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囚绿记》课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囚绿记》课文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囚绿记课文复习第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囚绿记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a.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散文。b.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明确对“绿”的感受和理解。c.了解象征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2.实力目标a.品尝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b.了解背景,明确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憧憬、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3.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憧憬、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二、教学要点品尝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憧憬、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2、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一、用故都的秋导入本文。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刚刚观赏了北国的秋色,在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之后,大家肯定意犹未尽,对于北方的风光,还恋恋不舍,尤其对于北京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还有许多期盼。今日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同样是描绘北平景色的文章囚绿记,体会一下作者深厚的“爱绿”之情。二、出示关于“绿”的诗句和图片。三、与陆蠡相识课件展示: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他也曾写过很多短篇小说,给人感觉总是“渴
3、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气,更有希望和鼓舞”。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肃穆仔细的醇厚人。1942年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隐私杀害。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肯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决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主动乐观的心情。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妙。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思索对“绿”的感受,同时积累关于“绿”的诗句。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状况,自由发言。创设情境,感悟诗词中的绿意。借助对作者的了解把握文章的情感。环节二:初读文本听读课文,思索
4、如下问题。(1)给课件上加点字注音,并说明词语。(2)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提示: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并用象“囚绿”这样两个字概括每一层的大意。明确:11段写囚绿,囚绿之前的段写赏绿,囚绿之后1213段是放绿,14段是怀绿。(用课件展示文章思路:赏绿囚绿放绿怀绿)(3)作者表达了对绿藤什么样的情感?划下你喜爱的语句或是能打动你的语句,待会儿请同学们朗读沟通。明确:表现作者对绿藤的宠爱之情。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者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对绿的爱,曲折有致地表现了宠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验和心路历程。每一步都
5、有感情的深化,一步一步地把宠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动。(用课件展示情感改变:宠爱无比的喜悦、爱怜敬重祝愿怀念期盼)(1)听读课文之时要留意给生字词、多音字加上拼音。(2)借助课件所出示的问题,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在文旁做出批注。培育学生阅读现代文本的习惯。环节三:详细研读用课件展示如下问题,启发学生思索。通过刚才大家的回答和品读,我们也快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那么作者为什么那么喜爱绿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归纳)明确:因为绿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欢乐;因为绿给处于孤独、孤独、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去描写这株常春藤,这些绿枝条?明确:
6、伸开松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当绿枝条垂在案前时,它照旧伸长,照旧攀缘,照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虽然被幽囚了,但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绿叶,一茎卷须,都朝着原来的方向;由于离开阳光,它慢慢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的孩子。尽管如此,这些绿枝条依旧特别固执,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中说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通过作者细致精彩、绘形绘色的描写,我们能否体会出这些绿枝条有哪些性格特点?课件展示:希望、生命绿枝条象征自由、光明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绿枝
7、条时,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以现实为依据,通过美化、拟人化的加工,给予绿枝条以人的性灵。通过以上的品析,我们对作者为何如此挚爱绿枝条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爱国青年,陆蠡不惜笔墨描绘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有没有更深层的缘由?先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明确:卢沟桥事务发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最终在一天早晨侯到了。离开北平一年了。的确,卢沟桥事务发生了,是文章的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叶生存的背景。正如了解作者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一样,明确写作背景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文本。课件展示:
8、本文写于抗日斗争爆发一年之后。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战胜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共同的心声。面对敌人的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麻木不仁吗?他写这篇文章真的就没“别有专心”吗?请大家结合作者的经验和体验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联想思索一下,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绿枝条的特点和命运有何言外之意。明确:作者通过描绘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让我们看到了绿枝条的命运与作者有某些相像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既体验到生的欢乐,又感受到生的艰辛(类比);同时当时的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作者描
9、写绿枝条的性格特点,是想用这些绿来象征包括作者在内的广阔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自由光明的憧憬(象征);而作者最终的怀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示意)。课件展示:类比作者同处一室,同被囚禁怀念绿枝条象征(苦难的人民)生的欢乐,生的艰辛示意华北人民坚贞不屈,憧憬光明通过刚才的归纳,可以看出,文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类比、象征和示意,而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也让我们了解了作者的言外之意。现在我们应当理解为何文章要以“囚绿”为题,“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正示意了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困难的心情,这也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侵略我国领土的背景下,作者内伤心苦和精神上坚决抗
10、拒的反映。小结:至此,我们从这篇写绿的散文中读出了深意。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安静,这是许多人都喜爱绿,爱绿的缘由。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通过写绿枝条抒发爱绿的情感,更给予绿以时代须要的象征意义,我们从中也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喊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而在那抗日救国的年头,囚绿记一文也起到了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学生速读文本,依据课件所出示的问题,小组内进行探讨,形成结论,然后推举一人代表发言。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环节四: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品读了陆蠡的优秀散文囚绿记,在品读的过程中,我们
11、也学到了一些解读文章的方法:如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文章;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尝凝合作者感情体验,理性思索的语句,把握主旨;而其中托物言志类文章,还应从物的特点思索,绽开联想,明确象征意义,等等。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品读,我们也真实感受到作者那黄金般的心!总结解读文章的方法,把握散文中常见的技巧。学习解读现代文文本的技巧,提升解读现代文的实力。囚绿记囚绿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释题1、“囚”是什么意思?2、“绿”是指什么?明确:绿色的常春藤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我从破裂的窗口伸出手
12、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密切。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明确:宠爱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宠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宠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2)小组内先沟通朗读,然后探讨如何朗读更好。(3)全班同学沟通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老师可依据状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宠爱之情。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缘由的语句。明确
13、:绿色是多珍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乐。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方葱郁的爱和华蜜,我要借绿来比方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犹如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颂。(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明确:卢沟桥事务发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最终在一天早晨。离开北平一些年了。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麻木不仁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专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
14、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1)小组先进行探讨圈画出“言外之意”的语句。(2)然后各人再进行批注。(3)朗读沟通批注状况,老师作好点拔小结。(4)填写句子:作者通过写在北平一段生活中“囚绿”的小故事,通过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_。四、续写一段话,熬炼写作实力1、作者离开北平之时: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愿,愿它繁茂苍绿。请你结合文意,接着这句话“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2、沟通写作状况。3、师依据状况作好总结。写在后面的话:新的课程改革,对语文老师来说,我认为最重要一点是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教给学生品悟
15、文章意旨的方法,指导学生怎么样地整体地把握文章的写作主旨,而不是把文章肢解,去一句句地分析,去一词一词地分析,搞得零零碎碎,文不成文,意不见旨,把文章的整体美破坏无形。到最终学生:听文不清,说文不畅,读文无情,写文无意,到如此地步,实在是教者的悲伤!3囚绿记 3囚绿记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憧憬,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尝关键句凝合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索的语句入手。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
16、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尝凝合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索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实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美丽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二
17、、研读课文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尝。质疑。有怀疑的地方打个问号。学生自读、圈划。2提问任务一全班沟通后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终,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愿,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
18、。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验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动。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尝。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索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索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学生自读、思索、圈划、批注。四人小组沟通。全班沟通(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在沟通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蓬勃
19、绿向阳固执从作者的体验思索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溢朝气;因为绿恒久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孤独、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索联想一下。)全班沟通中明确,形成板书象征生命、希望憧憬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赐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静的象征,给人以
20、生命活力的感召力气。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调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静。这就是一般人都喜爱绿,爱绿的缘由。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给予绿以时代须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喊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的确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头,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显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显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
21、习、借鉴。7我们从品尝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美丽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尝凝合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索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索,绽开联想,联系相像点,明确象征意义。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合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索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晰,更深刻感人。8.布置作业: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文章的结构清楚,简繁得当,各尽其妙。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善用拟人、比方的修辞手法。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22、。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尝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教后随想:散文的阅读鉴赏,是学生感到有难度的,尤其是平常课余阅读文学作品较少的同学,更感到困难。经过一番斟酌,确定巩固强化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尝凝合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索的语句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读散文。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写的散文,读懂它的难度更高些,由于抓准了关键,在一个个教学思索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相识逐步深化,最终水到渠成,明确了本文的象征意义。学生也学会了该怎么读这类散文。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且有深度,这得益于对作品特色和学生认知特点的精确把握
23、和充分敬重。从充分加强学生主体地位角度看,老师语言多了一些,如能多引导学生小结,那么对学生实力的发展将更有利。 囚绿记教学反思(2篇) 囚绿记教学反思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而文本则是最主要的载体。课堂教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不浓,语文素养低下,尤其是文章阅读实力不强,这与文本教学的空泛性与无效性有很大关系其主要的表现是,教学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吸引学生关注文本、走进文本。我们往往以结论代替了字斟句酌,以泛泛理解代替了精确研读。或者在许多时候,我们就根本没有理解文本。更有甚者,对文本只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所谓的“拓展”上。
24、 因此设计本课时,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教学思路逐层深化,环环相扣。先由作家的经验入手,可以为解读文本埋下伏笔。其次是文本内容的几个层次,可以有一个问题统领: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分三个层次。作者喜爱绿是绿自身的缘由;和作者的境况有关系;还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系。第三是作者为什么要放绿?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和比方意义。第四是品尝文中含义丰富或自己喜爱的句、段。旨在让学生咬文嚼字,体会语言运用之妙。 从课堂效果来看,课堂气氛热情,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对一些语句的理解,超出了我的想象。据听课的老师统计,上课发言的次数达32次。课下有的学生还说,老师我还想说呢,你都没有叫我。 这堂课的教学实现了
25、预设的教学任务。我们从反复诵读入手,读懂了这篇美丽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般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读懂一篇精致的散文,朗诵是关键。而其中借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索,绽开联想,联系相像点,明确象征意义。 老师自己存在的问题是课堂评价语言简洁,还须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业务实力. 第2篇: 囚绿记一课我前思后想,总共考虑了4个思路: 一、抓住“绿”字,突出“绿”的象征意义。课文“绿”的象征意义,共有三层: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欢乐; 2.恒久向着阳光生长; 3.永不屈服于黑暗。 但是这种解读方式,势必涉及文章的背景分析,并且将它图解为一篇充溢政治色调的革命宣言。作者在
26、创作作品时是否有这个意图,我们的解读是否为误读? 二、抓住“囚”字,层层深化,分析作者内心的冲突。作者在囚绿记序里说:“我是感情的奴役,也是理智的仆隶。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我犹如一个楔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囚绿记就是一篇表现作者理智与感情冲突的作品,通过对词语句子的解读分析,挖掘作者的从“喜爱”到“留恋”到“占有”的心理历程。这是一个不错的解读方式,但是仅仅分析作者的心理改变过程,不仅课时支配上时间有多余,而且对文章的理解也仅限于表层,如何把课文分析与学
27、生自身生活结合起来,我也存在很大的怀疑。 三、抓住“抒情散文”,传授有关抒情的学问。抒情式表达方式的一种,也是学生作文比较欠缺的一个方面。但是把囚绿记简洁的肢解成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或是肢解成正反对比、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那么就会将语文课变得支离破裂,索然无味。 四、拈出一个主题“愉快”,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品读,分析作者在绿色中获得欢乐的缘由,分析他在囚绿时失去欢乐的缘由,从而联系生活,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获得欢乐,并避开不快。 课后有老师提出,是否应当介绍一下作者,联系时代背景。但是我以为,最终一个思路虽然突破了传统对囚绿记的解读方式,但是这样主题式的语文教学,既没有脱离课文文本,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整个课堂学生能够有话说,乐意说,并且最终有所得。假如介绍作者并联系抗日背景,不仅主题解读比较牵强,而且因为作品距离学生年头久远,所以学生反而不能理解文章主题。造成教化的无效。 一篇文章的解读应当是多元的。这次备课冥思苦想了很久,就在快要放弃时,灵感忽现,有了一个比较满足的教学思路,这也是提示我备课要多下苦功吧。 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