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docx
《第三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复习提纲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复习提纲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一.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1.呼吸道的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呼吸道的畅通.2.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暖和进入体内的空气,保证体内的温度恒定在37.5C左右3.鼻腔内的鼻毛和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以及气管壁的纤毛和黏液可以阻挡和粘着进入的细菌和灰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4.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潮湿进入的空气.二.呼吸道作用:1.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2.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
2、肺部的气体暖和、潮湿、清洁。三.不过,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实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簇新、清洁是特别重要的。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器官. 其次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在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2.吸气时,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肋间肌收缩,使胸廓前后径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3.呼气时,肋骨在向下向里运动,肋间肌舒张,使胸廓前后径缩小;膈肌舒
3、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这就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削减,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2.肺泡外面包围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交换。3.当你吸气时,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而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奇妙(沪教)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奇妙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
4、质学习目标:1相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确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实力目标: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说明某些常见的现象。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洁试验。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学问来进行想象和推理。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确定的。2使学生擅长用已有的学问对四周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说明。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改变的联系。教学设计: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
5、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缘由是什么?物质究竟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引入:既然要起先探讨物质构成的奇妙,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视察和说明宏观的物质或现象。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试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觉试管中的固体颗粒渐渐变少,直至消逝。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渐渐变浅,直至无色。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逝?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6、,分散到水中。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逝,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答:不能。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定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答: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
7、质。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1.物质可以再分;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举例:除了课本上的试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回答: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补充溢验: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烧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钡,渐渐将硝酸钡溶液滴入小烧杯中,不断搅拌,“乳白色固体”从无到有,并且不断增多。说明:生成物硫酸钡不溶于水,聚集到肯定颗粒被人的视觉察觉到,分布在水中形
8、成浊液,静置后小颗粒群聚而沉淀。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试验:探究微粒运动的试验步骤:试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红。试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现象:溶液A渐渐变红缘由: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假设试验3:为了使试验结论精确牢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试验,有无必要性?回答:没有必要。因为在试验一起先,已经证明白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9、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提问:氨水中的氨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我想问: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你又能用什么试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这个试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回答:我们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假如是酚酞扩散的话,它也会使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但试验事实可以证明,并没有变色,所以假设是错误的。这个试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状况是不同的,有的简单扩散,有的不简单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简单挥发,有些物质简单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
10、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觉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不同微粒的运动状况有所不同;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举例:那些现象又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呢?探讨:如闻到花香,湿衣服晒干,氯化氢与氨气生烟试验。三、微粒之间有空隙阅读试验:水和空气的压缩试验现象:水不简单被压缩,而空气简单被压缩说明: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间隙;2构成水的微粒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很大。阅读试验:水与酒精的混合试验150
11、mL水+50mL水250mL酒精+50mL酒精350mL水+50mL酒精结果:等于100mL等于100mL小于100mL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相同;不同种微粒间隙不同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提问:有水能够运用微粒的学问来说明物质三态改变的缘由?说明:有关物质构成的学问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肯定的空隙。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肯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肯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接着增大,就会成为气体。
12、提问:我们在一量筒中,现放肯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视察液面状况。待全部溶解后,再视察液面,试说明。回答:未溶解时,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举例:还有那些事例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肯定的间隙留意:与海绵结构中间隙相区分提问:在压缩空气的时候,发觉体积被压得越小,所需的力要越大,空气不能被压缩到体积为零,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回答:空气中的确存在微粒。微粒之间具有肯定的作用力,包括斥力和吸引力。讲解并描述: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固体和液体的微粒不会散开,而保持肯定的
13、体积,这就是因为一切微粒之间存在肯定的吸引力。例题解析1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说明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缘由。答: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许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2装开水的保温瓶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答:保温瓶该有时会跳起来的缘由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30的水接着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A.不变B.增大C.减小D.
14、不能确定答案:B。宏观上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为什么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就增大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满足的答案。比较流行的是“假晶体”的存在。 其次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能依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探讨中的作用。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觉问题,运用探讨沟通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得
15、新知。情感看法价值观: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2.通过“原子的发觉和原子构成探究”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看法和科学方法的教化。3.人类对原子的相识教化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骄傲感的爱国主义教化。重点、难点: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行分性的相识,逐步培育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实力的培育。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教学过程:老师活动一、分子原子1
16、.复习学问【回忆】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回答】在化学改变中分子会分化而原子不能再分。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学问,为下面的原子能否再分作好承接。2.【引入】分子很小,但在化学改变中还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改变中无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是不行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踪迹,一起来学习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奇妙而经验的漫长的探究过程。交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产生爱好。3.沟通探讨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汤姆生发觉电子。【设疑】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你能说明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卢瑟福发觉原子核,粒子
17、轰击金箔。【设疑】你能对粒子运动路径的变更作出说明吗?在探讨粒子运动路径变更使老师要激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归纳】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讲解并描述科学家对原子探究的历程,探讨原子中微粒电荷数的关系。【回答】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和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相互抵消使原子还是呈电中性。【探讨】大多数粒子运动路径没有变更方向,一小部分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粒子被反弹回来。设计意图:针对史料沟通谈论,相识原子构成的事实,并通过“对原子构成探究”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看法和科学方法的教化,相识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18、4.引导探究【指导】阅读P67-68“原子核由什么构成?”【课件】原子及原子核构成的模型图片。【问题】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假如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分吗?【设疑】依据原子核的构成你能说明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吗?【归纳】原子中各微粒的电荷数关系。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阅读】原子核的构成。【回答】原子核还能再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探讨】原子核带正电的缘由【回答】因为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设计意图: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建立原子内部构成的直观形象,理解原子内部微粒数和电荷数的关系。5.学问拓展【讲解】简洁介绍核外电子
19、的排布规律及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及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了解,让学生相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知道稳定结构的特点,为原子转移电子变成离子的规律建立学问储备。三、离子6.指导学习【设疑】依据刚才的学问请同学们试着画出Na和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请探讨这两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可能的转移方式。【问题】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呈电中性?【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电的原子就称为
20、离子,下面我们通过视频和动画来看一下,原子在什么状况下、又是如何转变成离子的。【讲解】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分别带上负电荷和正电荷,我们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把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讲解】为了便利我们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来表示离子。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问题】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教学意图:知道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离子相识一些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
21、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学习目标】1.相识一些与人类关系亲密的常见元素;2.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知道元素的简洁分类;4.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洁性,形成化学改变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教学过程】一、元素和元素符号引入补铁、补钙广告中的“铁”、“钙”指的是什么?什么是元素?阅读教材P73内容,要求熟记表3-4所列元素符号。过渡:你知道现在已知的元素有多少种吗?把课本翻到149页元素周期表,该表共有多少种元素?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它们的名称各有什么特征?过渡:组成物质的元素总共只有一百多种,而知道构成我们大千世界的物质的种类却有几千万种,元素
22、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比如:氧元素不仅可以组成氧气(O2),还可以组成臭氧(O3),一种元素就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了,那不同种元素相互组合的状况可想而知。疑1既然都是氧原子,为什么再称之为氧元素?疑2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莫非同一种原子之间还有区分吗?答疑氧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8,由于核内中子数不同,就可以有几种氧原子。其他的大多数原子也是这样。假如忽视这种差别,就可以把全部的氧原子归为一类,因为它们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都是8,并且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我们把这一类氧原子称之为氧元素。思索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分呢?问题1有一则饮品广告称:“本品纯属自然制品,不含任何化学元素”,你认为他说的对吗?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人体 物质 能量 来源于 食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