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理论分析与措施建议.doc
《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理论分析与措施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理论分析与措施建议.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理论分析与措施建议 2012年07月16日 10:03 来源:学习论坛2012年02期 作者:唐晓清 刘杰 字号打印 纠错 共享 推举 扫瞄量 120内容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内容提要】 加强农村基层一线干部队伍建设,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力量的基础性环节。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干部“难选、难留、难有作为”的现实问题,实行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在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制度:制定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开放的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选拔制度,健全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岗位培训制度,完善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考
2、核制度,健全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激励约束制度,健全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法律法规。 【关 键 词】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加强农村基层一线干部队伍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进展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淌,村干部队伍人才匮乏问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解决当前村干部“难选、难留、难有作为”的现实问题,关键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动身,改革现有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制度。依据近年很多地方的实践探究,实施并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一、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实践探究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8年年
3、底,全国有村党支部书记60余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的占8.2,学校以下学历(含学校)的占44.7。依据2009年石家庄市委组织部的统计数据,农村“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占8.28,5160岁的占13.98,60岁以上的占4.46;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的占15.26,学校以下学历(含学校)的占25.1。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农村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养偏低的问题非常突出,村级干部难选、难留、难有作为的“三难”问题已经逐步显现,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形成巨大反差。课题组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的问卷调查也显示,有49的人认为当前党的农村政策在落实中
4、消失偏差的主要缘由在于农村基层干部素养偏低,有56的人认为提高村干部素养必需改革现行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制度改革是创新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突破点。针对村干部队伍结构失衡、人员素养不高等问题,近年很多地方在改革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乐观探究,逐步形成了以职业化为主要特征的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新路子。综合各地的实践探究,主要有两种职业化管理模式:其一,建立村干部“公职化”管理体制。公职化,就是把农村基层干部岗位纳入国家干部管理体制内,实行公职化或行政化管理。详细做法有两种形式:一是对村级“两委”主要干部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可依据有关
5、规定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二是把村干部纳入专项事业编制,享受乡镇事业单位科员级待遇,参照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管理。其二,实行村干部“岗位化”管理制度。参照岗位职业化管理模式,明确村“两委”干部岗位要求,实行专职化、脱产化管理。详细做法包括建立村干部人事档案,健全村干部轮番值班制度、专职坐班办公制度、村级事务例会制度、定期报告工作制度等,实施岗位目标考核,推动农村基层干部岗位规范化管理。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共同特征,就是在经济待遇方面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建立“财政拨付工资乡镇财政岗位补贴村级绩效奖金”的薪酬发放模式,并逐步实施村干部养老保险金制和离任补偿制度。实施滚动管理制度,离开村“两委”岗
6、位,取消事业编制和工作待遇,从新当选的“两委”干部中遴选补充。从总体运行状况看,目前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开头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特征。国内很多地方已经把村干部职业化管理作为阅历在一个县甚至整个地区推广,特殊是近年随着高校生“村官”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助推了村干部职业化建设的步伐。职业化管理已经成为农村基层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进展趋势。二、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对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职业化管理,目前社会各界褒贬不一,反对的观点主要有四:一是认为职业化与我国传统做法不相符。有学者认为,村干部职业化不符合中国基层政权不下县的历史传统和农村“熟人社会”的生活习俗。二是认为村干部职业化增加干部编制
7、、加重财政负担。有学者讨论提出,假如实行村干部职业化,将增加210万350万财政供给人员,每年需63亿175亿元的工资酬劳支出,这对我国政府来说是一笔巨额财政支出1。三是认为村干部职业化与现行法律有冲突。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不脱离生产,村干部脱离生产而实行专职化与该条款相悖。四是认为村干部职业化与农村村民自治相悖,不利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干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应当代表选民利益。若实行职业化管理,纳入干部管理序列,酬劳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状况挂钩,村干部往往会作出忽视村民利益的被迫选择,成为政府的附属物等。尽管目前对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存在一些争议,但我
8、们的调查讨论认为,村级组织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组织机构,它既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又是农村进展的经济实体,同时也担当着部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村级组织属性的变化,打算了农村基层干部角色定位的新变化。农村基层干部既是国家政策的代理人,又是村民利益的代言人,扮演“双重角色”2,担当着农村经济进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服务管理等责任,有大量行政性事务需要他们处理,他们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工作的中坚力气,是基层农夫群众依靠的支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对农村基层干部实行职业化管理,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进展到现阶段的必定要求,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需求所引发的一种诱致型制度变迁3,也是村民自治条件下创新农
9、村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实施职业化管理适应农村改革进展形势,是农村经济体制转型的必定要求。农村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取消,以传统农村生产关系为主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殊是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进展的过程中,大量资金流入农村,大批项目进驻农村。这些新变化都对村干部的经济管理职能定位提出新的要求,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制度亦应进行相应调整。依据农村改革进展和经济体制转型的要求,对农村基层干部实行职业化管理,有效发挥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骨干作用,已经成为必定的进展趋势。实施职业化管理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行政村作为一级区域性组织,在合乡并村
10、后,建制村面积增大,人口增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加,公共服务事务增多,客观上为村干部专职从事社会管理和服务制造了条件。农村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新型乡村治理机制,需要系统的配套改革,特殊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支持。在村民自治的治理结构中,农村“两委”干部是以民主方式产生,成为专职从事村级治理、民主管理的专业人员。既然农村基层干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化管理职业,理应实行职业化管理。实施职业化管理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推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职业化管理,建立健全具有职业化特色的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待遇保障等机制,有利于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扎根农村、进展经济、服
11、务群众,有效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有利于调动现有村“两委”干部乐观性,激发工作热忱;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养和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行村级干部职业化管理,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分散优秀人才、专业人才的根本所在。从实践效果看,通过实行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管理,把农村中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农村基层干部岗位,使他们真正把村干部当做一种“职业”来从事,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进展的确起到了乐观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基层干部普遍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农夫,又是村干部,实际上是不脱产的农夫干部。这种现状使他们既要顾“大家”又要顾“小家”。实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基层 干部 职业化 管理 理论 分析 措施 建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