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
《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相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授课老师 范文辉 教龄 13 学历 本科 职称 中高 课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 授课时间 2022.12.2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斗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相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视频材料,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
2、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实行改革的方式。 情感看法价值观 相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由之路,改革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昭示。 教学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克里米亚斗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教具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老师启发内容及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提问 俄国(苏联)在近现代史上有那些重要改革和政策调整? 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 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峻的危机所覆盖,俄国又一次站在了
3、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那么究竟存在哪些危机呢?请大家带着这样的问题观看大型历史记录片大国崛起之寻道图强片断 讲授新课 一改革的背景 (一)克里木斗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18531856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斗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斗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冲突;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力气对比: 国家 枪支 战舰 运输工具 运输通道 军用物资 俄国 滑膛枪 木帆船 牛车马车 泥路 缺乏 英法 来复枪 汽船 火车 铁路 足够6、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7、影响:A:克里米亚斗争的失败彻底暴
4、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夫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夫起义。B:斗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斗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斗争的特点就是采纳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无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斗争是俄国的一场无望的搏斗?这场斗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斗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斗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
5、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夫起义不断。沙皇统治面临严峻危机。 (二)农奴制危机 农奴制的建立及特点: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夫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事实上是农奴。 特点: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全部 虽然这时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发展,但当时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究竟如何呢?比较19世纪中叶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万吨) 铁路长度(公里) 制度 俄国 71 29(1860年) 1600(1860年)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
6、3 225(1850年) 14603 资本主义 法国 150 9160 资本主义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来,始终注意面对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 探讨:材料说明白什么问题?制度的落后已经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严峻障碍。 探究二: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指导学生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条件分析。 自由劳动力:缺乏;市场: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供应足够的原料来源;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足够;技术:工业水平低,成为西欧原料供应地。政权: 19C中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俄国
7、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想一想: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是否对俄国新生阶级力气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这里的“新生阶级力气”是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农奴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导致这两大阶级的发展也很薄弱,力气不够壮大,因此也都无力担当自下而上的革命任务,也因此可以断定,当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对严峻的社会危机时,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解决危机。 过渡:由上可知,因为农奴制度的存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都存在严峻不足,俄国已远远落后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但你们认为沙皇会因为这个因素而痛下决心推行改革吗?为什么?因为他首先关切的是自己的统治。只有自身统治受到威逼,甚至到无法维持
8、时,才可能促使他从自身着手起先改革。那么,现在有没有出现这样的威逼呢? (三)、变革的呼声。 1十二月党人起义,要求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但以失败告终,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统治基础危机。 2革命主义者的主见: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共同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小结一下:农夫起义和变革呼声都属于内因。 提问:这些内因意味着什么?人民已经起先运用暴力,打算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来推翻沙皇统治,废除农奴制度。虽然没有胜利,但给沙皇和贵族地主敲响了丧钟。 面对严峻的内忧,沙皇首先想到的仍旧不是改革,而是另外一条解决途径:斗争!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摆脱国内的统治危机发动了一场斗争
9、,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斗争”。这场斗争就是克里米亚斗争。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堪重负在斗争结束前夕饮恨服毒自杀。把一副烂摊子交给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而亚历山大二世就不能不对这场斗争作出反思和总结,并实行适当措施来挽救严峻的统治危机。(四)沙皇的选择 正因为如此,在内外交困形势下上台的亚力山大二世相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才主动推动改革。 材料一:“与其等农夫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夫”“必需马上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材料二:接着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殊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
10、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材料三:“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终审查改革方案时 从材料可以看出: (1)沙皇已经相识到人民的力气,不得不实行措施,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借助舆论化解封建地主的不满和抗拒,希望得到地主的支持,从而削减改革的阻力。 (3)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改革的酝酿:成立“农夫事务隐私委员会”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 (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冲突,巩固统治,增加国力,
11、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2)当时俄国资产阶级非常懦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靠性;(3)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气。 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时间:1861年3月3日 (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3)、详细措施: A、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随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供应了自由劳动力; B、经济上:农夫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肯定的义务(赎买土地);
12、规定土地属地主全部,但农夫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多少、肥瘠由地主确定;农夫必需付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农夫仍须给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 农夫在改革中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耕种土地的数量;而往往得到的是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农夫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需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其余款项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夫必需在49年内逐步还本付息,年利息高达6%,只有本息还清后,农夫才可拥有土地的合法权;每个男劳力前两年必需服40天的劳役,之后转为代役租并始终持续到他付清赎金为止; 作用:a、促进农业的发展;b、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供应资金; C、组织
13、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夫的限制。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夫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夫必需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假如一个农夫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需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 作用:加强对农夫的人身限制; D:时间支配: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2.农夫为解放付出的代价和农夫暴动: 改革并没有满意农夫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安排的状况来看,农夫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夫“割地”,全国平均“割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半。所以,当农夫真的“解放”以后,事实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 1)农夫无条件获得法律上
14、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主动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1662年,共有400处领地发生严峻的农夫暴动,激进的学问分子对改革深感悲观和不满,赫尔岑宣布:“人民受骗了!” 三、评价农奴制改革 1、进步性: A、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地位:实现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C、作用: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广阔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农夫生产主动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5、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是一次历史的进步;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供应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样快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 2、局限性: A、不彻底:农夫仍受由地主限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掠夺性: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夫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C、欺瞒性:改革后,农夫获得的土地,数量少、贫瘠,且不便耕作,不足以维持生计,只得被迫租种地主的
16、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改革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对农夫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瞒性,没有触动地主土地全部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因此改革后的政权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3、存在的问题: A、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B、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靠严峻;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小结: 克里木斗争的失败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1905年革命 日俄斗争失败 改革不彻底 地方自治 司法改革 “解放”法令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 “十二月党人”起义和 “学问分子”群体形成 农奴制危机思索题: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异同。 相同点:a.都是为了变更俄国的落后状况。
17、 b.都是代表农奴主的利益。 c.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 d.都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e.都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力气。 不同点: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农奴制;而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变更了俄国社会性质。 课堂思索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夫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夫。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夫这样地获得肯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夫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打算工作完成,新方法起先实行时为止。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夫埋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殊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
18、们不愿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方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夫的地位有了怎样的改变? 农夫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夫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材料三说明白什么? 改革加重了农夫负担,农夫非常不满。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夫的一场掠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考试内容: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
19、奴制改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1.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俄国A.沙皇实行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B.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C.彼得一世允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D.农村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农奴2.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气比较弱小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A、新思潮涌动B、农奴起义不断C、农奴制严峻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D、克里米亚斗争的失败4
20、.克里米亚斗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丢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气D.激化了社会冲突,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5、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根本缘由是A.农奴制激起了农奴的抗拒B.农奴制已严峻阻碍俄国工业发展C.反对农奴制的思潮涌动D.克里米亚斗争的失败6.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挽救统治危机B.歼灭农奴制度C.发展资本主义D.打击封建势力7.为了保证改革顺当进行,亚历山大二世首先A.让报纸公开探讨农夫问题B.成立农夫事务委员会C.吩咐各地地主成立委员会D.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8.“二一九法令”内容不包括A.
2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B.地主不能把农奴当成私有财产C.农奴获得解放需交赎金D.付清赎金后,农夫彻底摆脱封建束缚9.下列说法不符合俄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是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全部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自治机构在卫生、教化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D.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驾驭行政官僚手里10、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主要依据是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B加强村社管理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11.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B.使农夫获得土地,提高了生产主动性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
22、对农夫的人身限制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夫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尘不染。”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夫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C.农夫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D.农夫仍旧受到地主限制的村社严格管理13.19世纪晚期,俄国农村中阶级分化加剧,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俄国A.农村封建残余势力仍很强B.农业资本主义成份快速增长C.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D.农村出现了大批雇佣劳动力14.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司法方面实行公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单元 俄国 农奴制 改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