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多媒体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多媒体教案设计 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即本册书16课) 设计理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目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绘声绘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觉无穷乐趣,能够增加学生的民族感情,由于本单元课文内容学生普遍感到较为生疏。因此要借助音像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学问储备。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溢了情趣,依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
2、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化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整体把握文章,领悟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会文中美丽的意境。 (3)学习运用多样的手法描写不同场合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专心品位,让学生与文章干脆对话,作者干脆沟通。 (2)分小组探讨,领会文中美丽的意境。 (3)延长拓展,横向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课内延长到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了解云南的民歌民风,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感受文
3、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位与赞许之情,学会关注生活,思索生活,观赏生活,酷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怜悯景,体会内容与写法上的差异。 2.领会文中美丽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探讨点拨法,拓展延长法 教具打算: 学生:做好预习,并搜集相关资料,在网上和媒体查阅云南民歌相关资料。 老师:搜集资料,打算多媒体(下载视频、歌曲和图片等)课件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想: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课前播放民歌蝴蝶泉边视频 1.导语:蝴蝶泉边是云南的民歌,在
4、云南,这样的好歌是数不胜数的,云南是一块漂亮而神奇的土壤,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歌声好听,人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日,我们将随沈从文先生通过他的散文云南的歌会走进云南,来观赏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气息的云南民歌。(板书课题、作者名,指名说说对作者的了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好。 2.沈从文(19021988)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探讨家。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苗族,湖南凤凰人。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探讨方面均取得很大成果,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探讨。 3.解题:“歌会”,也就是聚集在一起歌颂。 二、自由朗读,感知歌会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
5、文,边读边用笔做记号(抢答下列问题)ppt出示问题。 有谁在唱,在哪唱,唱什么,怎么唱? (学生在白板上抒写答案,沟通,明确) 归结:这是一场全民参加的歌会,这是一场来自山间的歌会,这是一场令全部人都可以沉醉其中的歌会,这是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歌会 2.观赏云南民歌赶圩归来(播放预先下载的视频),感受歌会特点。 多媒体同时出示云南民歌的图片。 设计意图: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感受云南民歌的盛况,感知歌会的特点。 3.说说你对云南歌会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 (可以从歌颂的人、地点、内容、歌颂的方式、环境气氛等方面来说) 4.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共描绘了哪些歌会的场面? (学生各抒己见)
6、归纳:山野对唱、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板书)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三个场面描写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分别是怎样写的? (学生探讨、分析、老师归纳) 探讨归纳:山野对唱,侧重于人物 山路漫歌,侧重于景物环境 村寨传歌,侧重于场面盛况 (1)在“山野对唱”这一场面中,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这位唱歌的妇女? (2)第四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很多美丽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和赶马女孩唱歌有什么关系?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3)在“村寨传歌”这一场面中,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写歌会场面? (学生.探讨) 探讨,明确:这些美丽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美丽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
7、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奇妙的歌,以景衬歌。 2.作者描绘了这三个唱歌的场景,是想告知我们什么呢?表达怎样的生活看法? 明确:生活就像歌声一样是美妙的,我们应当尽情地享受并体会人生中奇妙的日子。 文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位与赞许之情。 四、美点追踪 在文中找出你喜爱的词句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以“我喜爱这篇文章的-,因为-”的句式说话。 五、拓展延长 1、比较:多媒体播放宋祖英的爱我中华音像片段,云南的歌会与我们所看到的歌舞节目有什么不同?(多媒体显示) 2、云南以民歌著名全国,咱们陕西有没有类似于云南歌会般漂亮浓郁的民俗文化呢?(秦腔)请学生试为大家
8、现场演唱秦腔选段或熟悉的民歌。 课堂小结总结:云南真不愧是个漂亮的地方,好山好水哺育出淳朴热忱的人民,更孕育出美丽动人的民歌,到处都有着好听的歌声。生活中有歌就有美,有歌就有快乐,真的希望有时间咱们一起去云南看一看。同学们,你们通过这篇文章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总结一下(学生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领会了民歌之美,但这只是民歌宝库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我国还有众多的民族,有众多的民歌等待我们去发觉,去观赏,去创建,希望我们大家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鉴于北方的学生实际,设计此环节意在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云南民歌的了解,延展课堂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收集一些身边的民歌民谣。 2
9、选读沈丛文的小说边城将其中的人物描写与本文人物描写手法作比较。 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二 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二 教学目标: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2、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化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3、能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分析揣摩,品尝文章精妙的语言。教学重点:1、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云南的歌会的特点。2、能分析揣摩文章精妙的语言。教学难点:能结合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原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研析,深化体会云南的歌会的真正魅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日我们共同来学习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
10、原文的标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中的课文有删节。而在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参与云南跑马节,我其实另有所会心,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觉就把我引诱过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一年,正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到云南参与跑马节,目的是为了从马鞍鞯油漆的工艺中找到中国漆器加工工艺的相关资料,但没过多久,他的留意力就被云南的歌会吸引了。沈先生原委发觉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寻答案。”二、重难点字词辨析1、明确重难点字词的音与形2、齐读字词三、初读感知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拿笔圈点勾画,标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会的特点)2、老师提问:“云南的歌会与我们平常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
11、么不同呢?”3、学生沟通探讨4、老师总结场合形式山野对唱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沈从文先生发觉在云南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中都能听到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声,云南的人民就是这样在奇妙的歌声中生活着,这一点,我们也从课文中发觉了。”(板书:生活)“那么,沈先生在前面所说的更新的发觉仅仅是指这些吗?沈先生还发觉了什么?”四、再读研析1、研读提示“从马背上探讨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沈从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同学们,在沈先生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动动脑筋,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吗?”2、研析“活人”二字(重点研析对唱的年轻女人)(1)老师提问:“这是怎样的女
12、子?你从何得知?”(2)学生沟通探讨(3)老师点拨分析A、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外貌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有关色调的词语。B、重点研读年轻女子荡秋千一段文字,尤其关注数词及描写女子状态的词。C、重点研读年轻女子唱赢后的表现一段,尤其关注下列加线词语,这些取得成功后的“反常”表现体现了云南女子的淳朴本色的美。“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张口结舌,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叫卖,表示成功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欢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4)老师总结活泼开朗(打叫卖、荡秋千)、聪慧有才智
13、(对手强、一连唱败三个对手)、美丽健康(脸色、衣着、装饰等)、大胆(荡秋千的表现)、淳朴本色(年轻女子唱赢后的动作)“在这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写出了云南的歌会中年轻女子的活泼开朗、聪慧才智、淳朴本色。此外还有山路漫歌中的赶马女孩、山寨传歌中活跃的人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么,在云南的歌会中,鲜活的仅仅是人吗?”3、研析“写景”一段(1)学生朗读(2)老师提问:“我发觉刚才同学们读的这段文字里出现的景物都很一般啊,无非是云南当地常见的花鸟。这样常见的景物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是怎样变得鲜活起来的呢?”(3)学生沟通探讨(4)老师总结点拨“报春花虽然常见,但拟人修辞的运用却让
14、它不一般了,一个充溢情趣的鲜活生命就这样跃然纸上。”“这一段景物描写有动有静、绘声绘色、奇妙有情。在这个连鸟都忍不住唱歌的美妙景致中,谁不想放开歌喉唱几声呢。”“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发觉了美妙的景是可以催发美妙的情感的,而带着美妙情感唱出的歌即使声音嘶哑、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依旧悦耳好听。云南这块充溢朝气的土地就这样孕育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板书:生命)五、品读感悟1、老师提问:“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发觉了云南人民每天都生活在奇妙的歌声中,发觉了这块漂亮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是那样的鲜活。那么,它还有别的发觉吗?”2、学生探讨沟通3、重点分析文章结尾的“原来如此”的含义(1)提问:“日常生
15、活中,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用到这个词?它通常表达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茅塞顿开、惊喜发觉(2)提问:“这一次看金满斗会,沈先生有哪些惊喜的发觉,又悟到什么呢?”日常辛苦劳作的平头百姓装扮得光鲜亮丽,好像全然忘却了平日的辛苦。最活跃的反而是老人,他们不因年老、牙齿脱光而懊丧,而是欢乐、热忱地担当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4、老师总结“沈从文先生的这次云南之行不仅发觉了云南人民生活在奇妙的歌声中,也不仅发觉在云南这片漂亮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那么鲜活,更发觉了云南人民乐观主动的生命状态。”(板书:云南的歌会、发觉、原生态)六、收束点拨“这一次的云南之行,沈从文先生在云南的歌会中完成了他的发觉之旅,而我
16、们也跟随沈先生的笔触完成了我们的发觉之旅。”“然而,沈先生为什么如此关注云南人民主动欢乐的生命状态呢?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创作时有怎样特别的背景呢?云南人民的这种乐观心境又给处于人生特别时期的沈从文先生以怎样的启示呢?”“同学们,去阅读一些沈从文先生的传记及代表作品,信任你肯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发觉。”板书: 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一 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一 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2.朗读、揣摩、品尝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3.探寻并领会民族风情,酷爱民俗文化。教学重点1.在朗读、品尝语言的过程中观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育学生酷爱民族
17、文化的情感。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课前打算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2.老师与部分学生依据教学须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课时支配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教学设计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2.学生依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观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3.老师导入:我国有
18、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闻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特地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研习新课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可以获得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老师在组织学生沟通时应引导大家留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山野对唱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颂;金满斗会民歌传承。2.学生依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总起全文(1)山野对唱(23)分写三种场
19、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金满斗会(5)3.学习“山野对唱”。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索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唱并做批注。学生不难看出“山野对唱”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唱的地点和内容,然后主要通过描写对唱中的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外貌来表现山野对唱的热情与欢快。老师在组织学生研讨时应引导大家留意“山野对唱”的民族特色,比如,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唱的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参加对唱的多是年轻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不少年轻人还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文中对唱歌的女子的描写,特殊是对她的衣着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聪慧、开朗、勤快的少数民族农
20、家女子。b.比较阅读,沟通探讨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爱哪一种?为什么?此环节老师要留意开放性,只要学生能看到两处人物描写的差异在于第一段干脆描写人物的肖像,真实细致,其次段着力描绘人物的神韵气度,运用了拟人、比方等修辞手法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喜爱哪一种写法,只要言之成理,都应确定和激励)(学生沟通探讨后老师小结)人物描写的方法许多,可以干脆描写,可以间接描写;语言可以朴实自然,也可以浓墨重彩。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须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肯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c.集体朗读23段。其次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本文的环境描写
21、、场面描写,并在朗读、品尝语言的过程中观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育学生酷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设计研读品尝45段1.学习“山路漫歌”。a.默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共享。学生勾画出的好词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环境描写,如“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仿照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回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始终钻透蓝空”等等。此时,老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如: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
22、意仿照天空而成的”更是奇妙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起飞”“扶摇”“回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活灵活现。老师在让学生说得尽兴时提示学生留意:本段要表现的歌会形式是什么?写人们唱歌的有几句话?写环境的又有几句话?目的是引入下一环节的探讨。b.探讨: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很多美丽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引导学生通过探讨明白:这些美丽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美丽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奇妙的歌。c.齐读第4段。2.学习“金满斗会”。a.老人常说“十年
23、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场面盛况空前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盛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整理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传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汇合记忆中充溢才智和热忱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b.齐读第5段。拓展探究本文对云南歌会的介绍,让我们领会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有歌就有快乐,有歌就有美。而人们用歌来表达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请观赏和比较以下三种歌会,你能发觉它们各自的特色吗?播放电影刘三姐片段、流行歌曲演唱会片段和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片段。师生沟通探讨,不要求统一看法,也不要求谈得很专业,目的只是让学生对民族音乐、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借音乐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和思维实力。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