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doc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董晓平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甲、乙两套试卷,分省命制了 15 套试卷,共 17 套试卷。试卷体例和结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除上海、福建外,一般都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卷合成的形式,各卷中的板块安排也与教育部考试中心近年高考试卷基本一致,结构上的认同感较强。2设题数量在 2l25道题之间。3选择题的分值大多在 30 分40 分之间,少的仅 15 分(上海),多的高达 46分(浙江、天津),反映出语文界对选择题的功能、作用存在不同认识。由于今年分省命题的省份比较多,所以,考试内容上也出现了
2、一些变化,尤其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文言文考查已不再局限于从二十四史中取材。三分之一以上的试卷开始以古代书序、单篇散文、先秦典籍等作为考查文本,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取材较为多样化。今年 17 套试卷文言文试题的题型和赋分,可分为五种:一、4 道单选题(12 分)+1 道翻译题(89 分);二、3 道单选题(9 分)+1 道翻译题(10 分);三、4 道单选题(12 分)+1 道断句题(24 分)+l 道翻译题(68分)(辽宁省、广东省、福建省);四、5 道单选题(15 分)+1 道断句题(5 分)(北京市);五、2 道单选题(5 分)+8 道主观题(填空、简答、翻译,共 24 分)(上海市)。20
3、07 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将实施高中课改后的首轮高考,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或许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多数省市在未来几年内,可能还将维持目前的格局。这种格局是新世纪以来文言文阅读测试研究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此,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1)1999 年是一个分水岭,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由 8 道题 20 分减为 6 道题 18 分,这种格局延续了 3 年;(2)2002 年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出现了 5 道选择题(15 分)+1 道翻译题(5 分)的格局,延续了 2 年;(3)2004 年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全国卷)又变为 4 道单选题(12 分)+l 道翻译题(8 分);(4)2005 年文
4、言文阅读能力测试(全国卷)又变为 3 道单选题(9 分)+l 道翻译题(10 分),2006 年全国卷亦如此。高考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走过的路程使我想到十几年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大学入学考试与中学教学关系研究课题组在报告中的一段话:这里还想着重说明的是,从 1990 年开始的最近十多年的全国高考试卷,文言文阅读均被安排在分卷编排的第 1 卷即“四选一”的选择题型中,这种状况是高考工作各个环节中诸多因素共同制约的结果。不过我们认为,随着今后情况不断的变化,这种编排方式未见得是长此以往而一成不变的,完全有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改变选择题的题型而增大主观题的比重。因此,加强考生完成试题时直接表述的动手能力,应
5、当是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与训练中的一个不可懈怠的长期任务。这种命题思想已经应验在多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测试中的主观题包括翻译,断句和简答,本文重点谈翻译。将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是检测考生是否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虽然侧重古汉语语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从考查的特点和目的出发,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总是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式。这里说的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而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
6、达方式。高考固然要求考生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文言材料的内容,但更要求考生能从微观上理解文言文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因此,各省市的文言文翻译试题都要求采用直译的方式,但遇到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出原文意蕴时,也可酌情采用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讲究的是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删内容和改变风格;所谓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所谓雅,指的是文句流畅,鲜明生动,具有文采。对考生来说,信和达是主要的、基本的要求,雅是较高的要求。目前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多是从前面阅读材料中选几个句子进行翻译,因此翻译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通读文言阅读材料,并借
7、助选择题的选项整体把握文意,为翻译局部的语句打好基础,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第二步,按照词序,逐词落实,进行一句句对译。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第三步,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要想在翻译时做到信、达、雅,还要掌握一些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留、补、换、删、调、贯”六个字。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专名之称。这些词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句中“人”“我”“北门”就可以保留不译。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文言文 翻译 原则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