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三).docx
《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三).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三)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一) 高一语文教案: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一) 【设计指导思想】 陶诗之美,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轻易能领悟得到的;陶诗之情,同样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反朴归真,他的淡泊,是历经浮沉世俗的淘洗后人性的回来。假如就诗论诗,归园田居并无多少疑难之处,任何强加的桂冠只会导致学生的不满或不屑。所以,对归园田居的学习,既要注意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与感悟,更要注意从侧面挖掘诗人的诗心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同诗人,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建构。 【教学目标】 1、驾驭重点字词 ,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 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
2、语言特色。 3、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难点】 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工具】一支粉笔 一把黑板刷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联系旧知,精彩导入 同学们是否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作者是谁?陶渊明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在那里没有压迫,人人同等,他们过着一种自己自足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充溢人情暖和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志向国,但是,这美妙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那么,在现实中,陶渊明憧憬的居处是怎么
3、样的呢? 今日,我们一起去看看在现实中,陶渊明憧憬的居处究竟是怎么样的。引出今日所学的课文归园田居。 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知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今,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他的田园
4、诗干脆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三、把握“归字,文本解读 (一)、学生齐读读课文,留意字音 羁(j)、 拙(zhu)、 亩(m)、 荫(yn) 、暧 、 吠f (二)、听配乐录音,更正字音,把握诗中情感。 (三)、疏通课文,说明重点字词(结合课下注释)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温柔缓慢的上升; 墟里:村落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四)、解题: 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标题明确告知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我们在解读诗人的情感时应当要
5、重点抓住哪个诗眼呢?(归) 提问:“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并思索这问题。(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思索、探讨、明确: 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诗人把“尘网”、“樊笼”比做什么?(官场生活) 2、把“尘网”、“樊笼”比做官场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勾心斗角、勾心斗角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3、“羁鸟”、“池鱼”用来比方什么? 明确: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来农
6、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来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适俗”在文中详细指什么? 适应仕途中繁缛的礼节限制和勾心斗角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爱丘山”、“ 守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憧憬 3、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何以要出仕?(生自由探讨) 炼字: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懊悔和厌恶之情. 出仕是由于(一)
7、、生活所迫。(二)、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引入写作背景)东晋末年权力之争猛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冲突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非常苦痛。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一去三十年”实际应当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白时间之长,苦痛之深。 其实这一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在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透了官场卑污之后,一个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的人生辛酸。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绝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 小结:所以“归
8、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向何处? 归园田。 “守拙归园田”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过渡句。 1、 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写了什么景物?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十余”、“ 八九”,一般来说,计数不确是乡里人的一种习惯,特别的说,不也正表现出诗人辞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适、淡泊。 动静结合的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动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静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远近结合的手法:“远人村”,“ 墟里烟”远景。“
9、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鸡鸣桑树颠。”是进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从视觉角度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从听觉角度写。 2、给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给人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明确:简朴、空阔、安静、幽静、和谐、朦胧 3、诗人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树木、鸡鸣、狗吠如此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明确:久在樊笼的原因,冲出罗网,得到自由,返回大自然怀抱,其乐无穷。一草一木也特别亲切,“性本爱丘山”。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达一种满意与欣慰的情感。 诗人
10、捕获的是农村中司空见惯,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有远有近,绘声绘色,有浓有淡,有拙朴自然的趣味,这一切与官场污浊生活形成了显明的对比,所以他更加想归去。那么,归去如何呢?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无尘杂”、“ 有余闲”、“ 久”、“ 复”表现了归后的感受。 1、“ 返”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那种归后的释然、安逸的心情。 2、返自然后的“简朴、空阔、安静、幽静、和谐、朦胧”的园田生活环境与官场的“尘网、樊笼”对比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酷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
11、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 归前-无奈、懊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 四、众生畅谈,体悟诗人(自由沟通) 清高高雅正气 明哲保身不同流合污 孤傲 固守纯真恬淡超逸 五、艺术手法 贯穿始终 1、情景交融。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安静静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或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那种安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比方手法的运用。 喻自己是一只樊笼里的鸟,现辞官归隐就像鸟脱樊笼到大自然中去一样轻松开心。用“尘网”、“樊笼”比方官场的庸俗、黑暗;以“
12、故渊”、“旧林”比方乡土,贴切形象,能加深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白描手法的运用。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是用墨线勾画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描”。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显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手法;鲁迅的作品,有很多运用白描手法范例。 陶渊明是“白描”的高手,其描写平淡质朴,不加任何修饰,却极为精练自然,如“出水芙蓉”,体现了白描手法的精髓。鲁迅先生曾说过:“白描”并没有秘诀。只要“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即可。 、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人归隐的田园和官场构
13、成显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返归田园的喜悦,写人时把“适俗”与“守拙”对比,写鸟时将“翱翔”与“囚于樊笼”对比,写鱼时把回来自然厌恶官场的心情表达得生动又自然。 5、语言平淡自然,又富于诗意。 归园田居诗人代表作之一,能体现诗人的艺术风格。作品语言平淡,又富于诗意。诗人用自然的笔墨,使情景融为一体。笔墨之淡与意境之浓,笔墨之自然与意境之深远,妙含其间,因而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六 、延长思索,归隐原由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
14、请谈谈你的看法 七 、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 完成名师一号练习 八、板书设计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情景交融 白描 归 比方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对比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没有运用多媒体课件,说醇厚话,本学期我上课基本不用多媒体课件。目的是想与之前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来做一比较:主要是比较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汲取信息状况。因为据有关教化部分调查显示:尽管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大,信息多,但学生的汲取实力相比之前老师只用一只粉笔一个黑板的状况,有所下降。于是我确定用好多媒体课件,唯我所用,只取所需。 归园田居,课堂上自我感觉挺满足的。课堂气氛较活跃。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讲解到位,古诗把握得当,教学效
15、果好。 2、由以前学过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导入,联系旧学问,回顾旧学问,重温陶渊明的形象。 3、课堂上学生对陶渊明归隐的做法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表示钦佩、仰慕。有的同学不免为此而感到愤愤不平。主要是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4、整堂课充溢了激情。 5、老师语速适中,教学节奏把握得好。 6、最令我满足的是板书设计。既简洁又明白,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7、令人缺憾之处是没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探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做法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复习学案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复习学案 【原文观赏】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6、。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酷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瞬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憧憬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漂浮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然。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
17、由,我今日终于又归返林山。 简介: 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 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起先出仕,任官十三年,始终厌恶官场,憧憬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终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字词: 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一作“愿”。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如同网罗。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
18、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i)鸟:笼中之鸟。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野:一作“亩”。际:间。 守拙(zhu):意思是不同流合污,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荫(yn):荫蔽。 罗:排列。 暧暧(i):昏暗,模煳。 依依:温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余闲:闲暇。 樊(f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方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野外:郊野
19、。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 练习题: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2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一般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来田园之后的开心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归园田居 语文教案 园田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