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悟空形象塑造_李安纲.docx





《论孙悟空形象塑造_李安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孙悟空形象塑造_李安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5卷 第 丨 期 1 9 9 9年 2月 雁 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YAaNBEI n: ACHERS,COLIEGE V L15 No.l Feb,1999 论獨空形象 _ 塑造 李安纲 内容摘要:在西游记前三回的记述中,已将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以及基本人格定型了。具体 经过这样五个步骤:称美猴王、名孙悟空、悟彻菩提、断魔归本,得金箍棒。 名孙悟空 ,就是佛家 的 明心见性 过程;而 悟彻菩提 ,即谓劈破旁门 、一 心向往正道,觉悟真谛,得其正果,超凡入至。 关键词:孙悟空形象菩提师祖汕道佛心性空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在中国甚或是全世界,早已家喻户晓,妇
2、孺皆知了。他火 眼金睛,善识妖魔 ;本领高强,无往不胜 ;忠心耿耿,匡正伏恶 ;疾邪如仇,却又幽默诙谐 ;高尚无 私,却又潇洒老到;历经险恶,而赤子之心不变。从特殊意义上说,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 的积淀,象征着人类征服自我、得大自在的崇高理想 ;从普遍意义上说,他正是你我众生的良心 的化身,也因此使我们感到亲切,有时甚至就同我们合而为一。 提起孙悟空,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美猴王,神通广大的七十二般变化、十八万千 里的斤斗 云,特别是那根大到地彻通天、小到如锈花针可藏于耳的一万三千五百斤的 如意金箍棒 。人 们一般只满足于知道孙悟空这 t形象,却不去探问为什么会是这个形象而不是别的。如果我 们
3、能够去探究一下为什么的话,那么也许每一个人都会是这种形象了。 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和完善,广义地说,经过了三个阶段:心正齐天(成圣),心邪压山(成 仙),心修证真(成佛),也正是儒、道、释三教的三种境界。(参拙文心路历程,载晋阳学刊 93.4)狭义地说,则在 心正齐天 的阶段里,分五个步骤进行的:称美猴王、名孙悟空、悟彻菩 提、断魔归本、得金箍棒。也就是说,在西游记第三回孙悟空龙宫得宝后,他的人物形象以及 基本人格就已经定型了。 称美猴王 一段,我已在美猴王探源(山西大学学报 92.3、新华 文摘 93.1) 文中有所论及,兹不复赘。这里仅就名孙悟空和悟彻菩提谈谈。 一、名孙悟空 如果说 美猴王
4、形象的塑造没受外来影响,完全来自于本土的易经和周易同契,那么 以后的几步便要三教杂揉,方能完成。 名孙悟空 就是佛家的 明心见性 过程。 西游记的主题自然是 西游 。其中所载有两次;一次是孙悟空的西行求道,一是唐 三藏 的西游取经。西方即印度佛国,但西游的意义绝不仅限于佛教。因为儒家和道家都把西方看 作是奥妙无穷之处。周易即视西 _为 坤方 、为 奥 、为 空 ,奥能生妙,真空能生妙有 ;道 家则把人体生命工程中的下丹田称作 西方 ,是元气发动之处,也是金丹大道的起手处。(详 见拙文西游记三论 “ 论西游,运城高专学报 92.3)人们往往只知道唐僧取经,而忽视了猴王 西游。因为猴王的西游完全是
5、西游记作者的杜撰,而唐僧西游却有着历史的依据。其实,纵 然是唐僧的西游,在作者笔下也早已变样,成为作者人生理想的载体,不 能与真实相提并论了。 西游记的原名为西游释厄传, 西游 ,是手段, 释厄 是目的。释厄即解脱灾难。照 24 雁 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1999 年 佛家的说法,人生有八苦,三界如火宅,身处有形世间,本自已是灾难。因为有形终有坏,口体 之欲无厌,终日被煎熬,扭曲、逼迫、局促,难得自由。解脱苦厄,方得自由,其道便是西游,即走 向虚空,因为虚空遍在,自然无碍。人有形体,如何能够泯去而看走向虚空!只有人心能够承 当这一重任。果然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便说 :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
6、密多时,照见五蕴皆 空,度一切苦厄 。要 度一切苦厄 ,必得 照见五蕴皆空 ;而能返观自照者,唯有自心而已。 于是,这 西游释厄 的重担就落在了 心猿 - 1:、的象征 一 -美猴王身上。要 释厄 ,总得先 有 厄 ,或者确切地说,是先知觉到有 厄 。猴王的西游就从这里开始: 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 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 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 。一 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 天人之内?。 (第一回 ) 有了痛苦烦恼,便想去加以克服,采取行动,就是英雄: 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三者 (佛、仙、神圣),学一个长 生不老,常
7、躲过阎君之难。 有了志向和行动,也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他从东胜神洲出发,到了南赡部洲,也就是我们的 中华地面。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贪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这种情况与猴王形成了显明的对比,身在火宅而不知是苦,正为日后唐僧西游张本。 美猴王一路西行,终于来到西牛贺洲的一座洞府前 :只见 那洞门紧闭 ,静悄悄杳无人迹 。 这于卦象上,正为坤卦。周易 .系辞上曰: 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 美猴王西行的过程便 是走向虚空,这里出现坤卦,正是老子所谓的 虚极静笃 ,
8、进人虚无空明的境域。禅宗参禅, 也讲参到山穷水尽处、自有豁然觉悟时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世人不肯回头,因而身陷苦海。 猴王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碑 ,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 灵台方寸 山,斜月三星洞。 灵台 是人体的一个穴位,在脊椎第八节与心脏相对应处, 也即心中藏元神的地方。儒家 称 灵台 ,道家称 灵关 ,佛家曰 灵山 。西游记第八十五回曾引禅诗曰: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看来 灵台 便是 心 方寸 见于列子 .仲尼: 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几荃人 矣。 可见 方寸 也是 心 。 灵台方寸山 即是 心山 。至于 斜月
9、三星 ,萧廷之金丹大成集 “ 天心图云 : 钩横偃月,三点台星。斗构斡运 :虎啸龙吟。 说的以及图象,均是一个 心 字,斜 月是捺钩,三星为三点。可知这 斜月三星洞 亦是指 心洞 。他 回光返照,彻见本心,认着了 本地风光,正是 明心见性 的第一步。 周易 .坤文言曰: 天地闭,贤人隐。 这紧闭的洞门中,自然有高人稳居。待到门户开启, 便是乾阳发动之时。阴尽阳生之处,在人身便是 会阴 或 会阳 穴,在二阴之间。道家称作阴 #、朝天岭、上天梯、下鹊桥、气海门、曹溪路、太玄关等。只有到得此地,才会有升天成仙之望, 正是邵壅所说的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洞中所隐之人,正是 一阳初动处 的乾阳真气
10、, 乃美猴王十年跋涉修行所炼成的一块 紫金霜 ,道家叫 真种 ,佛家称 菩提 。这位须菩提祖 师 ,乃释迦牟尼佛的第一大弟子,他最擅长的是解空。佛门以空为宗,要人佛门,即需要认识万 法性空,因此菩提心是修道的关键。心山心洞里的心猿心,认着了心山心洞里的菩提心,正是 汉语言文学 李安纲:论孙悟空形象塑造 25 禅宗所谓的 心心相印 。无垢子有首诗说: 学道先须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心处,方悟凡心是费心。 美猴王见到袓师 ,正是寻到无心时所觉悟的本来面目。而菩提祖师的面目,正如王重阳 问龙虎交媾云: 莫问龙儿与虎儿,心头一点是明师。 恰是美猴王自性佛心的象征。 明心之后,就要见性了。祖
11、师问他姓什么,他却打岔说 : 无性 ,自然把姓名之姓与佛性之 性贯连起来。问他 父母原来姓什么 ,正是禅宗的棒喝家风,要他悟着父母未生时的本来面 目,正就 一阐提人皆有佛性 的 有情有性 说。问他 是树上生 的,又体现了禅宗所主张的 草木亦得成佛 ( 吉藏大乘玄论 )的 无情有性 。说是 石里长的 ,恰体现了金刚 _中所 说的: 虚空之言何所不该,安弃墙壁瓦石等耶 ? 由超人有性到有情有性,再到草木有 性和瓦石 有性,可以看出佛性论的发展和变化。西游记的作者能使顽石成佛,用形象的手法表现了 瓦石有性 的佛性思想,不能不说是佛教思想史上的一大贡献。 祖师要他走走看,从身上给他取个姓氏,正是要他认
12、得本地风光。 猢狲 二字,去掉犬旁, 拆开来十分有趣 。一 为古月 ,一 为子系。古即老,月为阴,古月即是老阴,老阴又是坤卦,无知 无识,恍惚杳冥,不能被物 化育 生出,但却可化生万物 ;子即阳,系为少,子系即为少阳,少阳 又是艮卦,也称 细男 、 婴儿 。这婴儿是天地生成、乾坤交媾而来,正与猴王的本来面目相 合。坤生艮 ,老阴生少阳,古月化子系,因而不姓胡而姓孙。猴王到此,虚极阳生 ,见到须菩堤, 即是还丹成就,炼出菩堤子,道家称婴儿,佛家称摩尼珠、佛性。取姓为 孙 ,也就 正合婴儿之 本论 ,如孟子所说的 常葆其赤子之心者也 ( 孟子 .离娄下 )。这一段即是 明心见性 的第 二步。觉悟之
13、后,满心欢喜,连声叫好,正是所谓的 法喜 。 性者人人具足,名者却有千万,因而有姓还须有名, 有名万物之母 。要成佛果,则需悟 空,悟时性即佛。猴王所炼是 菩提子 、是 孙 ,而佛门中 悟空 第一的又是 菩提祖师 ,因而 孙悟空 即 菩提 祖师 ;能悟解诸法空相的即是 佛 ,所以 孙悟空 三字就包含着 见性成佛 之意。 悟 字拆开即为 吾心 , 吾心若空,不独法空,心佛两忘,方是真佛。指玄篇云: 若得心空苦便无,有何生死有何拘,一朝脱下胎州袄,作个道遥大丈夫! 只要悟到心空,便会摆脱烦恼,无拘无束,了脱生死。 胎 指 婴儿 , 脱下胎州袄 ,即婴儿老 成,出离苦海,成就佛身,佛就被称作 调御丈
14、夫 。这四名诗,也许正是 孙悟空 之名的由来。 猴王未见性之前,浑浑沌沌,无有生意,此是顽空,而非真空。只有打破顽空,才可虚灵不 昧,所以取名悟空。 二、悟彻菩提 孙悟空自得了姓名,便开始做虚心悟空的功夫: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寻柴燃火, 挑水运浆等。这些琐事正要他磨去后天识心,返归 诸法性空 之境。他已不知时节,只记得在 烂桃山上吃过七次饱桃,想是七年光景。桃与孙悟空的关系,我们已经提到过,它是心的象征。 烂为熟意,通过七年修炼,已使心桃烂熟。而古人认为人心七孔,是最聪明上智之人 ;孙悟空在 以后说他曾为保唐僧取经, 用尽三毛七孔心 。这七年,七孔的七,正是一个修行的周期,也称 星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悟空 形象 塑造 李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