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水的组成.docx
《3.2水的组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水的组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2水的组成探究水的组成 名师导航学问梳理1.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色、_气味的透亮的液体。在压强为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_,沸点是_,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2.水的分解(1)试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产生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大,二者的体积比是_。(2)气体的检验:体积较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_。体积较大的气体接近火焰时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这种气体是_。3.水的合成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1)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火焰,烧杯内壁有_,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特别烫,说明反应放出
2、了大量的热,该试验说明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氢气具有_。(2)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是将来最志向的能源,这是因为_、_、_。疑难突破怎样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的试验相识水的组成,理解化学改变的实质?剖析:电解水的试验我们须要驾驭:(1)试验装置,(2)试验现象,(3)试验结论。通过电解水的试验我们可知:通电以后在电源负极上产生的是氢气,它具有可燃性,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电源正极上产生的是氧气,它可以支持燃烧。我们了解了这两种气体的检验方法,水分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为今后理论推导水的化学式供应了试验基础。由水通电后得到氢气和氧气这一化学反应实例,我们可知:在一切化学改变中分子本
3、身要发生变更,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行再分。我们要学会应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相识化学改变和物理改变。水通电后得到氢气和氧气,即水通电后,水中的每两个氢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氢气分子,水中的每两个氧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氧气。问题探究问题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依据此规律图44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水的组成的简易装置图:(1)C和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什么?如何检验?(2)C、D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多少。图4-4探究:本题为试验分析题,主要考查电解水的试验学问。解题的突破口是C、D试管中气体的体积,由D试管中收集气体的体积大约是C试管中的2倍,可推知:D试
4、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C试管中是氧气。因C、D试管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12,即C、D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也为12。结论:(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氢气,点燃的木条;(2)12。典题精讲例1图4-5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图4-5A.在化学改变中分子可分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粒子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和分子、原子的有关学问。水分子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由此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且我们可以看出
5、在化学改变的过程中分子是可分的,而原子不行在分。所以A、B、D都正确,而水是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分子的种类只有一种,所以水中只有水分子而没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C是错的。答案:C例2在试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将下列探究报告填写完整:探究内容探究方法现象结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思路解析本题是试验探究题,在明确探究问题之后,思索和寻求探究的方法,依据试验现象,得出探究的结论,叙述要精确。答案:用氢气吹肥皂泡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升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能燃烧,烧杯内壁上有水珠氢气具有可燃性,生成物是水学问导学电解水的试验说明:(1)水在通电后,产
6、生了两种物质,即氧气和氢气,在反应中消耗了电能,是汲取能量的化学改变。(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揭示了化学改变的实质:在化学改变中,反应物的分子先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水通电后得到了氢气和氧气说明白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氢气燃烧后产生了水,从而完成了对水的合成。试验时的现象要驾驭两点:一是淡蓝色火焰,二是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世界性的课题,作为志向的能源,氢能有着以下特点:燃烧放热多;来源广泛,以水做原料可以制取大量氢气;最大的优点是氢气燃烧生成的是水,不污染环境。疑难导析要明确水通电以后得到了什
7、么气体,我们不仅要记住该试验的现象和结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对试验现象的分析去相识水的组成,进而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说明去理解物质发生化学改变的实质。由试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试验的目的,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是注意宏观和微观的联系,当我们视察到宏观的试验现象时,就要想着从微观上进行说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由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这一客观事实,首先建立起一种宏观联系微观的模式,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是氧元素组成的。进而我们可以推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一化学改变事实的微观说明中相
8、识到在一切的化学改变中,反应物的分子都要先分裂成原子,然后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是化学改变的实质,也为我们今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定量地探讨化学打下基础。问题导思科学试验是探究化学学问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视察分析,加以学问整合,不难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试验探究又是验证课本学问的重要手段,当试验结果与理论不相符合时,要仔细思索,重新设计试验接着探究,分析失败的缘由,找出问题的根源。首先驾驭涉及到的学问点有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化学改变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分等。同时理解本题供应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阿伏加德罗定律,只有在充分理解了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基础上,才能精确地应用该定律去解决下面
9、的问题。对于此类型题目的解答技巧是首先要仔细读题,充分领悟所给信息,吃透题意,然后再运用新学问,围绕题意去绽开。典题导考绿色通道运用分子、原子的学问总结、归纳有关的信息。解题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理解,宏观上可以探讨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可以探讨分子的构成。典题变式图4-6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依据下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图4-6答案: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组成了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化学改变的实质是在肯定的条件下,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
10、合成新分子的过程等。绿色通道科学探究是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试验方案、进行试验)”“获得结论”“沟通评价”等环节。应主动思索和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依据以往的阅历或已有的学问,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再通过试验、调查等方法为自己的假设收集证据,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才能得出探究的结论。典题变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B.点燃氢气时,火焰是淡蓝色的C.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试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唯一产物水,该反应也能证明水的组成答案:A 水的组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
11、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其次部分为原子结构学问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为题,探讨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峻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当对水作进一步相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意了新旧学问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学问。通过试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a、使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2 组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