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悟空形象的心态描写_践各.docx





《论孙悟空形象的心态描写_践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孙悟空形象的心态描写_践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OI: 10.13674/j. cnki. 32 1017/i. 1991. 04. 005 论 孙 悟 空 形 象 的 心 态 描 写 践各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成 功的心态描写,而我们过去对这方面的重视和研究不够。至于, 有人曾提出过全书宣扬的是一种 “ 心性之学 ” ,这与我们力求 以科学的眼光研究其心态描写全然不同。心理学家有理由把古 代文学作品作为研究人类心理史的重要依据,我们也能根据心 理学的基本规律研究作家和作品。 “ 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 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 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 ( 勃兰克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引言)有据于此,我们应 当
2、充分重视研究孙悟空形象的心态描写。 西游 E塑造了孙悟空这样的理想英雄的形象,他被当 作正义的化身,大智、大勇、大力的楷模,成为我们民族文化 中值得自豪的传奇人物和文学典型。孙悟空金箍棒的威力和十 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在后世人们的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而 作品所写孙悟空的种种心态,作家对人的心灵的真知灼见,是 揭示作品艺术蛙力的首要问题。孙悟空形象的心态描写,不能 不联系西游记流传二百多年以来 ,它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 第一郞奇书,也同三国、水浒、红褛一样,有若 並非出自作家一人之手、而是出自他人之手的文学材料基础及 其成书过程 I同时,全书主要受影响于以唐僧取经为主干的宗 39 教故事,作为明代
3、神魔小说的题材上的特点,如西游记是 唐初的史事,封神榜是讲史武王伐纣平话的衍演, 平妖传取北宋王则故事等,又是共具的。凸现一定的文化 背景,从宗教故事到文学故事,从历史实迹到文学作品,从生 活实践到文学实践,而对成书过程中的一般性文学作品 与作家 一次性的集大成的创作的交替和选择,孙悟空形象的心态描写 折射出前几代人思想和艺术经验的光彩,並对同时代人以至后 世提出了新的精神问题和寻求解决它们的新的艺术手法。 如同鲁迅所说,西游记 “ 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 世故 ” ,这集中体现在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对于孙悟空 形象的评骘,如果不是仅仅满足于普遍性的归纳而忽视其特殊 性的哲学思辨,不是只
4、重表象形式的考察而忽视其内在机制的 寻绎,那末,就必须透过这一形象的心态描写研究作品如何从 现实的人到艺术形象的把握,孙悟空居于神魔的地位而对凡人 的生活发挥作用,寻幽窥奥,探赜发微,花大力气闯出一条前 所未有的创作道路。 作家生活在 “ 幻惑 ” 盛行的明代嘉靖年间。以现实面言, 从一些史实可见,嘉靖崇道,重用炼丹方士如邵元节、陶仲文 之流,大炼金丹,祈求长生,乌烟瘴气 *天下惑乱。崇道的另 一面是抑佛。作家表面上是崇奉佛教的,反映到西游记的 创作中,有以取经故事为间架的佛道衍变的主线,具有一般神 魔小说的特点。一方面,作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书中建 构了一个严整有序的天上世界。在这个世界
5、,玉皇大帝作为 神、鬼、人世界的统治者,他的权威是佛、道、神的共 同存 在。显然,这与那种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与尊崇孔 教、教佛信道的文化惯势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作家又以游戏 之笔, “ 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並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 40 儒道释和白莲教,单不过是含糊的彼此之争 ” ,实质上,借 神魔斗争的故事针砭时弊,对现实黑暗的嘲讽深刻,对以孙悟 空形象为代表的人们心态的描写栩栩如生。 我们从西游记成本之前关于孙悟空形象的荒诞怪异的 故事,从这一形象的艺术渊源,可以看到作品在心态描写方面 的深入和突破。如说孙悟空形象取 自唐传奇小说中 “ 形若猿 猴 ” 、“ 神变奋迅 ” 的水怪
6、无支祁,但是,孙悟空形象特别是 其种种心理活动远非无支祁的形象所可攀比,孙悟空形象脱却 了简单模写物情的动物性与神性,有着丰富的神魔 “ 人化 ” 的 艺术表现。如说孙悟空形象是印度史诗罗魔衍那中啥努曼 的化身,但是啥努曼出现在史诗的第四篇,事迹主要在第五 篇,史诗的内容又主要是叙述英雄罗摩的一生经历,罗摩被印 度教说成是毗湿奴的第七次化身,为与佛教宗教思想相对立的 罗摩派所信奉,孙悟空形象所受宗教思想影响不同,並有着远 不同于哈努曼形象的综合性的特点,是完全立足 于本土进行创 造的独立的形象。如说孙悟空形象有着佛教某些经书、教义中 的事迹,以大唐西域记卷四载 “ 猕猴献蜜及释迦等遗迹 ” 事
7、为例,又见贤愚经卷十二、弥沙塞律卷十、僧祇 律卷二十九和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等,所载 “ 在菩如 来行经此处,时有狲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众。狲猴 喜跃,堕坑而死;乘兹福力,得生人和,成阿罗汉 ” 。孙悟空 形象显见得远非这种宗教教义与宗教故事的演绎,在其理想英 雄的性格中,集中体现出社会生活中人的欲望和思想感情。 孙悟空这种魔英雄形象的性格与其心态有固定和变动的两 大部分。固定部分在于,神通广大、变化多端的孙悟空,乃东 胜神洲傲来小国之界花果山仙石卵化的石猴。他一出生就威胁 到佛、道 、神 统治着的天堂 一一 “ 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 , 41 深深地惊扰了身居天宫宝座、养尊处优
8、的玉皇大帝。这天产灵 猴 ”道心开发 ” ,学得了七十二般变化、 十万八 千里筋斗云的 本领,“ 躲过轮冋 ” , “ 不生不灭 ” ,向正统的神权 R开猛烈 的进攻,成为大闹天宫的神魔英雄;以后,金箍加顶,受制于 人,成为取经路上的孙行者,历经八十一难,要杀尽天下不平 人,砍尽天下不平事,他美好理想的追求和艰苫卓绝的斗争, 使其形象成为力的标志、勇的化身。但是,在全书结束价的所 有回目中,在他未成正果的全部生命历程中,如第一次撇了唐 僧拜望龙王时,龙王所说: “ 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 教诲,到底是个妖心,休想得成正果 ” 。亦即成佛之前,身为 妖仙、神魔,决定了他基本的情感特征、感觉
9、、想象等 心态 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不能截然分割,一正一变,一誶一动, 交错迭合,有机统一。心态的变动部分主要是指具有个性特征 的人物心态在不同时空、关系、条件、物境、情境等多种要素 的作用下 ,互相交织,互相影响,而出现反常、矛盾以至平衡 的状况。 重视全书神魔小说的特征,作家在塑造孙悟空形象时,显 然铺陈其形象妖仙、神魔心态固定部分的特点。但是,不应当 认为表现离奇怪诞、非理性、无意识的心理状况,才是其审美 价 a之所在。相反,作品的高明之处,孙悟空形象心态描 G的 价值所在,既根据原 有取经 故事间架取神魔斗争的形式演化开 来,又无论是在心态描写的固定部分还是变动部分,表现和反 映社会与
10、人生的重要问题,巧妙地 “ 取当时世态 ” 加以讽刺打 击,涂上现实的色彩,倾注强烈的爱僧和流露鲜明的倾向。孙 悟空生活在 幻想的世界里,当其在水帘洞过着 “ 山中无甲子, 寒尽不知年 ” 的生活,虽然不伏麒麟管,不伏凤凰辖,不受人 间王位所拘,却以无常为虑: “ 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 42 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这不能看作浅层次的道家长生之术的模拟,联系作家以现实为 基础,幻化出天宫、地府、龙宫,没有让他笔下的形象生活在 一块 “ 净土 ” 而居安忘危,就可以消化选择並进入种种 “ 高 级 ”的心态。 “ 高级 ” 的心态依据现实的社会人生,任何一个 社
11、会的人,都一定处于 一 定社会 关系网中的某 一 点上,却反映 着社会关系的对立和冲突的两极,都一定要在矛盾的 一 端与另 一端之间产生某种摇摆性,只是这种摇摆的幅度因人而易。孙 悟空作为神魔英雄,他的进步思想和坚毅品质升华到取经路上 绚烂多彩的理想高度,但是,他也不能不出现因现实的矛盾引 起的心态的矛盾。取经路上,孙悟空只因打死几个剪径毛贼, 使受到唐僧训斥,他受不得人气,按不住心头火发道: “ 你既 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恶我, 我冋去便了! ” 说罢,呼的一声回东而去。这里,我们用不着 过多陈列孙悟空形象心态描写中的摇摆和矛盾,已经觉察,作 品进行“ 高级 ” 心
12、态描写的审美价值,这种摇摆和矛盾有着新 的闪光和突破,使人物性格更加具有系统的意义。 尽管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就其精神而言,把这部 小说的审美价值推向高峰的,仍然不能不是作家现实主义的冷 峻态度。作家身为封建社会的正直的知识分子,对黑暗丑恶满 怀愤懑之情: “ 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失 救日看,世间岂谓无英雄? ” ( 二郎搜山图歌並序)孙悟 空形象的生活原型和统觉系统构成的生活风格、个性心理,在 作家充满良知和幻想的 笔触下,不能不围绕现实社会的人生功 利,深入到伦理道德的深远的层次。 作品的核心在于揭示现实社会的主要是封建现实社会的罪 恶,它在 一 个宗教故事的基础上,把
13、宗教和宗教观念写得不伦 不类。如果说,这一方面还冇一定的仿真性,那仅仅是基于 “ 宗教里 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 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孙悟空一出生世 间,就以其灵光威胁 着玉皇 大帝, Pi后无 论是在 其命运遭际中 出现的大闹天宫,还是西天取经的困难的克服, 都始终不改无 私的献身精神和除暴安民的髙贵品质。 在孙悟空身上,休现出极可宝贵的自由平等思想,大闹天 宫的指导思想 “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 ,这是与时代大潮 相呼应的、却不因寡不敌众失去任何希望的巨大呼声。当然, 那时代的市民阶级的影响是明显的,使作家笔下的理想形象寄 寓进突破封建势力束缚
14、的积极乐观的阶级特征。作家又不能违 背现实的存在,去夸大去幻想孙悟空形象的英雄主义色彩。孙 悟空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取经道路,压在五行山下的惩治,金 箍加顶的痛苦,他並没有完全放弃或自动泯灭一如既往的怀疑 与叛逆的精神。使神魔的竞赛回到现 实的大地上来,这大闹天 宫的神魔成为取经路上百战百胜的英雄,因此,仅管审美的镜 头仍然追踪天宫、人间、地府三界,孙悟空形象终于终身取经 的集体当中,以富有象征意味的取经事业的完成作为自己人生 的归宿。这时,他可以有 “ 皇帝轮流做 ” 的思想,却不能不以 富于实效的现实平衡的型态去顶代,他固定了的心态活动进入 更为实际的新的层次。 应当说,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的
15、心态描写更具社会人生的 性质。修成正果,走向光明幸福的生涯,要历经取经路上的九 九八十一 难,如果按照宗教的放弃现实斗争、迷信人生彼岸的 信仰,这一切也 就化为 虚无。孙悟空的存在,其心态描写的审 美价值恰恰与之相反。取经路上,如其所说: “ 我为人做了一 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 44 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 ,对神祇还不能没有 定的依附心 里。后来, “ 冥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 ” 他还不 能不去拜了平顶山莲花洞的老怪。孙悟空奔走于唐僧左右 ,或 是为了取经事业的完成和取经集体的安全,或是为了唐僧的紧 箍咒使他痛苦难当不能解脱。当然他的个性气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悟空 形象 心态 描写 践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