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这首词写在当时投降派把持南宋、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对金屈辱求和的时期这首词写的慷慨悲壮、深沉曲折,表现了辛弃疾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郁闷和任时光流逝、虚度年华的悲愤深刻揭示爱国志士迫切需要收复中原、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和壮志难酬的内心痛苦这种悲愤的感情应该说是时代的产物,它与当时整个民族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同时,辛词发展了苏轼的词风,慷慨纵横,雄奇豪壮而又苍凉沉郁,是苏词的继大成者【学生分析】高二学生对诗词鉴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高一时,他们接触了辛弃疾的永遇乐
2、京口北固亭怀古,对辛弃疾的经历和思想比较熟悉了通过回顾所学,他们更容易理解水龙吟所传达出的复杂的感情【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愤痛苦心情3、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课前准备】回顾辛弃疾的诗词,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补充同学们喜欢的丑奴儿查找辛弃疾的一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教学思路】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词人形象,饱含着词人复杂丰富的情感,而情感的表达又使用了多种表现技巧来实现本课通过自读,初步感受词人独特形象;通过品读,结合时代背景及词人经历深入把握词人形象,品味词人复杂、丰富的情感;通过赏
3、读,欣赏佳句,感受技巧;通过比读,感受苏辛词风的不同运用各种读诗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本词,采取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读出诗词的趣味【教学手段】(1)朗读教学法本词饱含着词人复杂丰富的情感,通过反复诵读来体悟(2)小组合作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探究合作为主,重点研读辛弃疾借什么景抒什么情,通过什么方式抒情【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 课时二教学步骤(一)初读把握感情基调1、温故知新(1)回顾辛弃疾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豪放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传世之词有 600 多首,皆冠两宋其词多抒发 强烈的爱
4、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著有稼轩长短句.齐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丑奴儿(2)言为心声,词见其人走近辛弃疾,多媒体展示辛弃疾的一生经历和心路历程(设置这样的环节可让学生在宏观上更为全面地进入文本,理解文本,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气息辛弃疾也可以成为学生笔下很好的作文素材,解决作文言之无物的问题)2、一篇优秀的宋词作品,永远不厌百回读(1)学生自由大声读两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把握重音,读出抑扬顿挫之感师范读两句,做指导(2)请两名学生诵读本词纠正字音:岑 cn 脍 kui 揾 wn(3)听多媒体范
5、读,学生跟随默读(4)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本词,在诵读中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3、合作讨论作者的思想感情师:哪些词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应该怎样读?生:忧愁 悲愤(献愁供恨无人会,登临意可惜流年,忧愁风雨)(二)再读思考表情方式师:词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哪些?(如何来表现自己情感的)生:直接抒情献愁供恨无人会,登临意可惜流年,忧愁风雨生:借景抒情江天山景落日断鸿生:动词的使用看、拍、会、登生:典故的使用张翰许汜 刘备 桓温(三)评赏探究,触摸词人内心品读上片师: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景物?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生:江天水天相接,无边无际,旷远寥廓,气势雄浑,显得空寂苍凉生:山景比喻,清
6、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生: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生: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师: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补充本词的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生:看、拍、会、登“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阑干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
7、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师:描述一下词人塑造的形象:生: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江南游子: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教师小结:上片从上(天空)、下(大江)、远(青山)、近(楼头)不同角度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秋意图,渲染了
8、一种凄清萧瑟的气氛,给人造成了一种怨愤、失落、压抑的感觉,并且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为展开题旨,不但交代了时间(深秋傍晚)、地点(赏心亭楼头)、人物(江南游子)、事由(登临凭吊),而且隐隐道出了作者的情怀,内涵极为丰富 品读下片1、结合注释,了解三个典故的原意师: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生:张翰 念鱼归隐 有家难归的乡思,耻于归隐,胸怀报国的雄心壮志许汜 谋取私利 为国为民刘备 雄才大略 控诉当朝桓温 时光流逝 哀叹虚掷年华师:词人从哪些角度用典的?生:张翰、许汜是反用其意,刘备、桓温是正用师:从三典连用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生: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
9、复国大志“可惜流年”,笔峰陡转,年华虚度,壮志难酬即“壮中见悲”生:连用三事,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手法多变,沉郁顿挫,有一波三折、回肠荡气之美,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即“豪而不放”2、用典的作用:用简约的语言涵盖深刻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师:请同学归纳用典有什么好处生: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生:语言简练,风格典雅生:言近旨远,辞约意丰生:以古比今、借古写怀,表达作者收复中原、鄙视享乐但年华虚度,功业未成的感慨3、品读最后一句师:“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生: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下片小结:下片三
10、次驱典入词,两番反面否定,层层曲折地把感情的宣泄推向了高峰通过古人古事的抒写表明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词人的孤独、寂寞、悲怆、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扼腕叹息(四)归纳总结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文为词”的特色(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词;2、搜集整理辛弃疾的其他一些优秀词作进行课外阅读拓展附:板书设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景物忧愁动作典故三案例反思在经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学后,我总结了一点点心得:1、这堂课我将“言为心
11、声,词见其人走近辛弃疾”作为探究的话题,以“诵读”“小组合作”作为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形式,和学生一起聆听作品、感悟作品,使学生更好理解了词人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了辛弃疾那颗忧患国运民生的赤子之心2、要想准确深入的理解作品,就要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虽然有着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但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往往有着相似之处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的分析鉴赏方法,在了解词人的思想倾向的基础上把握全词的思想内容3、我将朗读与讨论作为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诵读中通过找重读的字词(即关键性的语句),并对重点语句讲解、赏析,拓展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更好的把握了词中营造的艺术境界本堂课的不足与需要改进之处:1、课堂不够紧凑教学环节是精心设计的,但因为上课时有点紧张,有疏漏对学生的引导个别地方有些松散,没有将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引导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因此使得文本的分析不太系统由此看来,自己的个人素养还应加强2、今后应当多多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使自己的课堂语言更为精炼,更富有严密的逻辑性3、因为课堂的生成性空间很大,因此在幻灯片的使用中还存在顺序颠倒的问题这就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的预设课堂的教学情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