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1_课时 投放时间:_年_9_月_ 1_日 课题 数一数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详细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相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视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育有条理地视察的习惯。3、 让学生在自己探究与合作沟通中视察、学习。教学 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合作沟通,驾驭数数。教学 难点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课前 打算 课件、学具。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爱去儿童乐园里玩吗?
2、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视察图片,进行教学。二、 学习新课 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特别喧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知大家吗? 谁能告知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绚丽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快乐地飘舞着,小挚友们逍遥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快乐呀!学完今日的新本事,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
3、、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老师引导学生按依次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小挚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挚友进行表扬。学生喜爱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忱。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假如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老师也应当加以确定。) 3总结方法。(1)开展探讨: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依次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假如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
4、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终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洁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探讨: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探究: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学生完成) 三、 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送小礼物 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题目:
5、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挚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许多许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溢着数学。今日回家就请小挚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四、 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挚友都能从现在起仔细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挚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五、 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把儿童乐园的情境制作成课件。 让学生边指边说 :“我看到了 ”, 有 个。 提问: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假如有困难,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 先让学生
6、自己总结,老师引导、补充。 用符号代表实物,留意提示学生画点子图时要细心。 学生找过身边的数后,做一个小嬉戏,老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板书 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2_课时 投放时间:_ _年_9_月_6_日 课题 比一比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阅历相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验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育初步的视察、推断和推理实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育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情感。 教学 重点 会比
7、较长短、高矮和轻重。教学 难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课前 打算 主题图、ppt。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请一个小挚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日老师要和小挚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二、思索探究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肯定依次,从上往下视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视察两根跳绳,通过探讨和沟通,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挚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3)同桌沟通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沟通做打算
8、。 (4)沟通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视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挚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沟通,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视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视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沟通。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挚友先在小组内沟通探讨,老师巡察指导,搜集探讨信息,以
9、便有目的地指导沟通。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沟通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探讨,加深相识。 老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探讨: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探讨,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探讨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需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老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沟通共享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视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其次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沟通。 2想想做做”第2题。 (1)
10、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结合图对学生进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化。(4)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老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察,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沟通,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实力。 四、全课小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说一说,谁高?谁矮?并说完整的话。 让两名学生比一比,提问:“你们想说什么?”提示学生说完整的话,对说的好
11、的学生赐予表扬。 三个量比较,应当说:“谁最高?谁最矮?”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直观感受走斜边最短。 板书 设计 比一比 高,矮 轻,重 长,短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3_课时 投放时间:_ _年_月_日 课题 分一分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初步学会按肯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育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验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主动体验。 教学 重点 让学生在视察和分一分活动中相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教学 难点 让学生在视察和分一分活动中相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课前 打算 教学挂图、学具。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12、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平常,你们到超市去买东西时,商店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在柜子上的? 学生依据平常的生活阅历说一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超市有几个柜台(出示主题图), 左边的柜台上摆了哪些商品?右边的柜台上摆了哪些商品? 学生看图说说有哪些物品。这么多的物品摆放得整齐吗?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你能说说这些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吗?分成了哪几类? 左边的柜台上有哪些物品?属于哪一类? 右边的柜台上呢? 学生视察说一说,分成了玩具、书籍两类。2、为什么要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按用途,分得清晰,便于选购,拿取。3、每一种商品在摆放时,分几层?每一层的商品有什么特点? 学生视察
13、得出分四层,同类同样的放在一起,同一种物品摆放在同一层。4、平常生活中,一般物品的摆放,都根据肯定的类别分类摆放,这样既清晰又便利。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根据肯定的标准来进行分类摆放物品,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分一分。5、试一试:树叶分类 细致视察这些树叶,有什么不同?学生视察:形态不同、颜色不同。把这些树叶分放在3个筐子里,你想怎样分? 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学生在书上分一分、连一连。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按形态分:长形、圆形、爪形。按颜色分:绿色、红色、黄色。依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三、巩固深化,体验感悟。(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动物分类(圈出水中生活的) 图中有哪些动物?学生看
14、图说一说。你知道这些动物分别生活在哪儿吗? 学生逐一说出每种动物的生活环境,水中、地上、空中。哪些动物能在水中生活?找一找并圈出来。说说你圈了哪些动物? 2、第2题,交通工具 问:图中的交通工具分别在哪儿行驶? 学生按依次说一说每种交通工具各在哪儿行驶。假如把这些交通工具按行驶的地方分类,你认为可以分成哪几类? 陆地上行驶、水中行驶、空中飞行。每一类各有哪些? 学生找一找,用不同的颜色涂一涂,空中飞的涂蓝色,陆地行的涂绿色,水中行的涂红色。3、第3题,杯子分类。细致视察,这些杯子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一分? 学生看图分一分,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问:还可以怎样分? 杯子的形态、杯子的颜色。4、第
15、4题,整理自己的书包,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四、全课总结,拓展延长。1、小结:把物体按同一标准分类,可以得到确定的结果;假如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分的时候,要细致视察,确定好分类标准。分类可以使物品的摆放更清晰、更有序。2、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看看自己的一些物品可以按什么分类标准分一分,把它们整理清晰。 板书 设计 分一分 颜色 形态 种类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4_课时 投放时间:_年_月_日 课题 分一分练习课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阅历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肯定标准把一些物体进行简洁的分类,初步感受分类的好处。 2.使
16、学生在把一些物体进行简洁分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感受分类活动内在的逻辑性。 教学 重点 学生能按同一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教学 难点 能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课前 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 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分一分, 学过以后我们知道在进行分类时可以怎样分呢? 可以依据颜色分、可以依据形态分、可以依据用途分。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学问来解决一些问题。二、练习 1.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2.找出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圈一圈。 3.根据用途将下列物体进行分类。 4.把车涂上颜色。 5.分别根据颜色和形态将下列物体进
17、行分类。 学 三、总结 板书 设计 分一分 颜色 形态 种类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5_课时 投放时间:_年_月_日 课题 认位置(上下、前后)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在详细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精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教学 重点 相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学 难点 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并能精确描述 课前 打算 粉笔盒、书本、尺子。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视察:小挚友们视察自己宽
18、敞、美丽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 二、揭题: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探讨沟通,感悟新知。出示主题教室。提问:视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探讨沟通。(1)、组内探讨: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3)、探讨: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分组探讨。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探讨后汇报。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简要归纳小结。嬉戏。(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2)、拍手(儿歌):上拍手,下拍手,前拍手,
19、后拍手,你拍手,我拍手,上、下、前、后认得准。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1、“想想做做”第一题。先让学生说说,指指前后左右的小挚友,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后、左、右的小挚友分别是谁。2、“想想做做”第2题。(1)、根据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3)、小组实行互帮活动,把小挚友摆得不对的地方订正过来。3、“想想做做”第3、4、5题。情境1:小挚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探讨后汇报。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挚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挚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挚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挚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
20、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小挚友,你能依据冰箱里物品的摆放的位置,用上、下说一句话吗? 总结评价。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 设计 认位置 上下 前后 左右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 总第_6_课时 投放时间:_年_月_日 课题 认数15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学生娴熟地驾驭数量是15的物体,知道15每个数的详细含义,会读、会写15。 2、是学生驾驭5以内数的依次,使学生能用数表示事物的个数和事物的依次,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初步培育学生用数视察事物的习惯。教学 重点 理解15每一个数的详细含义,会读、会写15。教学 难点
21、指导学生写数字,特殊是3和5 课前 打算 宋体5号 教学过程 主备初稿 二次备课 一 情境导入 小挚友,你知道9月10日是什么日子吗?大家是怎样庆祝老师节的呢?(出示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学生说说可以用1、2、3、4、5表示人或物。二探究沟通 1、相识数字1 刚才大家在图上找到一块黑板、一个男孩、一架手风琴等等,这些物体都是一个,都可以用1颗算珠表示,相识数字“1”。(老师板书1)齐读1,用“1”说一句话。理解数字1的含义。相识字型,你觉得1像什么?老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习。想象1像什么:小棒、棍子跟着老师的要求书空。请你拿出一支铅笔画一个圈,拿出一本数学书等,充分相识“1”。2、学习数字25。
22、图上有两盆花,每个人有两只手,可以用几个算珠来表示呢?也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板书2) 说说2像什么?指导学生书写。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归纳出2。想象:像一只小鸭子。你能摆出2根小棒吗?画2个圆,或是拿出2个圆片等。大家望见图上有3个跳舞的小女孩,你能从铅笔盒里拿出3支铅笔,在纸上画出3个圆,拨3颗算珠吗?这些物体都是3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说一说:3像什么?着重指导学生书写。自己动手,说、摆、画,相识数字3,3像我们的耳朵,做书空练习。你还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到和3有关的东西吗? 照样子,让学生学习数字4、5。指导学生写数字4、5,着重指导写5。3、指导书写数字。留意学生的写字姿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一年级 上册 数学 表格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