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doc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教案.doc(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2010 年修订版)一、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下面各题85-26+731898200-177245+12说一说没有
2、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计算下面各题185-(51+49)35(107-79)819(108-99)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1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
3、”,“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
4、成“4天做了80个”。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00-8047。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教师:就是说图中要求我们先算除,再算乘,最后算减。教师边讲边板书:200-8047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确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教师
5、: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同学们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指示计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指导:每算一步,要把结果写在原来这步计算相应的位置,比如804这一步的结果是20,这个结果要写在原来804的这个位置上。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教师:多一步计算,顺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都要复杂一些了,但是有相同的地方吗?(着重发现确定计算顺序的方法是一样的)教师:对了,前面掌握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方法,在三步计算中也同样适用。你能用你掌握的计算知识确定下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出示:125+754-903604
6、0+178学生分析出运算顺序以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计算出结果。2教学例2出示:70(750-71565)。教师:和前面的混合运算比,这道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小括号)原来我们学过有小括号的算式吗?想一想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怎样算?教师:能应用前面掌握的知识分析出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吗?指导学生分析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70(750-71565)教师:能说说为什么要先算除和减,再算加的理由吗?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先算除再算减呢?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除和减都在括号里,按运算顺序,应该先乘除,后加减。教师:能把这道题做出来吗?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让
7、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题。三、课堂小结(略)四、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一第13题。五、安全教育强调学生注意交通安全,不许追车、爬车、吊车,不得乘坐摩托车、三轮车及其他“三无”车辆上学或回家。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景探索并理解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混合运算的价值。2知道中括号的作用,掌握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题。3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功
8、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请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278-(17+19565)19+(32415-129)14(666742)教师: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说出:有小括号的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可以再次拿出第第一一课时课时的板书)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3出示例3情景图,把图中师傅和徒弟的对话框合起来改为“我们俩每时一共可以做30个”。教师:要求师徒合
9、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任务?该怎么想呢?教师:剩下的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怎么求呢?教师:你能根据这种想法写出算式吗?教师:在这个算式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教师:根据这幅情景图的意思,我们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教师:看来所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解决问题的顺序是一致的,说明我们的算式是写对了。现在你能根据这个运算顺序算出结果吗?学生根据运算顺序算出结果后汇报,重点引导说出运算顺序。教师:同学们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老师把这个题改一改,看看和刚才的题有什么不同?(课件显示例3原图)教师:现在我们要求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任务?应该怎么想呢?学生讨论后汇报:要先算师傅做27个后,还剩下的
10、个数,还要算师徒两人每时共做的个数。教师:那我们怎么写算式呢?如果有学生能一下子就想到写有两个小括号的算式来计算,则应加以表扬;如果学生不能想到同时用两个小括号的算式来计算,就可以按以下设计的方式进行引导:例如学生有可能写出这样的算式:(147-27)12+18。教师:按我们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要求,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这幅情景图中的意思要求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解决问题的顺序一样吗?说明了什么?教师:错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分析出:我们应该想办法先算12+18。教师:要改变运算顺序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讨论出:加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写出算式:(1
11、47-27)(12+18)教师:比较这个算式和以前我们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你认为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小括号都要先算,也就是说两个小括号要一起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47-27)(12+18)教师:你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结果吗?学生算出结果后汇报,重点汇报运算顺序。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有两个小括号的算式,要一起先算出两个小括号的结果,再进行括号外面的计算。出示练习:说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72-18)(63)(25-10)(33+19)(53+19)(122)(253-195)(726)2教学例4教师:下面我们继续讨论工人师傅做零件的问题。出示下
12、面这道题:大徒弟每时做15个零件,小徒弟每时做10个零件,师傅每时能做的个数是大徒弟与小徒弟每时加工零件个数的和的3倍,师傅要加工1800个零件需要多长时间?教师:师傅要加工1800个零件需要多长时间?我们可以怎么想呢?教师:师傅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怎样求呢?(随学生的回答完成如下分析)教师:你能根据这个想法写出算式吗?学生写好算式后展示,由于没有学习中括号,估计大多数学生会写出下面的算式:1800(15+10)3教师:根据我们前面掌握的运算顺序,你认为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800(15+10)3教师:为什么要像这样算呢?教师:这和我们解
13、决问题的顺序一样吗?教师:按照解决问题的要求,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教师:我们现在列出的算式能满足题目的要求吗?教师:我们就要请一个新朋友来帮忙。板书:1800(15+10)3。教师:(指板书上的中括号)它的名字叫“中括号”,它也能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计算有中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你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吗?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800(15+10)3。教师:这个运算顺序与题目要求的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吗?教师:这样我们列出的算式就正确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个运算顺序算出结果。学生算出结果后汇报,重点汇报运算顺序。3议一议通过
14、上面两个题的学习,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总结。教师:同学们能说一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吗?1542(3+11)510-(150+120)1615107-(35-18)30480(24-8)学生汇报后集体订正,再一次强调有中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三、课堂小结(略)四、课堂练习练习二第1,2题。五、安全教育强调学生注意饮食卫生,不得购买一切不合格小食品。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乘除法的关系乘除法的关系第第一一课时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115页例12,课堂活动第12
15、题以及练习三第15题。【教学目标】1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2经历探索发现乘与除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过程,并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3能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中探索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园玩一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情景图,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1)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解答。教师板书算式:12
16、54240124484841248124(2)学生认真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3)同学们观察得好,你能观察出乘除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乘除法的关系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教师: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12棵树上挂了48个灯笼。通过这3个信息列出了3道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124484841248124(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和每个算式解决的问题。(2)看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同学们观察讨论得很好,找出了这3道算式之间的一些关系,我们继续来研究下面的问题
17、是不是也有这种关系?2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学生选择两个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请在12页上写出1道乘法算式和2道除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算式。651597597565159751565说说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再比较上面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做好记录)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教师:议一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汇报。3讨论0不能做除数“0不能做除数”你知道这是
18、为什么吗?先计算下列各题:(1)04050134(2)0060学生猜一猜这两组算式的商是几?说出理由。(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说明)4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三、课堂活动1教科书第14页课堂活动第1题。师生对口令,然后同桌互对口令。2教科书第14页课堂活动第2题。先读题,问:从题目的要求你明白了什么?学生独立练习,并写出依据。抽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四、巩固练习1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上。2练习三第2题和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说出依据。五、课堂作业1练习三第4,5题,学生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六、安全教育强调学生注意交通安
19、全,不许追车、爬车、吊车,不得乘坐摩托车、三轮车及其他“三无”车辆上学或回家。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3页例3,第14页课堂活动中第3题以及练习三第612题。【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整除,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2在区别“除尽”与“整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经历从除法中整理出“整除”的过程,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学例3(1)口算。(教师板书结果)62=392=1512=25050=2613=257=1601=09=7621(2)观察口算题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议一议。
20、(3)全班按小组汇报交流发现的情况。(算式都是整数除以整数计算结果有“除尽”和“除不尽”两类,或有“有余数”和“没有余数”两类教师将学生发现的情况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讨论,同时注意引导得出“整除”来)(3)教师小结出整除的意义。像62=3,090这些除法算式都没有余数。623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让学生齐读书第13页)再让学生尝试说说:25050,2613,谁能被谁整除。(4)再次引导学生讨论:在表示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特点?每个学生举出几个表示整除的除法算式。2“说一说”下面哪个算式的除数能整除被除数(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
21、一说,最后全班反馈。重点讨论254中的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吗?(2)教师小结:要判定算式中除数能否整除被除数,要看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才能确定。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3题:学生读题后,先独立完成,然后抽生订正,请同学帮助有错的同学并说明理由。2练习三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回答,再集体订正理由。3练习三第8题:学生先独立试做,订正时抽学生说说依据。4练习三第10题:学生独立试做,再集体订正。四、拓展练习1练习三第13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试做,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商量,全班汇报。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第9,11,12题。七、安全教育强调学生注意
22、交通安全,不许追车、爬车、吊车,不得乘坐摩托车、三轮车及其他“三无”车辆上学或回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第第一一课时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1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教学例1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
23、互相交流。板书:9436(个),4936(个)。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9449。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如:152215855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如果用安全教育:注意交通安全,不得乘坐“三无”车辆上学或回家。、安全教育:注意饮食卫生,不能购买流动摊点食品和不合格食品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安全教育:注意交通安全,不得乘坐“三无”车辆上学或回家。安全教育:注意饮食卫生,不能购买流动摊点食品和不合格食品=安全教育:注意饮食卫生,不能购买
24、流动摊点食品和不合格食品安全教育:注意交通安全,不得乘坐“三无”车辆上学或回家。)2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全班汇报,教师板书。(824)68(246)192681441152(户)1152(户)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824)68(246)。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165216(52)3525435(254)12125812(1258)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板书:165216(52)352543
25、5(254)43125843(1258)谁能说出这几组算式的规律?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教师:如果用安全教育:注意交通安全,不得乘坐“三无”车辆上学或回家。、安全教育:注意饮食卫生,不能购买流动摊点食品和不合格食品、安全教育:天气炎热,不得下河下塘洗澡,遇到不能过的桥要绕行,确保安全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教师板书:(安全教育:注意交通安全,不得乘坐“三无”车辆上学或回家。安全教育:注意饮食卫生,不能购买流动摊点食品和不合格食品)安全教育:天气炎热,不得下河下塘洗澡,遇到不能过的桥要绕行,确保安全安全教育:注意交通安全,不得乘坐“三无”车辆上学或回家。(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师版 小学 数学四 年级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