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4.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4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分小组试验,通过浓度试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原理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化学试验方法,通过探讨、分析、对比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试验探究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敬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索的看法,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难点: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教学过程:【引言】复习上节学习过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化学平衡的特征。【过渡】化学平衡状态
2、是建立在肯定条件上的,因此这个平衡只是相对的、短暂的,假如此时外界条件不变更的话,可逆反应将始终保持这种平衡状态,但是当外界条件变更时,可能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即同种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不等,其结果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那么那些外界条件的变更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化学平衡的移动肯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破坏新条件下的新平衡V正V逆V正V逆V正=V逆各组分浓度保持恒定各组分浓度发生改变各组分浓度保持新恒定化学平衡的移动定义:【思索】打破旧平衡如何通过变更条件来实现?【回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总结】有可能破坏化
3、学平衡。【过渡】我们的推断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用试验来验证一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试验】教材26页试验26操作原混合液加1mol/L的KSCN溶液加1mol/L的FeCl3溶液现象【思索】溶液红色加深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加深?【思索】1、对已建立平衡FeCl3+3KSCN=3KCl+Fe(SCN)3(红色)的体系为什么增加任一反应物的浓度都能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试从浓度的改变如何影响V正、V逆的速率来说明缘由)2、对已建立平衡FeCl3+3KSCN=3KCl+Fe(SCN)3(红色)的体系,在t2时刻,浓度分别作如下变更,平衡被破坏,t2
4、时刻建立新的平衡,请画出vt图。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小结】其它条件不变的状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均向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均向方向移动。【过渡】变更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可使平衡发生移动,那么其他条件不变时变更压强化学平衡是否移动?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试验数据N2+3H2=2NH3压强/MPa15103060100NH3/%2.09.216.435.553.669.46000C,反应2SO3(g)=2SO2(g)+O2(g)的试验数据结论:增大压强,氨气含量,平衡向移动增大压强,SO3的分解率
5、,平衡向移动其它条件不变的状况下,变更压强可逆反应特点对速率的影响对平衡的影响【随堂练习】【回顾、总结】【作业布置】高二化学教案: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化学平衡的影响条件及其规律在本章的学问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学问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本节内容,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索,便于学生接受。正是利用这种优势,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变更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同时指出,探讨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变更,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
6、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表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学中利用好演示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反之,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并要求学生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常数不随浓度变更等学问绽开探讨,说明变更浓度为什么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教学。 教材在充分确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的局限性,以教化学生在应用原理 时,应留意原理的适用范围,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看法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除此之外,组织好教材节末的探讨题,引导学生了解课后资料
7、及阅读材料的相关学问,都会使学生对本节的教学重点的理解、驾驭起到推动和协助作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推断平衡移动方向。 3. 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过程,培育学生识图、析图实力。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 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课时支配 三课时 教学方法 1. 通过演示试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通过对平衡常数及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理论的复习,从理论上使学生相识平衡移动规律。
8、3. 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驾驭勒沙特列原理。 教具打算 1 mol?L-1的FeCl3溶液、1 mol?L-1的KSCN溶液、2 mol?L-1的NaOH溶液、蒸馏水、冰水、热水、NO2气体、大试管(1支)、小试管(3支)、烧杯(2只)、烧瓶(2个)、带夹导管。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新课) 师可逆反应进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生达到平衡状态。 师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点? 生1. 同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2. 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3. 动态平衡。 设问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外界条件的变更引起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那么此平衡状态还能维持下去吗? 生不能。 师对。此时原平
9、衡将被破坏,反应接着进行下去,直至再达平衡。这种旧的化学平衡被破坏,新的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我们学习化学平衡,就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变更,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板书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师反应浓度变更能引起速率变更,那么能否引起平衡移动呢?下面先通过试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演示试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一步)老师先举起盛FeCl3溶液和KSCN溶液的试剂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颜色。 生FeCl3溶液呈黄色,KSCN溶液无色。 (其次步)在一支大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各5滴,问学
10、生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溶液变成了血红色。 讲解并描述生成血红色的溶液是因为它们发生了下列可逆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硫氰化铁的物质。 板书FeCl3+3KSCN 3KCl+Fe(SCN)3 即:Fe3+3SCN- Fe(SCN)3 指出:血红色是Fe(SCN)3的颜色。 过渡下面我们接着做试验。 (第三步)把大试管中的溶液加水稀释至橙红色,分别倒入三支小试管(大试管中留少量溶液用于比较颜色改变)。 (边讲边操作)下面我在这两支盛稀释过的溶液的小试管中分别滴加FeCl3和KSCN溶液,大家留意视察现象。 问有何改变?这说明什么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红色的深浅由谁的多少确定? 学生探讨后
11、得出结论红色加深是因为生成了更多的Fe(SCN)3,这说明增大反应物浓度,会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设问假如我们在稀释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又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大家留意视察。 (第四步)在第三支小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 生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师红褐色沉淀是由Fe3+与OH-结合生成的。那么,溶液颜色变浅又如何说明? 生生成沉淀使Fe3+浓度降低,化学平衡逆向移动,Fe(SCN)3浓度降低,红色变浅。 师我们通过试验,得出了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和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的结论,那么增大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将如何移动呢? 生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逆
12、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板书1. 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设问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如何从浓度对速率的影响说明呢? 板书2.浓度变更速率变更 师我们知道,一个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对于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即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那么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的瞬间,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何改变?还是否相等? 启发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哪种物质浓度的大小? 生生成物浓度的大小。 师在增大Fe3
13、+浓度的瞬间,Fe(SCN)3浓度和SCN-是否变更? 生不变。 师由于增大Fe3+浓度的瞬间,Fe(SCN)3浓度和SCN-浓度不变,所以Fe3+的生成速率即逆反应速率不变,但Fe3+浓度的增大会使Fe3+的消耗速率即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导致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发生移动。在平衡移动过程中,生成物浓度渐渐增大,使正反应速率渐渐增大,反应物浓度渐渐减小,使逆反应速率渐渐减小,直至正反应速率再次等于逆反应速率,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我们如何把浓度变更时速率随时间的改变过程用速率时间图表示出来呢? 板书3. 速率时间图 复习请大家先画出一个可逆反应从刚加入反应物到达平衡状态整个过程的速率时间关
14、系图。 (一个学生板演) 师下面请大家依据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时,瞬间正、逆速率的改变及平衡移动过程中速率的改变状况,画出在t时刻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时的速率时间图。 (老师注明t时刻的位置,然后由学生板演,画出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师大家能很快地画出此图,说明对学过的学问驾驭得很好,请大家接着画出以下几种状况的速率时间图。 板书 (由三个学生板演后,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由其他学生修改、补充。由老师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分组探讨以上平衡移动的速率时间图有何特点? (探讨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 a.变更反应物的浓度,只能使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变更生成物浓度,只能使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
15、。 b.只要正反应速率在上面,逆反应速率在下面,即v正v逆。化学平衡肯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肯定大于原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条件下的速率肯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师下面我们依据浓度对平衡的影响规律,做一道练习题。 投影练习1. 可逆反应H2O(g)+C(s) CO(g)+H2(g)在肯定条件下达平衡状态,变更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浓度有何改变? 增大水蒸气浓度 加入更多的碳 增加H2浓度 (答案:平衡正向移动,CO浓度增大 平衡不移动,CO浓度不变 平衡逆向移动,CO浓度减小)
16、问加入更多的碳为什么平衡不移动? 生因为增加碳的用量并不能变更其浓度,不能变更反应速率。 师对,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变更其浓度,也不能变更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 v逆平衡不移动。 以上我们探讨了变更反应物浓度时,平衡移动的方向问题,那么变更反应物浓度时,各反应物转化率有何改变呢?有爱好的同学可在课后做下面的练习题,从中总结规律。 投影练习2. 500时,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g)+H2O(g) CO2(g)+H2(g),起始只放入CO和水蒸气,其浓度均为4 mol?L-1,平衡时,CO和水蒸气浓度均为1 mol?L-1,达平衡后将水蒸气浓度增至3 mol?L-1,求两次平衡状态下C
17、O和H2O(g)的转化率。(提示: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答案:原平衡时CO转化率75%,H2O蒸气转化率75%;平衡移动后CO转化率86.75%,H2O蒸气转化率57.83%。 结论: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会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本身转化率降低。 布置作业预习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FeCl3+3KSCN Fe(SCN)3+3KCl Fe3+3SCN- Fe(SCN)3 1. 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
18、动。 2.浓度变更速率变更 3. 速率时间图 教学说明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的学问,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驾驭前两节所学学问,也为下一章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又是本节的重点,学生若能真正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则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将无师自通。因此,这节课我在利用演示试验得出结论之后,又把课本上要求学生课后探讨的内容放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探讨,不仅复习了旧学问,也使学生对浓度引起平衡移动的规律加深了理解。 平衡移动的有关图象题,是本章的常见题型,也是一类重要题型。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从浓度改变时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引导学生画出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19、,并分析图象的特点和规律,培育学生的析图实力,为以后解答图象题打下基础。 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物转化率的变更规律,教材不要求学生驾驭,因此,我把它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使基础好的学生课后探讨,以提高其分析问题的实力。 参考练习 1.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HI,在肯定温度下 2HI(g) H2(g)+I(g)达到平衡时,有30%的HI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是( ) A.4 mol B. 3.4 mol C. 2.8 mol D. 1.2 mol 答案:A 2.将肯定量的Ag2SO4固体置于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Ag2SO4(s) Ag2O(s)+SO3(
20、g) 2SO3(g) 2SO2(g)+O2(g) 经10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O3)=0.4 mol?L-1,c(SO2)=0.1 mol?L-1。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SO3的分解率为20% B. 10分钟内 (O2)=0.005 mol?L-1?min-1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为40g?L-1 D.加压,容器内固体的质量不变 答案:D 3. 下列平衡体系,变更条件,平衡怎样移动? C(s)+CO2(g) 2CO(g) 将炭粉碎。 3NO2+H2O 2HNO3+NO 通入O2。 NH3+H2O NH3?H2O NH +OH- 加入NH4Cl晶体。 答案:不移动 正向
21、移动 逆向移动 4. 已知氯水中有如下平衡:Cl2+H2O HCl+HClO,常温下,在一个体积为50毫升的针筒里吸入40毫升氯气后,再吸入10毫升水。写出针筒中可能视察到的现象 ,若此针筒长时间放置,又可能看到何种改变? ,试用平衡观点加以说明 。 答案:气体体积缩小,溶液呈浅绿色 气体和溶液均变无色,气体体积进一步缩小 Cl2+H2O HCl+HClO;长期放置,HClO分解,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Cl2几乎全部转化为HCl,导致气体体积缩小,黄绿色消逝 文章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一,课题:中学化学其次册其次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二,
2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本章的学习,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学问的核心,对许多学问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探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实力。2,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3,在教学大纲中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C类要求。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依据教改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的:1,学问技能:使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压
23、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推断平衡移动方向。2,实力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的过程,培育学生识图,析图的实力。3,情感看法: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化。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探讨“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肯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五,说教法: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
24、要性,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实行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演示试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变更对化学平衡影响。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理论复习,实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相识平衡移动规律。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驾驭勒夏特列原理。六,说学法: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温故知新的角度,采纳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层层第进的方法,使学生发觉规律,原理,使教法从实处动身。实行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七,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移动;其次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
25、;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教材是在化学平衡状态特征下分析出变更外界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自然过渡到对其次部分浓度,压强,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其次部分是整节教材的核心,通过试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生动直观的归纳出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变更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符合学生相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最终可以让学生把感情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自己归纳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八,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索问题实力,而且思维活跃,驾驭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探究为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育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看法。九,教学过程:1,复习导
26、入应用投影仪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平衡特征(这样做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重要是遵循了学生相识事物的由点到面的特点)2,试验探究,设疑导入提出问题若变更外界条件,平衡是否发生改变?(这样做起到开宗明义的效果,能激发学生求知的爱好,而且一来就可吸引学生思索,提早进入思维的兴奋区,在这中状况下由老师演示试验29,210)此时,让学生通过试验探讨得出条件变更,平衡发生改变,但如何变,可通过学生自由探讨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培育学生独立思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3,抓住机会,深刻探讨学生探讨后,抓住时机问“为什么外界条件变更后平衡会改变?,这种改变有无规律可循?”老师可提示,也可由学生分组探讨,从而
27、得出外界条件变更使平衡向能减弱这种变更的方向移动,顺当得出勒夏特列原理。(这样做,不仅释疑,而且可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学法)4,注意实际,加深理解可通过边讲变练,使速率时间图象的练习得以贯彻实施,让学生能从数学角度动身解决化学问题,达到综合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可通过计算机来演示,不仅增大课堂容量,而且增加学生动手实力)5,课堂小结:总结浓度,压强,温度的变更对平衡的影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6,巩固练习:课本习题一7,布置作业:1,课后习题三。2,练习册8,板书设计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FeCL3+3KSCN=Fe(SCN)3+3KCLFe3+
28、3SCN-=Fe(SCN)3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是削减生成物的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削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2,浓度变更速率变更3,速率时间图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懂得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实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从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育和训练抽象概括实力。 (2)通过有关化学试验的视察和分析,提高对试验现象的视察实力和分析试验现象实力。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
29、点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补充练习 1氙和氟单质按肯定比例混合,在肯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如下平衡: Xe(气)+2F2(气)XeF4(气)+218kJ 下列措施中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升温(B)加压(C)减压(D)降温 2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3COOH(气)(CH3COOH)2(气)+Q。 现欲测定乙酸的分子量,应采纳的条件为()。 (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 3已知真空炼铷的原理如下:2RbCl+Mg=MgCl2+2Rb(气)。 对于此反应的进行能赐予正确说明的是()。 (A)铷的
30、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镁可置换出铷 (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向右移 (C)铷的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 (D)MgCl2的热稳定性不如RbCl强 4在可逆反应:A2(气)+B(气)2AB(气)+Q。达到平衡时,下列曲线中符合勒沙特列原理的是() 5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通入Ar,化学平衡肯定不移动的是() (A)PCl5(气)PCl3(气)+Cl2(气)(B)N2(气)+3H2(气)2NH3(气) (C)2HI(气)H2(气)+I2(气)(D)C2H4(气)+H2(气)C2H6(气)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说明的是()。 (A)向氢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稀
31、硫酸,S2-离子浓度会降低 (B)温度不变时,敞口置于空气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合成氨工业中运用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氨的产量 (D)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程度较为完全 7在碳酸钙悬浊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aCO3(固)Ca2+CO32-。欲使悬浊液中固体的量削减,可实行的措施是()。 (A)加碳酸钠溶液(B)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加碳酸氢钙溶液(D)加氯水 8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焦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压强,上升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B)增加二氧化碳或者增加焦炭都能使平衡向右移动 (C)增大压强,降低温
32、度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D)压强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 9我国某地生产的磷块岩中有两种形态的磷酸钙:a态和b态,前者在高温时稳定,且较易被植物根系的分泌物所分解和汲取,后者则相反。在下列几种处理方法中,使磷块岩肥效较高的做法是()。 (A)粉碎后干脆运用 (B)加热至高温(1200)后,用水冷却,粉碎运用 (C)加热至高温(1200)后,自然冷却,粉碎运用 (D)加热至高温(1200)后,自然冷却,粉碎,并和草木灰混和后运用 10在100时,将0.1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1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隔肯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s) 浓度(molL-1) 0 20 40
33、60 80 100 c(N2O4) 0.100 c1 0.050 c3 a b c(NO2)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表中c2_c3_a_b(选填“”、“”、“=”)。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molL-1,在0s20s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mol(Ls)-1。 (3)若在相怜悯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起始浓度是_molL-1。 1B,2A,3B,4AB,5C,6C,7BD,8A,9B。 10(1)N2O42NO2;60%。c2c3=a=b。 (2)0.07,0.001500。 (3)0.200。 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