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中的实践共同体的内涵、特性和行动策略_人类命运共同体特性.docx
《主题教学中的实践共同体的内涵、特性和行动策略_人类命运共同体特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教学中的实践共同体的内涵、特性和行动策略_人类命运共同体特性.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题教学中的实践共同体的内涵、特性和行动策略_人类命运共同体特性主题教学中的实践共同体的内涵、特性和行动策略施教芳王建良摘要文章以艺术设计主题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实践共同体作为探讨的对象,界定了实践共同体的内涵,探讨了主题教学中实践共同体的成员主体性、多元建构性、情感归属共同性,并提出了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培育实践共同体的有效策略:与详细的学科相结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打造开放教学团队,在沟通与合作中成长;创设宽松的创建实践情境,胜利的体验促进实践共同体的培育。关键词主题教学实践共同体行动策略作者简介施教芳(1966-),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探讨方向为虚拟现实、数字
2、化学习;王建良(1956-),男,江苏吴江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探讨方向为职业教化。(江苏 苏州 215104)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化教改立项课题“艺术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共同体建设探讨”的探讨成果之一。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170-02在学问时代背景下,在获得学问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并将之贡献到新学问的创建过程成为学习面临的最大挑战。艺术设计学科尤为如此。假如我们把思想、观点、原理和假设这些智能制品都看成是学问建构过程中的对象,那么,联想、多元发散的思索、构思
3、、创作等都是创意建构的中间体。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单一的老师并不显示资源的占有和统治地位,创意的激发更不被某一老师所垄断,相反,在学习实践组织中,更多相互的激发、共同的构建、乃至集体才智凝合而生发出更高层次的、丰富的、有特性的创意个体,形成一轮螺旋上升的学问和创意建构。由此,置于艺术设计主题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的实践共同体便成为我们探讨的对象。一、实践共同体的内涵界定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从社会学视野,1887年德国学者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提出“Cemeinschaft”(共同体)概念,英文也译为“Community”(社区)。滕尼斯运用“Gemeirtschaft”
4、这一概念的目的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及对“Gemeinschaft”的归属感、认同感。“共同体”被社会学家给予了“为了特定目的而聚合在一起生活的群体、组织或团队”的含义。温格( Wenger)1998年提出了实践共同体的概念,他将实践共同体定义为学问在组织内以及跨越组织边界得以生产和创新的社会支配的机制。在艺术设计院校里,实践共同体的参加者为学生团体、老师团队、助学辅导、企业合作者等,内容为围绕主题的学问建构、创意建构、技能建构和情感建构,目标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和谐组织和团队。二、主题教学中实践共同体的特性主题教学的概念可以溯源到上世纪50年头,多名学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题 教学 中的 实践 共同体 内涵 特性 行动 策略 人类 命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