“做一做”第2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在书上干脆填空即可。) (计算不是难点,引导学生试算,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发展 1
9、、练习七第1题。 2、小明上学期学习进步很快,数学第一单元检测成果是75分,以后每单元都比上一单元提高4分,求他上学期数学五个单元的平均成果是多少? 此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提示试用其他方法解答,主要解法有: 基本方法,先分别求出各次成果,再求平均数。 75+(4+42+43十44)5。 75+4+4。 (四)、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区分“平均分”与“平均数”两个概念的不同义,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1、练习七第2题。 2、回家后量出你家中每个人的身高,记录下来,并求出全家人的平均身高。(单位:厘米) 七、板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说课稿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
10、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平均数是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相识条形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状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平均数的学问,不仅是为了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平均数在生活当中的作用。 二、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学问,并且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
11、合作实力。但是平均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驾驭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须要结合学生特点采纳合适的教学手段及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资源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多加引导。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提出的要求是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洁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为此,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简洁地给出若干数据,让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相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1、
12、学问与技能目标: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验用平均数学问解决简洁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自不待言了,重点是XX,难点是XX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 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
13、方法,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视察法、比较法、发觉法和探讨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培育学生擅长思索,并信任自己有实力找到获得新知的途径。 接下来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程起先我会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这样一个情境: 出示两个粉笔盒甲和乙,甲盒中有9根粉笔,乙盒有5跟粉笔,我想请同学们帮忙,怎么样才能让两个粉笔盒中的粉笔一样多? 由于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难,学生进过简洁思索后能很快得出只须要把甲盒中的粉笔拿一根到乙盒中。这是我会请学生代表来体会移动粉笔的这一过
14、程。 当操作完成后我会提问:现在每个盒子中都有7根粉笔,这个7是什么数呢? 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这个数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平均数,让我们来一起相识它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让学生在移动粉笔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平均数,在把多的分给少的过程中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为后面教学打下基础,并顺当引入课题】 这样就过渡到了我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会说,同学们,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课外时间同学们可以留心收集矿泉水瓶,这不仅可以爱护环境,还可以让废物得到再利用,为我们生活节约资源。并出示例1,
15、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水泉瓶的统计图。 给肯定时间让细致视察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他们四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一样多吗?同学们想一想,假如要求他们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呢?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汇报。并用课件展示统计图的改变过程。 在学生理解这一动态过程后我会总结:我们通过把多的矿泉水一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水泉瓶的数量一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求出他们四个人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移多补少这一方法的理
16、解,我会再次举例:我们要求6、7、8三个数的平均数,就可以把8移1给6,这一三个数就变成了7,它们的平均数就是7。 之后我会再次提问,要求他们每人平均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还可以怎么想呢?把他们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需先求什么?预设学生能够回答要求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那么怎么求呢?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引导分成四份其实就是总数除以4,这时我会趁热打铁,顺势总结出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可以用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来计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驾驭移多补少以及先
17、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理念,也让学生在好玩的教学情境中获得学问极大挑动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在学生初步驾驭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我会再次呈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状况。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计很好的实现了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讲解,也让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突出
18、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也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问学生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让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寻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3、巩固提高,随堂练习 下面是四年级的4个班的学生回收废纸的状况:第一个星期回收了56千克,其次个星期回收了48千克,第三个星期回收了40千克。 (1)平均每个星期回收多少千克废纸? (2)平均每个班回收了多少千克废纸? 【设计意图:这个习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学问点,并培育学生用数学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 4、拓展延长
19、,小结作业 小结环节我会这样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自己学的怎么样,学懂了没有?在课后让同学们调查家人的身高及体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设计意图:这个作业的设计,既可以巩固新学学问,驾驭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洁的平均数,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实力及收集信息的实力。同时让学生再次感悟平均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七、说板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导学内容: 平均数 导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简洁的平均数的方法。 2感知平均数的范围。 3培育应用所学学问合理、敏捷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
20、数的意义,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打算: 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自己的身高 导学过程: 一、预学-谈话导入 师:期末考试成果出来了以后,要想比较蓝鑫小组和长敏小组哪个小组的成果好一些,怎么比较呢? 生(预料):比较总分,看看哪个小组的总分高。 生(预料):这样不公允,我们小组三个人,他们小组四个人。 生(预料):应当比较平均成果。 师:对,应当比较他们两个小组的平均成果。在我们数学的统计中,平均成果也有一个名字,它叫做平均数。 每年的四月七日是世界卫生日,环境卫生对我们的身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爱护环境,我们学校的环保小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收
21、集了许多的废旧塑料瓶。出示课件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平均数教案 一、课件出示自学小贴士,学生独立完成 1、自己想方法找出这几位同学收集的废旧饮料瓶的平均数,你有几种方法来解决。 2、这个平均数表示什么?它是不是实际每个人收集废旧饮料瓶的数量? 3、平均数与这组数相比,你有什么发觉? 独立完成后组内做好分工,在组内沟通,看谁说得好,看谁听得仔细! 二、互学-小组沟通,展示点拨 1、小组沟通 师:已经计算出来的同学,小组可以在小组里面沟通一下你的方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对又快! 生(预料):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个了; 生(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均数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材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