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优秀教案.docx
《咏怀古迹(其三)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怀古迹(其三)优秀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1页共 2727页咏怀古迹(其三)优秀教案咏怀古迹(其三)优秀教案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三)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尝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教学重点背诵诗歌,品尝语言,领悟情境教学难点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诵读、联想释疑、品读鉴赏教具器材多媒体教学过程补充课前抽学生背诵秋兴八首,检查学习及复习状况。一、导入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
2、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 800 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日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找寻答案。(板书)二、题解及背景介绍看到标题我们应当猜得出来,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第 2 2页共 2727页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昨天我们已经讲到,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旧动荡担心,诗人照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
3、感慨。三、听示范朗诵,学生正音并仔细品尝诗歌情感。(幻灯链接)明确诗歌风格:沉郁怨愤的感情。四、学生齐读,请学生结合注释,依据自己的理解复述诗歌主要内容。明确: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靠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相识昭君漂亮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五、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身世,理解诗歌。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读出主子公了么?(王昭君)2、对于出塞的昭君,多数人看到的是她沉鱼落雁的漂亮,而这首诗当中,你读出
4、了昭君怎样的心事?用一个词。(怨恨)3、昭君在汉元帝的深宫时,不过是个失宠的宫女,她风光出塞,做了千里草原之上最尊贵的国母,对于我们今日一般人的理解而言,她应当是草原逐日的千里驹上最华蜜的那个人,又何来怨恨之说呢?她怨什么?你是从那些诗句中读到的?第 3 3页共 2727页明确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家乡的幽怨。)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4、香溪水畔聪颖异样的那个女子,自从踏入宫门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这一生的孤独。毛延寿的一颗丧父落泪痣,让昭君做了三年冷宫人。然后,一纸和亲书,她的美便终老在了单于父子的怀抱“千载琵琶作胡
5、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怜悯。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深厚、幽怨的琵琶声!5、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起先并没有写她的怨恨,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又是什么?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化之姿。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两千多年前,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的确须
6、要巨大的志气和毅力,而这宏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毅的性格的象征。6、佳句鉴赏(这首诗歌当中,我认为有两句诗写得特别美,第 4 4页共 2727页我自己很喜爱,不知道有没有同道中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明确:“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环佩空归月夜魂明确: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化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剧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7、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
7、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明确: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昭君诗人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第 5 5页共 2727页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深厚怨恨)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厚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六、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起先并未干脆写,而是
8、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终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家乡,境况和昭君相像,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请我们轻轻地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想象长城外才盛开的那些芳香,想象风沙咆哮的沙漠下,骑马壮的英雄,还有那,夕阳下的青冢,望向家乡。(播放蔡琴的出塞曲)七、补充,鉴赏咏史诗的三步骤。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2、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看法?(体悟感情)3、这种看法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学以致用:西施滩崔道融宰
9、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西施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第 6 6页共 2727页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明确:1、崔道融的诗怜悯西施,为西施个人鸣不平,立意较浅。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时”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2、崔诗“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借景抒情、比方)刘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对比、反问)咏怀古迹(其三)精品教案咏怀古迹(其三)【教学目的】1
10、、感受诗歌的深厚感情,领悟诗歌主旨。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3、通过探讨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索。【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教学方法】点拨研讨式。尽可能找诗歌的精彩处与学生的爱好点相交汇的部位设疑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性感受与领悟。【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第 7 7页共 2727页一、导入新课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经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起先,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
11、咤风云,没有威严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剧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二、咏怀古迹简介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三、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索: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怨恨)四、赏析诗歌【点拨之一】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起先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宏伟的图景!山是群山第 8 8页共
12、 2727页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一般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化之姿。【点拨之二】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明确】引出歌咏对象昭君。【探讨】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宏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明确】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宏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震天动地。可
13、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白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毅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大巧若拙)【点拨之三】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明确】“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第 9 9页共 2727页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芜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
14、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诗解意)。“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好像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覆盖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每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伤!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探讨】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
15、和怨恨可言呢?【明确】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特别思念家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家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根据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终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无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第 1010页共 2727页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苦痛,也足以摧折人心!【点拨之四】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原委是怎样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明确】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因
16、课文有注释,可让学生讲,以训练其表达实力。)【点拨之五】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莫非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选择之劳都不愿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点拨之六】“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明确】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化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
17、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剧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难过?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第 1111页共 2727页【小结】自不待言,这两句与上两句前后呼应,交叉连接。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总之,对昭君悲剧的根源做了明确揭示。【点拨之七】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看法?【明确】“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似乎茅塞顿开: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恒久在诉说着
18、她不得生还家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厚、幽怨的琵琶声?【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起先并未干脆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终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五、朗读、背诵(体会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六、归纳寓意【点拨启发】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1、简介写作背景(为下文归纳寓意做打算。略)第 1212页共 2727页2、探讨、归纳。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
19、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明显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厚怨恨。昭君诗人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深厚怨恨)七、迁移扩展同样是“昭君出塞”的事迹,杜甫笔下的昭君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满腹“怨恨”的昭君,而在史学家翦伯赞和剧作家曹禺笔下,昭君却成了一个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义无反顾、欣然前往的巾帼英雄。请思索:若以“由昭君出塞想到的”为话题写一篇
20、作文,你准备选取什么角度来写?1、学生思索探讨。(前后四人一组,选代表发言)2、老师朗读例文:美女赌江山(原载语文学习第 1313页共 2727页年第期)八、课外作业:将上面的话题作文扩展成文。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深化理解杜甫在诗中的情感驾驭诗中所用技巧和手法2过程与方法:抓住诗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探究诗歌主旨3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探讨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索【教学重点】深化理解杜甫在诗中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尝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教时支配】一课时一、导入课前播放昭君出塞主题曲倾心相许。同学
21、们知道课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什么吗?昭君出塞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昭君出塞的悲剧也是历代文人经常咏叹的题材,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第 1414页共 2727页昭君诗之绝唱。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二、相关背景及解题1、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视频昭君出塞,以便更好地了解一下这首诗。2、解题接下来看一段名人介绍咏怀古迹的视频。三、美读诗文1、听视频朗读,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课件:视频朗读)要求:A 多媒体播放朗读,让学生留意朗读语调和情感,并与自己课前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B 明确诗歌的情感基调明确:诗歌基调:沉郁怨愤。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A、学生自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咏怀 古迹 优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