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一历史上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上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一历史上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初一历史上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目标:(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2)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3)相识中国原始农耕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具是教学课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历史图册,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以问题引导为主。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课学问的学习,使学生对创建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在生产与劳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才智与淳朴,对中华民族祖先
2、的高度认同感和光荣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区分两种地区的住房结构和农作物的区分难点:私有制的出现所导致的贫富差距课时1课时教具课本教材、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图文资料、考古发觉图板书设计: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地点:浙江县河姆渡(长江流域)时间:距今约7000年生产生活状况:运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住干栏式房子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黄河流域)时间:距今约5、6000年生产生活状况:广泛运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彩陶,陶器上刻有符号;住半地穴式房子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生产生活状况:过原始农耕生活;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3、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回顾第1课:元谋人、北京入主要靠捡拾、采集为生,住在洞窟里或树上,生存问题始终是原始社会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但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这种状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授课:从课本与历史图册上找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等遗址的位置,得出氏族村落遍及中华大地的结论。通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这两个典型代表来说明我们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状况。(1)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你会考什么维持生存?假如仅靠在野外野果为生,那么到了没有果实的季节或者恶劣天气影响所导致没有果实怎么办?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起先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2
4、)关于河姆渡人的生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多媒体讲解并描述基本学问点,并提问: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里生活师:为什么会在干栏式房屋中生活呢?(由于南方水分较大,不相宜于在地下生活)河姆渡人运用的工具与器具:石斧、石凿、骨耜、陶缽师:河姆渡人种植的会是什么农作物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3)关于半坡人的生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多媒体讲解并描述基本学问点,结合河姆渡的房屋类型的成因,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视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立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那么这两种房屋建筑能不能相互混用?导出这两种建筑产生的地理因素所起到的影响。关于半坡
5、人的社会状况,通过地图上显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老师说明这两个氏族村落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虽基本上同属一个时期,但从考古发觉来看,他们的社会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4)老师出示人面鱼纹陶盆、土鱼纹陶盆,说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半坡人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4)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结合课文的最终一段小字,然后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通过对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两个典型代表的学习,了解了原始的农耕生活状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始农耕生活有很多共同的特征是种植农作物、运用磨制石器和骨器、建
6、房定居、饲养家畜家禽等。但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也具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他们都创建了华夏文明。 初一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3.分析相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对农耕生活的理解相识。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其次部分为“半坡原始居民”。一、河姆渡原始居民1.阅读教材,讲解并描
7、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包括生活时间、地点、生产生活状况)。 2.第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古代居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今日的学习,请思索河姆渡原始居民究竟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二、半坡原始居民1.阅读教材,讲解并描述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包括生活时间、地点、生产生活状况)。 2.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学问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区域劳动工具xkb1农作物房屋样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觉了一处古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
8、陕西发觉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 (2)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4.视察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复原模型图,看一看它们在房屋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议一议这些差异形成的缘由。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1.(2022山东聊城)下列考古发觉,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打制石器钻孔石斧鱼纹彩陶盆稻谷遗存ABCD2.(2022福建莆田)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3.(2022湖北利川)完全与“黄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历史上 原始 农耕 生活 知识 梳理 典例精析 拓展 阅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