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共享中心设计方案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数据交换共享中心设计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交换共享中心设计方案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据交换共享中心设计方案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全都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开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供应数据服务,采纳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平安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平安、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力量。整合协同平台依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
2、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其次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依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第一章 中心平台设计1.1 平台功能结构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供应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平安的数据交换机制。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全都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掌握等问题。各业务子系统
3、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供应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供应平安牢靠的共享数据服务。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功能流程说明:数据供需方的接口数据系统:为了满意应用层交换和数据层交换,交换代理必需有应用层和数据层的连接和接口适配功能,数据代理必需有数据格式的转换功能。数据传输: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和传输性能,必需有传输管理
4、功能,包括了传输协议管理和掌握,传输过程控、数据传输加密、压缩、网络故障检测和连接共享等功能。数据整合协同平台:会话管理:为了能供应数据的交换方式如主动(推)、被动(拉);支持定时和实时策略,支持超时掌握管理等功能,数据交换平台必需有会话策略、会话掌握和管理功能。数据管理:为了数据能按标准进行交换,能依据部署的路由规章进行交换,必需有数据路由、数据模板管理、数据解析、数据转换等功能。系统管理功能:同时数据交换平台还应当供应服务管理功能,包括运行管理,部署管理,服务管理,系统日志等功能为了和平安平台结合,还必需有与平安平台的接口设计功能。1.2 设计原则1.2.1 平安高效的数据交换XMA整合协
5、同平台底层采纳消息中间件技术,实现牢靠的数据传输。在应用层基于服务,实现数据交换,必需支持数据采集、数据汇总、数据分发、数据更新通知、数据转发、数据转换。支持实时、定时、按需的数据交换方式。支持多种数据源,供应身份验证、用户授权、传输加密、数据完整性、数据可信性、数据有效性的支持。支持数据分段传输、数据压缩/解压缩、数据缓存等。1.2.1.1 规范的数据共享访问共享数据是一个公共的资源,可以供多个业务系统同时使用。对公共数据的访问必需经过用户的验证授权访问。此外,还需要从数据中心运作的流程、规程制度等方面确保共享数据不被用于非法途径。1.2.1.1.1 平安牢靠性由于各个业务部门间交换的数据文
6、件含很多敏感信息,所以对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平安要求就非常严格。XMA整合协同平台必需供应平安机制保证数据交换信息的完整性、数据交换信息的机密性。XMA整合协同平台必需能有效的与平安认证平台结合。通过平安认证平台和XMA整合协同平台,能够爱护交换信息内容免遭拦截或非法修改。1.2.1.1.2 高可用性随着项目工程的推动,需要数据交换的部门会越来越多,XMA整合协同平台需要对负载平衡的支持,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上可以添加主机的方式提高整体计算力量,进行面对服务的适应性负载平衡。1.2.1.1.3 可维护性XMA整合协同平台具有日志监控功能,通过数据服务日志可以记录、跟踪数据交换的细节。日志可以用于对系
7、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亦可以用于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审计、故障处理、系统开发调试、交易跟踪。对数据服务进行监控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运行日志查看,性能统计。1.3 信息共享功能1.3.1.1.1 数据汇总支持各个分支数据源汇总数据到数据中心。采集公共数据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汇总的过程,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将各业务部门的公共数据采集回来,汇合到数据中心的缓存数据库。经过数据管理系统的比对、校验、转换得到全都的数据。1.3.1.1.2 数据分发数据分发是从数据中心的角度,主动向各数据使用方供应数据的过程。通过公开数据服务,依照数据使用权限的规章,从数据中心把数据分发到各个数据使用部门,实现数据
8、共享、信息联动。1.3.1.1.3 数据存取访问XMA整合协同平台供应实时按需的数据存取访问服务,通过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以XML作为标准数据格式,通过标准的Web服务对各种技术平台供应访问支持。1.3.1.1.4 数据转换数据交换服务可以把某个数据库的数据转换成标准XML数据集。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实现对各种异构数据转换到统一标准规范、具有全都性和完整性的公共数据。1.3.1.1.5 任务定制数据接口系统应当允许用户自己配置和管理相关的服务,如:数据提取服务、数据发送服务、数据接收服务、数据存储服务等。1.3.1.1.6 支持用户自定义接口数据接口系统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供应一些可扩充的接
9、口以及二次开发接口,支持用户基于这些接口来定义自己的特色服务。1.3.1.1.7 支持监控管理对数据服务进行监控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运行日志查看,性能统计。通过数据服务日志可以记录、跟踪数据交换的细节。对数据交换节点进行管理,供应平安策略指南、服务器平安管理配置。1.3.1.2 信息交换方式XMA整合协同平台可以支持不同方式的机构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协同,主要包括: 基于Web Services服务的方式用于外部机构与中心平台间的实时交换;基于数据库接口的方式用于内部系统间实时或非实时交换;基于文件交换的方式用于外部或内部系统间非实时批量交换。1.4 基于Web Services服务的方式基于
10、WebServices服务的数据交换方式主要用于外部机构部门与数据中心间实时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应用。基于WebServices技术的应用集成通过主流的WebServices协议如SOAP、XMLRPC等协议的无缝集成,支持这些应用系统的接口,供应基于WebServices的应用系统整合适配器,并供应快速整合WebServices应用的工具和接口API。数据供应方定义公开数据服务,以服务的形式封装数据交换的内容和协议。数据使用方调用数据供应方的公开数据服务以猎取所需的数据,并且依据肯定的数据转换和数据更新规章,把数据更新到本地数据源。通过本地数据服务和公开数据服务的交互实现数据供应方和数据使用
11、方之间的数据交换。1.4.1.1.1 基于数据库接口的方式基于数据库接口交换的方式主要用于内部系统间的实时或非实时数据交换方式。交换的双方通过定义发送和接收任务来进行数据库接口的交换。依据交换的数据格式的不同,这种数据交换方式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数据落地的数据共享,一种是数据不落地的数据交换。基于标准XML元数据和数据字典的数据交换由XMA整合协同平台自动从前置机交换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依据定义好的模板打包生成标准的XML数据包,由定制好的发送路由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接收到XML数据包后自动进行解包处理,并将数据存储到接收方的前置机交换数据库中。1.4.1.1.2 基于文件交换的方式基
12、于文件交换的方式主要用于外部或内部的非实时批量数据交换方式。交换的双方通过定义发送和接收任务来进行数据文件的交换。依据交换的数据文件的不同,这种数据交换方式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标准XML文件的数据交换,一种是基于其他文件格式的数据交换。基于标准XML文件的数据交换由XMA整合协同平台自动从前置机交换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依据定义好的模板打包生成标准的XML文件,由定制好的发送任务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接收到XML文件后自动进行解包处理,并将数据存储到接收方的前置机交换数据库中。基于其他文件格式的数据交换由业务系统将需要交换的数据文件放置到前置机上的规定路径下,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发送
13、到目的地交由接收部门自行处理。第二章 平台接口设计制定的接口规范内容为整合协同平台和各接入部门之间,系统互联所涉及的数据交换接口。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换通过计算机系统互联网络来完成。2.1 数据接口“信息平台”与接入部门信息系统之间通信的通用接口模型如图所示。运输层以下层次的通信协议选用合适的标准协议,运输层和网络层建议选用统一的TCP/IP协议,便于各节点之间组网传输,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可依据实际通信条件状况敏捷选用,如ADSL、E1。“中心平台”与接入部门之间通信的通用接口模型在整合协同平台,依据对信息的各种需求,维护一个用于数据共享的标准数据注册中心,采纳标准化数据的方式向各接入系统及
14、各应用系统供应共享的信息;各接入系统在整合协同平台处对应维护一张数据字典,用于完成非标数据和标准数据的翻译,从而向共享的标准数据库供应标准化的数据信息;对于单一功能领域的特别数据信息,系统供应在各子系统之间直接进行交换的途径,满意特定功能的应用需求;系统需要有一个特地的维护和管理机构,分别对系统的数据字典、标准共享数据库进行增加、更新等维护管理,以满意新的接入系统接入和系统进展的需求。2.1.1.1.1 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中,由于系统数据的异构特性,在数据发送接口和接收接口需要对数据格式依据数据字典的要求进行转换,统一于标准的数据格式满意应用的要求。2.1.1.1.2 接口扩展数据接口的分层次
15、、模块化、规范化设计,将有利于系统的扩展性,对扩展性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应用层协议的分层设计,各层功能明确,层之间可通过规范化的接口进行调用和传递信息。各层功能可独立实现,敏捷性好,比如可通过购置商品化软件来实现通信子层;某一层协议的功能扩展或变化时,将不影响另一层协议的功能。采纳数据登记标准的、基于XML格式的数据接口方案设计,敏捷性比较好,系统扩展便利,适合接入系统的增加或接入信息内容的扩展,有利于满意新的系统接入和系统进展的需求。数据传输协议基于一些主流的、成熟的数据传输协议,能很好适应系统扩展的需求。2.1.1.2 资源名目管理数据中心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以数据服务的方式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 交换 共享 中心 设计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