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3.docx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天都峰》教学设计3.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爬天都峰教学设计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相互激励,克服困难,最终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决信念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育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勉向上的品行。 三、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2、四、教学资料打算 1、教学挂图。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化理解课文。 1、(师有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这里有一幅天都峰的图片。请大家细致视察一下,天都峰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
3、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详细的?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A、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迟疑、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 什么叫发颤?真的胆怯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悟理。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特别不简单,那是须要志气、力气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化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2、学习35自然段。 那么,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顶的除了我和爸爸,还有谁?那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你怎么知道他也是来爬天都峰的? (1)
4、课件出示句子: 小挚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索: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 他们是相互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探讨。 (3)老师小结: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相互惊羡,相互敬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 读出两个人之间相互艳羡、佩服的语气。 (一个也字,在文中并不惹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习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起先爬天都峰。那
5、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 )向峰顶爬去。 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 A、最终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3)拓展,启发想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假设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爷爷,在爬山途中,你会怎样去激励对方? 爬上峰顶,我和老爷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又会有哪些感觉? (4)指导朗读。 (通过创设的语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达到文本合一的境界,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
6、理。 学习如登山,我们只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靠着坚毅的毅力、非凡的志气,才能攀上学问的高峰。 (四)布置作业 把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积累好词好句,学以致用,来拓展语文学习的广袤天地。)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我老爷爷 相互鼓舞吸取力气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是新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课文。依据教材的体系编排,考虑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连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力图体现以下这些特点: 一、紧扣重点段落,理解课文内容。 窥一斑而见全豹。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着力于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经过。我
7、们在爬山途中,相互激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抓住关键语句,感觉人物形象。 与主要内容亲密相关的那些关键语句的理解,是学懂课文的关键,要把它放到详细的语言环境中去。课文中的很多语言描写挺有儿童味,内涵丰富,令人回味。如文中我和老爷爷对话中的两个也字,细细揣摩,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言外之意:一老一少相互艳羡、钦佩,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人物的形象自然也就丰满了。 三、加强朗读指导,领悟人生道理。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本节课通过各种方式的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读中体验;而适当的口语交际训练落实到阅读教学当中,有利于发展学
8、生的语言实力,还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文中老爷爷和我,不怕困难奋勉向上的精神,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本节课最大的不足是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实力,过多地注意理性的分析,结果学生少了些灵气,课堂少了些生气,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待于进一步改正。 爬天都峰教学建议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的资料,打算课上沟通。老师可打算有关天都峰的录像片。 、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利用查字典和已有的学问自学生字,培育独立识字的实力。可指导学生依据汉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记。有的可以在语境中识记。如,“陡、链、颤、攀、鲫、呵”。要求会写的字,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
9、”的区分。“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依次: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还可以概括为: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念、鼓起志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 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课文的其次自然段重点描写天都峰的险要。要指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边读边想,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读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天都峰的险一是高,二是陡;高,高得如上青天,陡,陡得似直上直下,一个“挂”
10、字,精确、形象、奇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这样的天险,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后,还可再问一问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突出描写天都峰的险呢?目的是使学生体会课文的内在联系,是为下文写爬天都峰作打算。学生如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留作后面的教学再解决。 “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也可分角色朗读。一老一少的对话,虽然只有三句,却体现了他们的困难心情。两句问话和最终的确定,发生在两个特定年龄人的身上,这其中必有思想起伏和斗争。教学时,可提问:联系上下文,两个人为什么会相互询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确定。 其次次对话可先引导学生揣摩“奋力”“一会儿一会儿”
11、“爬呀爬”“最终”等词语,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课文虽然没有描写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朗读对话时,要着力让学生体会两个人的激烈兴奋的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吸取力气的。还可以联系上文,联想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是怎样相互激励和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的。“尽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爬上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挚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缘由有两个,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吸取力气,擅长向他人学习。这是课文最终一句话的含义,也是爬天都峰这篇课文给人的启示。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相互道谢。 课后抄写其次自
12、然段的题目是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假如学生有爱好,可以再抄写自己喜爱的句、段。 、课后可开展“黄山风景图片展” 的活动或出一期墙报、手抄报。 、课文后面对本组的综合性学习作了提示。一是督促学生接着做好课余生活的记录;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进行阶段性的沟通。沟通的时候,可提示学生,教材中所列表格仅是一种记录的形式,要允许和激励学生采纳其他的形式,不要强求一样。 【参考资料】 天都峰 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东南。黄山主峰之一,海拔米。属金字塔形角峰,奇险陡峻,为黄山诸峰之冠。沿磴道有童子拜观音、天上玉屏、仙人飘海、天桥诸景,以鲫鱼背最为险峻。峰顶平坦,石壁有“登峰造极” 大字石刻。极目云天,风光无限 爬天
13、都峰 教案教学设计6.爬天都峰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讲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激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教学目的:1.教化学生擅长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培育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勉向上的品行。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3.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改变。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打算1.生字卡片。2.写好思索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教学方法:谈话法探讨法课型:精讲课教学过程:第一
14、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通通课文,对词、句进行理解。2.读懂人物的对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教具打算1.生字卡片。2.写好思索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教学方法:谈话法探讨法教学过程:一、谈话今日,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爬天都峰,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一)老师向同学们简洁介绍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很多游客望而生畏。
15、(二)看插图让学生了解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两脊旁是万丈深渊。二、学习新课(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殊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三)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出示字词卡片认读:暑假铁链好像迟疑奋力攀着手脚并用最终辫子鼓舞决心尽然(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迟疑:拿不定办法。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最终:表示经过种种改变或等待以后出现的状况。本课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峰顶。尽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是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
16、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钦佩。吸取:吸取。5.再读书,读后知道全文共有几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巩固练习1.读书。2.读词语。3.预习生字的字形。其次课时教学目的:1、接着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改变。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教具打算1.生字卡片。2.写好思索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教学方法:谈话法探讨法教学过程:一、谈话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爬天都峰,通过学习字、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还要知道记叙的依次。二、学习新课(一)学习第1自
17、然段。1.指名读书。2.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爬天都峰的时间:是暑假;知道了谁爬天都峰:“我”和爸爸;还知道了干什么去:爬天都峰。)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二)学习第2自然段。1.齐读第2自然段。2.说说第2自然段一共写了几句话。(3句)3.再指名分句读,读后说说每句话的意思。4.提问:“我”来到天都峰下,看到天都峰,心情如何?学生找出重点句,读出来。老师再引导学生找出重词“发颤”。依据这个词再追问为什么发颤?(学生找到描写天都峰高与陡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体会。)5.体会两个语气词的作用。(
18、“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羡,烘托了天都峰的高。)6.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天都峰的高和陡?(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示意爬天都峰要有志气与力气。7.指导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高和陡。8.让学生说说第2自然段主要的意思。(天都峰又高又陡。)(三)学习第39自然段。1.带着问题默读第39自然段。在爬天都峰时,“我”与谁相遇?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2.解决“在爬天都峰时我与谁相遇”的问题。(在爬天都峰时,“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这位老爷爷的年纪怎么样?从哪儿知道的?(老爷爷的年纪是大的,头发“白发苍苍
19、”,“年纪比我爷爷的年纪还大。)学法指导:重点指导学生解决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指名读6、7自然段。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最终”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志气。)处理课后思索练习2,读一读,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1)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括号里“奋力”一词更能表现出小作者鼓起劲,不怕困难,努力向上攀登,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详细,显明。)(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最终)都爬上了天都峰。(表示“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4.看黑板的板书说说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0、?5.解决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的问题。指名读8、9自然段。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体会对话的内容。(对话的内容是相互道谢。)他们为什么要相互道谢。6.处理“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找,读,体会“也”的作用。(表面好像双方都有点怀疑,其实是对对方表示艳羡、钦佩,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7.小结,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说的话是其次次对话,这两人的对话中都有“志气”一词。这个“志气”已经包含在第一次对话中。假如没有“志气”,这一老一少怎敢爬天都峰呢?8.处理课后思索练习2的第三句话,“要不是你的志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
21、在(尽然)爬上来了!”(“尽然”一词,意思是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敢于攀登的精神,是肯定能爬上天都峰的。)(四)学习最终一个自然段。1.找出爸爸说的话。2.理解词语:吸取、吸取。3.爸爸说这句话再告知我们什么: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才能进步。三、总结(一)指名读课题回答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补充完整后回答: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我俩相互激励最终爬上了天都峰。(二)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三)看板书总结课文记叙的依次。(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奋力爬天都峰一会儿.一会儿志气手脚并用从别身上吸取力气爬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爬天都峰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