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道基本的文学常识,如李白的字号、“诗仙之称”和浪漫主义等; 2.驾驭重点字词、意象的意思,如杨花、子规、明月等; 3.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以便理解全诗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4.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从而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成诵,体会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感情; 难点:深化理解某个特定意象的意思,能够学以致用。 三
2、、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学过的静夜思、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诗呢?你们还记得它的作者是谁吗? 生:记得,它们都是李白写的。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特别好。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站起来给大家背诵一下赠汪伦这首诗呢? 生:随机选择一名学生背诵一下。 师:这位同学背的特殊好,那么大家知道那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写什么的吗? 生:写的是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 师:没错,赠汪伦就是写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深意重的,而我们今日要学的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也是写李白和挚友之间情意的,只不过不是写给汪伦的了,是写给他的另一个小伙伴王昌龄。跟着老师一起来看下吧!(在黑板上板书此诗) 2.解
3、读题目 师:大家一起看看这个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不是特殊长?但是大家不要胆怯,老师就最喜爱这种题目长的诗歌,因为意味着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就会特殊多。像这首诗歌就是这样,题目里就清清晰楚的写出了它的创作背景,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能从题目里尝试去小小推想一下啊?大家不要胆怯,大胆去说,英勇一点,很简洁的,说出口说不定就对了呢! 生:然后,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了自己的想法。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的很不错,大家一起激励一下他吧!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是诗人听说自己的小伙伴王昌龄要到一个偏僻遥远的地方去做官了,心里特殊担忧,就抓紧写了一首诗寄过去,来表示自己的关切之情,告知昌龄哥哥不要哀痛,不要难受
4、,我的关切与你同在,它会替我始终陪伴着你。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作者李白。 3.走进作者 师:一提到李白,大家都不会生疏吧?是不是从小学就起先学他的静夜思啦,但是我们今日还得再来看看李白,不过,老师这次给大家讲讲你还不知道的李白。李白啊,除了有才华、擅长写诗以外,和我们一般人一个样,也有许多爱好,也有很多毛病。爱好就是去全国各地旅旅游,看山看水,所以一路上就会交到许多挚友,像汪伦、杜甫、孟浩然,还有今日诗中的王昌龄都是他的小伙伴。好了,不能扯太远啦,还是回到李白身上,跟着老师来看看吧! (1).李白,生卒年头:701762,字太白(这个应当比较好记吧?像我们去年看的一部电影妖猫传中李白的
5、形象就是一个白衣胜雪、衣袂飘飘的文人,所以一看到李白,大家就要联想到他的字是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等地。 (2).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调的诗歌来反应现实(师:有同学知道什么是浪漫主义吗? 生:同学们都表示不是很清晰; 师:没关系,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现在一说“啊,好浪漫呀!”大都是男生、女生谈恋爱的时候搞得一些小惊喜、小创意的那种罗曼蒂克的东西,但古时候浪漫的意思跟现在不太一样,那时候浪漫就是说充溢了天马行空的想象,Nothingis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这里肯定要留意,李白的浪漫并不意味着他的诗写的都是男女之情,
6、而是说他的诗大都充溢了奇妙大胆的想象。), 描绘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宏大诗人。 (3).李白的诗想象丰富,豪迈飘逸,因而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大家可以把这个诗仙称号和浪漫主义看成是李白QQ的特性签名。假如根据我们现在的星座学来看,我觉得李白应当是个水瓶座,因为他特殊符合这个星座的天马行空和喜爱出去玩耍的特质。) 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当堂记忆,一会儿随机提问几位同学。 生:好了,这几位同学都回答的很不错,大家上课肯定要仔细听讲,有的学问能在课堂上记住的就尽量记住,这样就不须要占用你课下玩耍的时间了。对不对? 4.重点字词注释 师:好,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诗文了,我们
7、学习古诗的时候,肯定要学会有感情的朗诵,每读一句,就要想象一下诗人的情感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好了,我给大家朗读一遍,然后你们自己再读两遍,试着理解一下诗的内容,肯定要把不懂的字词先圈出来,一会就给大家重点讲解。 生:学生宁静听老师朗读,然后自己读两遍,标注不懂的字词。 师:老师读完把重点字词板书到黑板上,一一为大家说明。 (1).龙标:一个地名,今湖南省黔阳县,唐时甚僻(题目中的龙标就是这个意思)。也可用来代指在这里做过龙标尉的王昌龄,因为古人习惯上用一个地名或者官职名来指代某个人(诗中其次句的龙标就是代指王昌龄); (2).左迁:由于古代尊右卑左,所以在诗歌中遇到左迁,基本上就是贬官、
8、降职的意思。相对地,右迁就是升官了,但是一般不这么用; (3).子规:指的就是杜鹃鸟; (4).五溪:湖南省西部五条河流的总称; (5).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的名字。 5.诗文翻译 师:同学们,解决了那几个比较难的字词的意思以后,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尝试着小组内先翻译一下,一会老师再带大家通一下,看看和你们翻译的有什么不同。 生:学生参加小组探讨,大家各抒己见。 师:好了,时间到,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原委什么意思吧!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予给明月,希望
9、它能随着风始终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6.思索题 师:同学们,讲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诗人要把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呢?为什么不是给太阳、清风、云朵呢? 生:同学们忽然也变得很怀疑,都在思索什么。 师:其实很简洁,你看像我们过中秋节的时候,假如有亲戚在外地工作无法回家团聚,我们不还常说可以去仰视那同一轮明月吗?对不对?这明月就像是一个联接两个地方的媒介,你在一个地方,他在另一个地方,我们距离很远,但我们一同观赏同一个月亮,就似乎望见了对方,就证明我们心心相印、心心相吸。 7.意象解读 师:同学们思索一下杨花、子规、明月这些景物(诗歌中的专业术语叫意象)有何内涵? 生:同学们都有点蒙圈了。 师
10、:现在不知道很正常,但我讲过之后,同学们肯定要记一记啊!可不能再不会啦! (1).杨花:一种白色絮状物,总是春天的时候离开枝头到处飘舞,所以常被给予漂泊无定的意思,诗中暗写王昌龄被贬到了荒僻之地,为此营造了一种飘舞流落之感; (2).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闻为蜀地杜宇的魂魄所化,经常夜鸣,故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3).明月:(上面的那个思索题其实也提到了一点儿)这一意象常常被用来寄予相思、抒发思念之情,自古以来多数的文学作品都喜爱用明月来遥寄相思之感。 对于这些意象,大家肯定要活学活用,不要死读书,它们所蕴含的情感不仅仅适用于我们刚刚学的这首诗,放在课外的古诗、或者其它即将学到的诗歌身上,
11、也是同样适用的。 四、教学总结 师:给同学们讲了这么久,应当基本上都知道了这首诗的内容吧?也或多或少能明白一点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了。但老师还得啰嗦几句,给大家总结一下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没几句话,同学们辛苦一下,都拿笔记一下吧! 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他被贬之事深表怜悯。 五、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诗,下节课随机提问几名同学背诵,再找两名同学上讲台默写一下; 2.课下搜集一些借明月来表达思念之情的其它诗句,下节课会请几名同学来共享一下你的搜集成果。 师: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下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 教学
12、目标:1.了解诗体学问:古体诗和近体诗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4.诗人的形象教学过程: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特别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颂远大志向,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会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
13、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头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事实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古体诗近体诗形成年头唐代之前唐代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二、读:语速,语调,节奏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
14、诗仙”。四、释题,背景1.标题: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寄:寄予,托付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予对挚友的牵挂。五、赏析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1)点明时令:暮春季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别的苦痛(3)烘托心情:苦痛,痛惜,哀思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友人遭受的怜悯,对友人离别的苦痛景中含情,融情入景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
15、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打算)。5.第一句是写景,其次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案例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案例 一、学前分析 人们把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类最初的文学样式是诗,人间最深情的一刻是诗,人心最漂亮的邂逅是诗。诗歌让我们亲近大地的美和人性的光辉。 初中阶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肯定的传
16、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又要求对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尝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随着教改向纵深发展,学校的课堂教学及教研活动正进行着重大变革。为切实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学校提出了“有效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探讨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本人设计了以“反思教学”的方法对课题进行研讨的教研活动,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本人的教学业务水平,以更好地理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兼顾学问的传授、情感的沟通、才智的培育和特性塑造的过程。 既然是感悟和鉴赏,在教学中除了老师有自己的感悟外,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感悟和独特想法,让教学也带有特性化色调。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
17、使得诗歌教学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下面是笔者上课的一个实例,从这个实例来谈对诗歌鉴赏课的个人感悟。 本次活动以本人所上的春夜洛城闻笛为对象。本人执教的是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这是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中的一首诗歌。诗歌写的是在一个春夜,身在洛城的诗人听见了折杨柳曲调因而触发了思乡之情,全诗情感真挚,哀而不伤。在学校推行课改的背景下,本人采纳导学案的方式进行教学,用比较法和创设情景法将学生带入特定意象、意境中感受作品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二、课堂结构与构想。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2、学会赏析思乡诗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一般方法。 3
18、、学会选取恰当的意象,写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会赏析思乡诗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一般方法。 2、学会选取恰当的意象,写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首先,为使学生更好体悟课文中的诗情以降低课文学习的难度,课前先支配学生搜集李白的生平资料和本诗的创作背景。 1、查资料,了解李白生平,诗歌风格和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2、熟读诗歌,结合书下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情感。 其二,吟读诗歌,把握情感。初步把握该词的内容,同时,通过学生的涵泳诵读,感知诗歌的情感,渐渐品尝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其营造出的独特的意境。 其三,把握意象,再现意境。在诵读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通过比较
19、法来赏析不同的意象在诗歌中经常承载着不同的情感。 其四,赏读美文,品尝语言。从字、词、修辞手法等方面对诗歌进行多角度深化品析。 其五,身临其境,对话诗人。体悟是鉴赏诗词的最高层面。结合背景资料,与诗人绽开对话深化理解作者情感和他的风格。 其六,梳理学问,归纳意象。 1、在古代,诗人一般喜爱选取哪些意象来承载思乡之情? 2、试总结通过意象鉴赏思乡诗的一般方法。 其七,古今共情,赏读乡愁。 结合对意象的分析,赏析席慕容乡愁。 其八,选取意象,书写情感。 要求:结合本课所学,选取恰当的意象,营造意境,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诵读品读体悟拓展”构成了春夜洛城闻笛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品
20、读”阶段的赏析意象和意境为教学重点,以“体悟”阶段的感悟作者情感为教学中心,课外补充内容和“诵读”是基础,“拓展”是向外延长。“诵读”“品读”“体悟”以课文学问为主,“拓展”则以课外另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席慕容的乡愁为主。 三、教学案例 以鉴赏的眼光来解读作者的心灵世界。 师:让我们伴随着悠远的笛音走进今日的学习。 请大家闭上眼睛专心去听,说说你在笛音中听到了什么?。 这笛声勾起了李白心中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梦回千年到洛城去感受一番吧。 一、吟读诗歌,把握情感。(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明确
21、:1、从诗歌标题春夜洛城闻笛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诗,前3组派一个代表参与诵读竞赛,后三组点评,选出优胜者。 2、自由读标题,然后抢答。从诗歌标题春夜洛城闻笛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生:读出了诗歌的时间,地点,事务。 师:读着读着,我们和李白的心越来越近了,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全班齐读,小组沟通探讨。 生:思乡之情,从“故园情”看出来的。 师:假如不看“故园情”你还能从那些词语看出来呢? 生:折柳、闻笛 师:很好,像柳、笛这样承载了诗人情感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特地的称呼,叫做意象
22、。它在诗歌的传情达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意象吧。 二、把握意象,再现意境。 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象物象、形象。 意象即指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他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师:首先,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生:笛、柳、春风 师:然而,一首好诗,仅仅选取意象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须要诗人,通过意象遣词造句,营造意境来抒发情感。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诗歌意象,充分发挥想象,将诗歌呈现的意境用美丽的语言加以再现。提示:想象,实写加虚写。调动多种感官。 师:春夜洛城闻笛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都抒发了思乡之情,那么两首诗歌中的一些意
23、象,如“春风”与“秋风”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马致远 生探讨总结:不能,首先,春风给人暖和,和煦的感觉;秋风给人萧瑟冷寂的感觉,春夜洛城闻笛中德乡愁是淡淡的,哀而不伤的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愁绪不同。其次,秋风和枯藤,老树等景物也更加协调。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好。意象的选取,要以情感为动身点,与诗歌的整体格调相符合。一首好诗,仅仅选取恰当的意象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须要诗人通过意象来遣词造句,组织语言,营造意境抒发情感。因此,赏读诗歌除了抓住关键意象,还要通过分析字,词,修辞手法,来进一步分析诗歌。 【合作探究】 一、赏读美文
24、,品尝语言。 师:要求:从字、词、修辞手法等方面对诗歌进行多角度品析。 例:谁家玉笛暗飞声。“暗”字用的好。它不仅写出了笛声的隐隐隐约,也表现出了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打算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很多多的听众。 生:六个小组都选一点来展示,先读句子再赏析词。后一个小组先点评前一个小组的展示,然后再展示自己的。 师:在同学们生动的描绘中,我仿佛听到了幽幽的笛音,下面让同学们用表演,将我们带到春夜的洛城,去身临其境的感受吧。 二、调动情感,深情演读。 结合以上的学习,和着音乐,分角色饱含深情的演绎春夜洛城闻笛。 师:其他同学为表演做点评(可从表
25、演的语言,神态,是否再现了诗人性格,诗歌中的。情形等方面做点评) 三、身临其境,对话诗人。 (诗人在20多岁时辞别家乡,起先遍游名山大川,也渴望在外寻到施展理想的机会,此时的诗人虽思乡情重,却并不觉得凄苦。)可和天净沙秋思对比。 要求:依据诗歌内容,想象合理的细微环节,深化理解诗人情感。用其次人称“你”与诗人对话。 师:通过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我们春夜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境遇让李白写下了这首诗,面对这时的李白,你又想向他提出哪些问题,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每个小组提一到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说一段话。同学发言,提问。 师:在同学们与李白的对话中,我听到了李白的心声,我也听到了大
26、家对李白的理解,劝勉和祝愿。我们刚刚访问的李白仅仅是当晚听到笛声的人之一,试想一下,这样的笛声在洛城的夜晚响起,勾起的仅仅是李白的思乡情吗?。生回答:不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何人。是啊,何人不起故园情,我信任,全部当时听到笛音的游子,和千百年来读过春夜洛城闻笛的人都会油然而生和李白相同的情愫吧,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情感,和着音乐,深情诵读春夜。 其实,在古代有很多的人,他们为了生计,志向,不得不远离家乡亲人,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敏感的诗人们无处不起思乡之情,全部思乡的诗歌也特殊的多。 那么就请同学们结合已知的诗歌,特殊是我们七年级上下册书中出现过的,来梳理归纳一下。 四、梳理学问,
27、归纳意象。 师:1、在古代,诗人一般喜爱选取哪些意象来承载思乡之情?(结合已知的详细诗句加以说明,先从七年级上下册已经学习过的诗歌中找寻)。 生:小组成员几人上展台展示 1、指出“我们认为。这个意象,简单引发思乡之情,因为。 2、有诗歌为证。诵读出你找的谁的诗,(课内诗歌找整首,课外的可以两句就行)一句话总结,他选取了什么意象来抒发什么感情。 生总结出:月、雁、柳。 师:补充, 夕阳:傍晚时分简单产生愁绪。 崔颢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扁舟 “扁舟”表现了漂泊之苦,思乡之愁。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师:2、试总结通过意象鉴赏思乡诗的一般方法。 生:1、找准详
28、细意象2、把握意象的特点3、分析意象的意义 师:对故土的思念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它超越个体,穿越古今,纵使时间荏苒,带走许很多多,但人们思乡的情感从古至今,从未磨灭。 【课外拓展】 一、古今共情,赏读乡愁。 师:请同学们结合对意象的分析,赏析席慕容乡愁。 乡愁席慕蓉 家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家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生:先有感情诵读要赏析的诗句,再探讨明确选取了什么为意象;抒发了什么感情。 师:席慕容的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在同学们心中,肯定也有很多想要抒发的情愫吧,学习了春夜后,大
29、家是不是跃跃欲试,想动手写一写呢?那就拿起你的笔吧。 二、选取意象,书写情感。 要求:结合本课所学,选取恰当的意象,营造意境,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老师范例: 我心中的乡愁 乡愁是 儿时门前的那条小河, 凉爽地流过脚背, 流向心田。 乡愁是 通向家门的那条土路, 纵隔万水千山, 总能指引归途。 乡愁是 一轮皎洁的明月, 清辉洒下的地方: 是他乡, 也是家乡。 师:在这首诗歌中,老师选取了“小河”、“土路”和“明月”作为意象,通过三幅画面的描绘来营造三个意境,抒发对儿时美妙时间的无限眷恋和而今对家乡的思念。 生:写好后1、2组间;3、4组间;5、6组间交换看一下。 每组选出两首展示(要
30、求深情诵读),交换看过的小组来做评价(先评价他选取了。意象来作为他。情感的载体,再可以说说语言和构思的妙处)。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愿我们都能酷爱自己的家乡,都能试着去选取恰当意象,用文字来抒写心中的情感。 四、教学实践课的反思 诗歌鉴赏是每年中考题的必考点,也是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人通过对七年级其他诗歌的分点鉴赏学习,希望在本篇课文中能得以归纳和实践。鉴于此,我把本文的讲授目标定位在:从学的角度来说,让学生通过对鉴赏意象来体会和把握诗情,以达到培育和提高文学鉴赏的实力;从教的角度来说,探究诗词的教学方法,达到美文美教并有效加强平常读与写相联系的目的。 本节课的亮点: 1、作为一位
31、教学的引导者,自己在吃透了教材后,执教过程中感到能高屋建瓴地进行按部就班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楚较流畅,让学生有了肯定的学问贮备; 2、在学校课改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导学案的运用,实现学生更充分的学前预习和课中参加; 3、选取赏析意象和描绘诗歌呈现的意境来作为诗歌赏析的突破口; 4、运用比较法来解决意象这个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学生更简单感知、理解。 5、同类型诗歌的拓展阅读和选取意象现场创作,拓宽了学习的外延,加深了学生对学问的驾驭。 自己感到不足的是: 1、由于容量太大,学生学习每个环节的时间过短,体悟不够; 2、课堂上的引导、点拨还应做到更有针对性; 留下的思索: 1、语文课上的语言是否过于散文话,学生是否能接受; 2、如何让中考的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更好地结合初一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学问系统得以实行并按部就班地提高,从而有效地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诗歌赏析学习任务。 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