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悟空形象之文人精神_赵新新.docx





《论孙悟空形象之文人精神_赵新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孙悟空形象之文人精神_赵新新.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 *第 35卷第 12期 Vol.35 No. 12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2015年 12月 Dec . 2015 论孙悟空形象之文人精神 赵新新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 摘要:受 唐传奇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中白猿的影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颇具文人气度。作者在取经故事中将孙 悟空塑造成了道德的榜样,这源于他对古代文人典范的追求,是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对生命与价值做出的诗意的理 解和表达。同时,孙悟空对自由的追求与庄子的 “ 逍遥游 ” 精神是一致的。 关键词 :孙 悟空 ;演变 ;文人精神 中图分类号
2、:1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438 (2015) 12-0028-03 一、演变 :始自精怪,兼具文质 西游记源于唐贞观元年玄奘和尚只身前往天竺取经 的史实。孙悟空是保护唐僧完成取经事业的核心人物,学术 界对这一形象的研究十分丰富。 猿猴故事古己有之,最早应见于吕氏春秋 博志,楚王 令养由基射杀白猿取乐,表现了人类对猿猴的蔑视。魏晋志 怪小说中的猿猴故事渐多,大致可以分为猿猴被人攻击、人 杀猿猴遭报、猿猴以德报怨化解隔阂、猿猴与人媾和四大类, 此时的猿猴逐渐成为小说主角。唐传奇中的猿猴形象更为丰 富,情节也更为完整,分为猿猴对人的危害、猿猴对人的魅 惑、猿猴偷盗人
3、间女子、猿猴之间情深谊厚、猿猴与人夫妻恩 爱、猿猴与人建立友情六类。此时,一方面猿猴的妖异色彩更 为浓厚,对人的危害更为严重 ;另一方面,猿猴的人性得以展 现,与人的关系也更为亲近。南宋时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中出现的 “ 白衣秀才猴行者 ” 是猿猴形象首次出现在取经故 事中。这位猴行者 不仅是 “ 妖 ”“ 精 ”,而且是一位文质彬彬、学 识渊博的秀才。他知道过去未来的事情,法力无边,诚心保护 唐僧前往西天取经。元代作为西游记成书过程的一个重要 环节 ,出现了西游记评话和杂剧西游记 ,冲淡了取经故 事的宗教色彩,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西游记做出文化 选择的规范。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 “ 白衣
4、秀才猴行者 ” 是猿猴形 象向孙悟空形象演变的重要环节,这一形象在猿猴故事中也 有据可依。唐传奇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中的白猿即为白 衣秀才形象 e他是 “ 美髯丈夫 ”“ 白衣曳杖 ” ,居住在 “ 葱秀迥 出 ” 深溪环绕的山上, “ 嘉树列植,间以名花,其下绿芜,丰软 如毯。清迥岑寂 ” 。他本领高强 ,善变化,密室盗妇而人莫能 知,剑术高超 ,一日能往返数千里 ;好读木简书,能预知未来。 白猿身上不仅有作为猿的动物性,而且善变化、好美色、知未 来 ,具妖性和神性。更重要的是,从白猿的外貌、居住环境,以 及好读书的特点来看,他身上又被赋予了一定的文人特点。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是猿猴形象不
5、断发展演变的结果, 他身上除了猴性和神性外,更多的是人性。孙悟空是花果山 收稿日期: 2015-07-25 作者简介 :赵新新 (1990-),女,山西洪洞人,广西民族大学 2013级古代文学研宄生,研宄方向 :先秦两汉文学。 28 上仙石产卵、见风化作的石猴 ,他的降生反映的是婴儿的状 态。其后,他在花果山获得同类爱戴,跟随菩提老祖学会一些 本领和技能,但却对社会文化缺乏了解,没有等级观念,不服 从权威。他向龙宫借宝、大闹幽冥,乃至最为精彩的大闹天 宫,都对应的是现实人生中的青少年阶段。从两界山开始的 七十四难中,孙悟空历经艰难险阻,与诸多妖魔鬼怪周旋,身 心都得到了发展,也逐渐遵守社会秩序
6、和道德规范 ,是中 年 阶段的反映。取经事业顺利完成后,孙悟空被封斗战胜佛,头 上的金箍自然消失。这时孙悟空内心的私欲己被摒除,达到 真正游刃有余的自由状态,与孔子所说的 “ 从心所欲,不逾 矩 ” 的老年状态相符。孙悟空虽然始自精怪,但经过磨炼最终 成佛,反映的是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 二、立善 :穷善己身,达济天下 取经故事是西游记的主体,这一部分,作者花大篇幅叙 写孙悟空的道德,然而受读者接受的影响,孙悟空并不是标榜 道德的形象,而是一个幽默的战斗者的形象。作者将孙悟空塑 造成道德的榜样源于他对古代文人典范的追求 ,是长期受儒家 思想影响的文人对生命与价值做出的诗意的理解和表达 s
7、(一 ) 学,然后知不足。儒家提倡外在行为与内在修养的 一致和谐,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 , 所谓 “ 文 ” 是指人的行为要符合礼的规范 ;“ 质 ” 则是人的品质 要以义为本。重视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方 面,要完成修身重任就必须注重学习,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 愚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 学,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 狂。 ”“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 之 ” ,学习不仅要做到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而且必须持之以 恒。孙悟空崇尚自由,想要跳出五行和
8、轮回网,为此外出求仙 访道。求仙访道对孙悟空而言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自始至 终都表现得极为执着。东胜神洲到西牛贺洲, “ 隔两重大海, 一座南赡部洲 ” ,孙悟空漂洋过海,用了 “ 十数个年头 ” 才到 达。在跟随菩提祖师学艺时,他 “ 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 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 燃火,挑水运浆 ” ,由于孙悟空能够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加 上有悟性,最终学得 一身本领。 长期的取经过程使孙悟空达到高度自律。取经之初,他 野性未退,遇到剪径强人 , “ 一 个个尽皆打死 “ 剥了他的衣 服,夺了他的盘缠 ” ,从第二十二回起,他开始有了转变的迹 象。这一
9、回中,他见菩萨,是 “ 端肃皈依参拜 ”; 九十七回,让抢 劫寇员外的强盗 “ 一个个落草逃生而去 ” ,与前面的剪径强人 下场截然不同。这表明 ,斩妖除魔的过程实际上是他通过自 省来完善人格的过程,而他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对自我的 超越。 (二 ) 恒,方能固其德。 “ 立心勿恒,凶 ” ,周易 益卦上九 爻辞中的这句话是指在心中树立牢固正确的思想观念,并长 期坚持、恒久不变,强调作为君子,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 念和高尚的道德标准,而且要持之以恒、上下求索。孟子对这 一思想有所发展,认为恒志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 山径之蹊 , 间介然用之而成路 ;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 矣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悟空 形象 文人 精神 新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