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数学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数学教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倒数的相识教案(六)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倒数的相识教案(六) 学习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 2、经验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数学难点: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而不能单独地说某个数是倒数。 教学方法: 自学法、探讨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当你们看到“倒数的相识”这一课题时你们想知道有关倒数的哪些学问呢?(出示幻灯片) 生: 1、什么是倒数?2、怎样求倒数? 师: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我们的学习探究。 (设计意图)问
2、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探究的起点和动力,引导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展示沟通 1、探究倒数的意义 让学生解答课本的例1的算式,然后让学生找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当学生找出乘法算式等于1的时候,依据结果是1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 师生共同归纳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屏幕显示)生齐读 师:你认为在倒数的意义这句话中哪些词是最关键的 生:乘积 缘由:不是加、减,也不是商 生:1 缘由:不是0、2 生:互为 缘由:相互依存 举例:我们两个互为同桌。 师:再视察例1:说出3/8、8/3的倒数关系。 生:3/8、与8/3互为倒数。 师:还可以怎么说?3/8的倒数是8/3,
3、8/3的倒数是3/8。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3/8是8/3的倒数,8/3是3/8的倒数。 让学生说其他三组。 练习巩固:推断(出示幻灯片) 1、因为3/4+1/4=1,所以3/4是1/4的倒数。( ) 2、因为1/24/33/2=1,所以1/2 4/3 3/2互为倒数。( ) 3、3/88/3=1,所以3/8是倒数,8/3是倒数。( )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互为”两个字的理解比较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自然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知道什么是“互为同桌”,这样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互为”的含义,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2、探究求倒数的方法。
4、让学生视察图形的位置和汉字上下的位置改变,再视察例1,从而找到规律。(学生演示)(出示幻灯片)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颠倒了 师生共同分析例1四组数 师:5和1/5老师怎么没看出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交换 生:5可以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 学生完成课本的例2 完成例2后总结方法 (出示幻灯片) 生:看两个分数的乘积是不是1 生: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是否颠倒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一组数的再次视察,使学生发觉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它的分子与分母的位置颠倒,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倒数”这一概念中“倒”的含义,很自然的得出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在例2中哪些数还没找到倒数 生:1 0 师:1和0有没有
5、倒数呢?假如有,是多少? 生:1有倒数,因为11=1 生:还可以把1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分子、分母的位置交换后还是1 老师板书:1的倒数是1 老师引导质疑: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生:0乘任何数都得0,不是1所以0没有倒数 生:可以把0看成0/1,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交换后成了1/0,0做分母无意义,所以0没有倒数 老师板书:0没有倒数1。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学问,轻松、顺当地解决求“1”和“0”这个特别数的倒数。既分散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享受到了思维的欢乐。 师:0.7的倒数是多少? 同桌探讨:把小数化为分数 师:2又3/4的倒数又是多少呢?分组探讨 小组展示: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小结:
6、假如是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要先化成假分数;假如是求一个小数的倒数要先化成分数(老师补充:是一个最简分数);假如是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相互交换位置就行了。 (设计意图)有目的的帮助学生把不同的数组进行了合理的分类,这样就为学生有条理的求不同数的倒数做好了铺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供应足够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探讨中探究知,理解并驾驭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 嬉戏:规则:同桌两人完成,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数,另一名同
7、学说出它的倒数,看谁说的又快又准。(出示幻灯片) 师:同学们都说的特别好,会不会写呢?请写出7/8的倒数 两名学生板演 生:7/8=8/7 生:7/8的倒数是8/7 学生改错,老师强调:不能用等号连接 完成课本24页 做一做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加的嬉戏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学问,进一步理解并体会教学重点-倒数和要求倒数的方法。 五、达标 (出示幻灯片) 推断: (1)求2/5的倒数
8、:2/5=5/2 ( ) (2)得数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 ) (3)9的倒数是9/1 ( ) (4)一个数的倒数肯定比这个数小 ( ) 填空 (1)3/8的倒数是( ) (2)7的倒数是( ) (3)1/9的倒数是( ) (4) 的倒数是( ) (5)0.3的倒数是( ) (6)2.25的倒数是( ) (设计意图):通过达标题检测学生本节课驾驭的状况,有利于下一节课的学习。 拓展 7( )=15/2( )=( )3又2/3=0.17( )=1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出,通过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起先通过问题引入新课,通
9、过师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构建新知扫清语言理解障碍。并在课中多次强调表达的精确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沟通中,运用数学语言清楚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索过程,进行探讨与质疑。 本节课我采纳了问题式教学法。老师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到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供应放手的思维空间,并敬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中体会胜利。特殊是在探究倒数的意义与求倒数的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视察,去归纳,去总结。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细致视察细心体会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关系,从而发觉求倒数的方法。设计力求让学
10、生成为学习的主子,做到“一切学问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发觉”。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绽开视察、比较、沟通、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我还采纳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觉,体验到创建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同桌沟通、小组沟通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相识。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供应足够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探讨中探究学问,理解并驾驭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和探究意识。 在课后的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我能行”、“填空”、“嬉戏”等题型,通过这些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
11、巩固新知,伴随着学生情感参加的嬉戏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最终在课堂总结中再次提出问题,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梳理学问,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阅历。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相识比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例1、例2教学相识比的意义。相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相识,先引导学生分别相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依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
12、的关系,主动探究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在例1、例2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中,教材都尽可能为学生供应自主探究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索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并主动探究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相关学问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可以看出教材这样有序的编排、呈现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学问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精确的理解比的意义,构建起对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驾驭比的读写方法,知
13、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验探究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育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实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日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学问。(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 2、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
14、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 设计意图: 开宗明义式的揭示课题显的简洁明确,导入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相关争论,引导学生产生了解比、相识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的学习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探讨氛围。 二、教学例1 (一)、呈现例1挂图:妈妈早晨打算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1、 利用旧知进行比较: (1)图中供应了2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依据这两个数量,我们怎样来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依据学生回答,老师整理板书:)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 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果汁比牛奶少1杯 牛奶的杯数相
15、当于果汁的3/2 (2)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今日我们相识的比就是特地对这后一种关系进行的探讨。 2、“比”的教学: (1)(指板书:)“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3、“比”的读写: (1)师介绍:2比3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2比3记作23(板书:23,先写2,再在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读作“比”,留意与语文中的“冒号”不同,最终写3。一起
16、来写一写,读一读。) (2)指导学生写:3比2怎么写呢?谁来写一写? (3)介绍名称:刚才我们写在中间的两个小圆点()是比号(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前项 后项) (4)谁来说一说:23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比的后项是几?在32这个比中,2是比的什么?3是比的什么? 4、比是有序概念 (1)同学们看一看,刚才的比的前项是2,这儿的2怎么又是比的后项了呢? (2)对!颠倒两个数量的位置,就会得出另一个比,它的意义也就不同。因此大家在叙述的时候,肯定要说清晰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行颠倒依次。 设计意图: 例1的教学首先抓住了两个环节:首先通
17、过已有学问与阅历使学生相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这里相识的比则特地框定于后一种状况,这样可使教学建立在一个清楚的前提条件下。其次又重点引导学生相识比,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后,结合两个比的前后项的“不同”奇妙帮助学生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支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显得层次清楚,条理有序。 (二)、完成试一试 (出示安利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运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 (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
18、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探讨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关系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利于后面教学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相识。 三、教学例2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相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 1、 想一想,我们
19、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 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事实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细致视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与什么有关?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2、老师依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
20、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究竟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 例2通过教学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对比的相识。一方面通过题中的填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速度是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再通过用比表示这一关系重点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在描述比的意义时重点强调了比与除法的关系,在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互说,共同领悟中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一个本质的理解。 (三)、相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分: 1、在90015这个比中,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几? 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倒数的认识 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 倒数 认识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