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墙上的斑点》精品教案设计2-教学教案.docx
《2022年《墙上的斑点》精品教案设计2-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墙上的斑点》精品教案设计2-教学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墙上的斑点精品教案设计2教学教案墙上的斑点导学新概念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叶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用与传统的写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写成的小说。它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淌、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一种小说流派。这种意识流小说既没有划一的规格,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墙上的斑点是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它描写了主子公从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作者通过描述人物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淌的状况,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 这篇小说的鉴赏重点,一是“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 资料显示屏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
2、,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对于这种手法的运用也不尽相同:有的作家整部作品都用这种手法,有的则在部分章节或某些片断运用;有的作家运用这种方法重点在于再现外部世界,有的则侧重对问题的思索或表达一种感情状态;有些作品的特点是回忆性质的,但并不是全部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人都用回忆的方法,有些作品既有回忆也有对将来的向往和遐想。总的说来,这些作品的结构与传统的写实主义作品的结构是不同的。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进展依次循序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意识流小说中故事的支配和情节的连接
3、,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动、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经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但这样的作品也不是毫无组织的一片混乱,自由联想也不是毫无依据或漫无边际。这种小说经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务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散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二)第11951196页)生活并不是一连串左右对称的马车车灯,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亮层。传达这改变万端的,这尚欠相识尚欠探讨的根本精神,不管它的表
4、现会多么脱离常轨、错综困难,而且照实传达,尽可能不羼入它本身之外的、非其固有的东西,莫非不正是小说家的任务吗?(伍尔夫现代小说,转引自西方现代派文学简论,陈慧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93页)她(指伍尔夫)强调写主观真实她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揭示人物“心理的隐曲”,要敢于“撇开一切她认为是外来的因素”,要把内心一切“微尘”,“连同它的光彩,它的粗俗,它的缺乏连贯,它的闪电般突然跃现的意义”全部记载下来,即使这样写出来“没有情节,没有喜剧,没有悲剧,没有已成俗套的爱情穿插或最终结局”,也没关系。(西方现代派文学简论陈慧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04页)伍尔夫的小说,除了意识流小说的一
5、般特点外,还有以下主要特征:小说的人物不多,主要角色一般为女性,且经常是母亲,如达洛卫夫人、拉姆齐夫人。反映的是中上层社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动荡时期里的精神世界。擅长运用象征示意等手法去反映人物心灵世界的微妙改变,表现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描写富有诗意,文笔流畅委婉。人物意识的流转方式多姿多彩。(摘自世界文学历程(上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608页)教学设计ABC设计A导语设计: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伍尔夫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也成了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今日,我们来赏析她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看看意识流小说与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墙上的斑点 2022 墙上 斑点 精品 教案设计 教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