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寓言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寓言的内容,了解寓言所比方的意思 学问目标:以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实力目标: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的内容,初步了解寓言所比方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和默读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的实力。 教具打算: 乐器竽;有关竽的音乐;铃铛;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学习寓言滥竽充数 1.老师出示乐器:竽。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假如学生不知道老师可以提示: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寓言二则中其中一篇就和这个乐器有关,
2、你们猜猜这个乐器是什么?)在学生的发言声中老师板书:寓言二则和滥竽充数 2.(课件放有关竽的音乐)师说:我们首先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滥竽充数。打开书:15页,自己读寓言用你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生字、生词,可以借助字典、词典,也可以两个人共同学习。 3.学生自己学习,老师巡察指导。 4.小结刚才的学习状况,问:有没有须要大家共同解决的生字?(不能学生自学后就束之高阁,在这里还要体现老师的作用,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要予以帮助。) 5.两个人相互读课文:检查是否音准句通。(对自学环节的反馈) 6.默读课文: 7.学生汇报: (1)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的读。比如:学生说:我从第一句“战国时候
3、,齐宣王喜爱听吹竽,又喜爱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知道了齐王是个喜爱吹竽的人。老师就可以引导说:那你把你知道的读出来,让大家听出来。(留意: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假如学生提出了问题,尽量让学生去回答学生的问题,必要时可以全班一起探讨,老师不要急于讲解。) (2)假如学生没有谈到对题目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谈谈对题目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滥竽充数:比方没有真正的才能,而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表示自谦。) (3)在学生汇报探讨的过程中出现板书。 8.齐读这篇寓言,边读边思索: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9.师小结:看来寓言小故
4、事是特别有意思的,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历史,还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掩耳盗铃。 二、小组合作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课件配画面和音乐讲解并描述掩耳盗铃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这则寓言的学习爱好。) 2.出示学习提示: (1)自己或小组共同解决生字词。 (2)用你们小组喜爱的方式来学习这则寓言。 (3)组内探讨: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什么道理? 4.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留意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三、课外延长 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可以说题目,也可以简洁介绍故事内容,或这个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四、作业建议 1.把今日学的两则寓言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下
5、节课可以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三百人:充 一听之:逃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课后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一、甲文选自,编纂者是_,_(时间) _(地位),_(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文章的标题是“_”。 乙文选
6、自,这部书由_(时间)秦相_(人 名)组织编写,共_卷,_篇,又称;文章的标题是“_”。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 宁()信度()涉()江遽契其舟()(). 三、说明下列加点的词。 1.买履:2.置之其坐:3.至之市4.而忘操之:. 5.反归取之:6.及反:7.市罢:8.遂不得履:. 9.何不试之以足:10.宁信度:11.无自信也:. 12.涉江:13.坠于水:14.遽契其舟:. 15.其剑自舟中坠于水:16.是吾剑:17.所从坠:. 18.求剑若此:19.不亦惑乎:20.不亦乎:. 寓言二则 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4个字。
7、2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4讲讲掩耳盗铃的故事,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冲突。教学重点: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自相冲突。2有感情地朗读并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冲突。教学打算:打算矛和盾的道具、预习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齐读课题二、理解题意。寓:寄予,包含。寓言即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理解寓言内容。分小组自学,要求:1、利用字典学习生字、词。2、读课文,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3、提出不懂的问题。(困)四、检查汇报。1、字
8、形:矛盗2、字义:矛(进攻)盾(防守)(书上)锋利刀锋尖而快俺我3、寓言内容形式:3分钟打算,可以通过读(分角色)或讲故事或演课本剧的形式把内容介绍给大家。(大家可以对他们的表演提建议或看法)五、我们了解了寓言内容,请你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1、我的矛锋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2、我的盾坚实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六、卖矛和盾的人为什么张口结舌,回答不出别人的问题?这则寓言告知我们什么道理?(说话办事必需实事求是,前后一样。)七、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自相冲突的事,怎样避开?八、读课文,自愿结组表演课本剧自相冲突。板书:自相矛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盾不论什么矛都戳的穿 课后反思:寓言故事学生
9、很感爱好,内容也很简单理解。但其所隐含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却不太简单,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还需深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其次则寓言,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其中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打算:预习课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接着学习寓言掩耳盗铃。二、以小组为单位检查预习三、检查预习1、投影:形近字组词哑()掩()盗()偷()雾()当()亚()淹()盒()愉()零()铛()2、字义:掩耳盗铃:捂住耳朵去偷铃,比方自己欺瞒自己。3、小组汇报寓言内容有语气的读或者讲故事。四、自己轻声读,理解寓言内容五、请同学读。思索探讨:掩耳盗铃的人为什么会被人发觉?(困)1、盗铃
10、人想到的是:手一碰铃当,就会发出响声;捂住耳朵就听不到这响声了。2、盗铃人没想到的是:捂住自己的耳朵,不等于捂住别人的耳朵,因此被别人发觉了。六、谈谈学习这则寓言的感受;自己做了坏事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行能的。七、再读寓言,体会寓义。作业:读寓言,写语训板书设计:26、寓言二则掩耳盗铃响铃被发觉反思:寓言故事学生很感爱好,内容也很简单理解。但其所隐含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却不太简单,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还需深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课后练习题 要想学好一门课就必需大量反复地做题,为此,我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课后练习题,以供大家参考! 1、郑人买履选自_
11、,该书的作者_是_末期_家,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缘木求鱼选自_,该书主编者_是_末期秦的丞相。(8分) 2、说明句中加点字:(14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3、说明句中加点的虚词:(8分) 之至之市()至之市,而忘操之() 而置之其坐()反归取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而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我再次提示大家,肯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三年级上册语文
12、寓言二则课后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学问。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设计 这篇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慧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很多寓言已演化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精确。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慧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
13、的一个道理。 教学打算:从网上下载课文图片和竽的图片,打算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整体阅读 提问: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将四个字的说明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 4.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第l自然段告知我们什么 二、学习重点,深化体会 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自读感悟 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索每句话告知我们什么 议读沟通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知我们什么 4.出示幻灯 a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
14、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探讨: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 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他想出了怎样的方法 指名读第2句 出投影片: a假如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b假如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7.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 点评归纳 9.大声
15、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改变。 10.出示投影 “假如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慧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 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瞒的是谁 三、总结延长 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知我们什么道理。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 板书设计: 明明知道碰响发 掩耳盗铃掩伸偷 没想到碰发觉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2、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则寓言的。 二、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学习寓言滥竽充数 1、小组学习 2、重点词语: 战国待遇吹竽鼓腮帮捂着装腔作势 齐
16、缗王继承溜走南郭先生 3、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4、你觉得南郭先生是如何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三、拓展练习 在两个大王面前,南郭先生是怎样想的?从故事中你还能发觉什么? 四、自读古文滥竽充数,老师适当翻译。 五、练习写字: 掩盗零滥竽装腔势 六、抄写自己喜爱的词语。 【教学总结】 新课程标准告知我们,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相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才智结晶。而“寓言”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珍宝之一。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好玩的特点,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它能通过一个
17、内容简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知我们一个深邃的道理。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文理解是特别重要的。 这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殊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白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会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终归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不仅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导入以学生们感爱好的讲成语故事起先,使得上课一起先教室里的气氛就比较轻松。教学从课题着手,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揠苗是什么意思?揠苗能助长吗?那为什么还要揠苗呢?带着问题
18、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想象揠苗人的心理、神态,通过仿照揠苗的动作体会辛苦,这样,寓意的深刻理解就自然地渗透在文本内容之中,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短小的文章故事,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精练精确之美,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含义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之间的和谐、融会贯穿。即依据寓言简练清晰的内容学习,通过揠苗人可笑的行为与学生自生生活阅历的比较,明白寓言深含在文字中的寓意。 综合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要以文本为主,紧紧抓住阅读这个特别重要的教学途径和手段,重视语文的说话练习,语言的积累,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感受、体验和理解,再在感受、体验和理解的
19、基础上进一步来读。以及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21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驾驭“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4诵读这则寓言。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教学难点能用“掩耳盗铃”造句。教学打算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略)二、揭示课题、解题1.放动画,听故事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2.过渡:我
20、们的课本把这个好玩的故事完整讲解并描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三、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学习目标。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4)娴熟地诵读课文。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状况。(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订正读音。(2)指名试读课文。4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五、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2分小组探讨: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探讨结果。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1、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行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方法。投影出示思索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慧,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5)那个人一起先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方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慧”,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非常愚蠢”的。(29寓言二则29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5个会认字,
22、学写6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娴熟地朗读课文。3.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冲突”这则寓言故事。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教学打算生字卡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二则,板书课题,相识“寓”。2.你听过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说说。3.听了这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吗?(寓言就是用好玩的小故事来说一个道理的文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的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寓言二则 三年级 语文 寓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