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热能 必修二其次章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一、教材分析化学能与热能是人教版中学化学必修二第2章第1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三项内1、理解并驾驭推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依据2、会推断吸热和放热反应3、驾驭吸热演示试验的基本学问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理解并驾驭推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依据2、会推断吸热和放热反应3、驾驭吸热演示试验的基本学问2实力目标:1、培育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2、培育试验操作和视察实力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1、培育学生爱好2、培育严谨化学的看法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并驾驭推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依据2、会推断吸热和放热反应难点:理解并
2、驾驭推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依据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基础班,有试验班,学生已有的学问和试验水平有差距。学生对于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依据感觉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应在讲解的同时辅以图示,反复强化,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依据方程式判放热吸热在驾驭规律后比较简单驾驭。五、教学方法1试验法:放热吸热试验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怀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打算1学生的学习打算:预习试验“化学能与热能”,初步把握基础学问及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2老师的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3、,课后延长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试验室内教学。七、课时支配:1课时八、教学过程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关系1、化学键与放热吸热反应的关系当拆开全部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汲取的总能量_(填大于或小于)形成全部产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时,为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之为_2、化学能与反应放热吸热的关系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汲取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确定于和相对大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改变通常表现为热量的改变,吸热或者放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如下: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3)以能量为纵坐标,画
4、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简洁示意图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试验2-2试验2-2仪器药品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现象玻璃棒的作用吸热还是放热反应2、(1)常见的放热反应:全部的燃烧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CO2+C2CO为吸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水反应置换出氢气缓慢的氧化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以下几个反应是吸热反应:Ba(OH)28H2O+2NH4Cl=2NH3+BaCl2+10H2O;CO2+C2CO;C+H2OCO+H2记住常见的吸热反应其它为放热反应留意: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需是-化学改变。某些常见的热效应:(a)放热:浓硫酸溶于水Na
5、OH溶于水CaO溶于水,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吸热:铵盐溶于水。(b)反应条件与热量改变没有必定的关系,既须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不肯定是吸热反应。九、板书设计化学能与热能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十、教学反思对于吸热放热反应的理论依据学生驾驭的不好,在教学中应留意教学方法和学法的探讨。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老师应当帮助学生相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关系。因此,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三个详细试验中学生对试验现象
6、和结论的描述,使其把握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进而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相识反应的吸热和放热的缘由,使思维具有全面性;最终借助能量反应过程图,增加学生的识图实力;同时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详细化。基于化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本节课采纳自热饭盒题材导入又以它结课,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利用化学学问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成就。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如何从感性化学逐步过渡到理性化学。 通过多角度的设问等开放性措施,让学生真心实意的参加课堂。学生参加的程度越高,课堂的实效性才会更好。本节课运用手持技术测量中和反应的温度改变,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不仅教会学生理解驾驭一些化学学问,还应着重
7、培育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以致用等实力。 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中学化学必修2其次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第1课时,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学化学必修2和选修4中均有支配,体现了学问生长与学习的层次性,在详细内容上要留意前后呼应与连接,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形态。学生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学问,在中学选修4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化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化学能与热能一节课是新课程中学教材中新增加的学问,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有
8、较高要求,是化学中物质改变与能量改变两条主线之一,是建构完整的化学反应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下一节化学能与电能学习的基础。 三、学生状况分析 1学问基础 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够制造新物质之外,还能够供应能量。知道一些详细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同时能够从化学键的角度去相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但是用定量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学生相对比较薄弱,因而这种学科思想须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培育。学生特殊渴望利用所学化学学问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以自热饭盒来作为课的起先和结束。 2试验技能基础 通过高一上学期试验课的训练,学生有肯定的试验视察和动手试验实力,但是试验现象的表述实力还须要提高。本节课在化学数字试
9、验室上课,将要用到温度传感器,虽然以前没有接触。但是在氧化还原的教学中,运用过电流传感器,因此学生对于仪器并不生疏。 四、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温度传感器的运用和中和仪器的运用;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主要缘由;驾驭化学反应是汲取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推断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试验,体验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通过从微观角度的分析,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计的运用,领悟用定量的方法去探讨化学问题。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10、感知能量转化,深刻体会到化学学问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建立能量守恒观; 通过试验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视察和思索的实力,让学生拥有自主获得学问的看法。 2开放性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从多个角度对化学反应为吸热还是放热进行相识;能运用归纳的方法对常见的反应进行整理。应用分类的思想对把反应分为吸热和放热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对试验操作和现象的描述过程中,如铝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思索为什么要做一个对比试验,以及试验现象描述要从物质改变和能量改变两个方面进行,提高试验的设计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通过运用温度计和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改变,学习运用化学技术手段来完成试验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1、目标:合理运用手持技术(温度传感器),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让现代技术进入试验室,使学生更加重视自我发展。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对于化学反应,依据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把反应分为吸热和放热反应。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吸热和放热的缘由及推断方法。 4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学生通过物质结构的学习,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断键须要汲取能量,成键放出能量。一个反应究竟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大小。学生的定量思想比较薄弱,计算实力较弱,且简单与运用能量推断混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缘由。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老师活动
12、 学生活动 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选用和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 一是演示试验:在铝与盐酸反应的试验中,为了得到该反应为放热的结论。设计了一个比照试验,以及运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改变。这为后面得出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供应依据,同时也培育学生用定量的思想来探讨化学。 二是学生试验: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是很难通过触觉感受到。因此本节课运用了温度传感器来测定盐酸与烧碱反应的放出的热量。通过数据的分析,学生能够充分感到现代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同时在运用中和热仪器时,从各个角度分析如何削减反应中热量的损失。 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问题 设计目的及作用 请同学们仔细视察
13、自热饭盒,说出它与一般餐盒的区分。 引起学生的爱好,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表达实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且得出化学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结论。体会化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如何证明反应中有能量的改变 让学生建立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不仅可以通过触觉来感知,还可以通过数据来说明。 可以从哪些角度推断一个反应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该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有哪些 利用分类的思想,对所学的反应进行归纳整理 利用所学学问对自热饭盒自热的缘由进行说明 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设计的理论(多角度的相识吸热和放热反
14、应)和试验两部分活动,都有肯定的开放性,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考虑和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理论部分,从微观角度(化学键)分析能量的改变,学生意识到化学中的能量可以通过定量计算。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简单得出相反的结论,这也是教学须要留意的问题。 试验部分,如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中和反应温度的改变, 少数学生只得出数据有改变,反应为放热反应。更多的学生意识到现代技术对于化学探讨的重要性。 5.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学环节 老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资源 教学意图 1 情 境 引 入 创设情境 【课的引入】请同学观看图片:展示图片自热饭盒自热饭盒原理示意图。请同学思索它与一般饭盒的不同之处 细致看图片
15、,思索,探讨。回答 外观上它有“两根线”,它还利用了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供应热能 自热饭盒的图片和结构结构示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化学与生活休戚相关。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表达实力。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有关系的思想 化学反应的应用 【讲解提问】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制造新物质,还能有什么用途? 【板书】化学反应的用途 学生总结:l利用物质改变制备新物质2 利用能量改变供应能源 培育学生的归纳实力,进入课题 2 实 验 证 明 试验感知反应中能量的改变 【演示试验】盐酸与铝片反应 【设问】1 铝片为什么需用砂纸打磨2 为什么须要用两支试管3 通过试验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分组试验】 酸碱
16、中和反应 讲解中和热仪器的运用和指导学生运用温度传感器。 【演示试验】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设问】:两种混合物为什么须要用玻璃棒搅拌,通过试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视察,描述试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得出试验结论 倾听,小组合作动手试验。测数据,分析数据 视察试验,用手触摸烧杯壁。思索与沟通。 学案相应的表格 两支试管,温度计,砂纸,铝条,mol/L盐酸 学案相应的表格 阅读教材 P34 试验2-3 中和热的装置,玻璃棒,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0.50mol/L 盐酸,0.55mol/L NaOH,两支量筒Ba(OH)2?8H2O,NH4Cl晶体,烧杯
17、,玻璃棒,玻璃片,蒸馏水 培育学生的设计试验实力(对比试验);希望学生得出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的结论;通过温度计的运用,培育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相识反应中能量的改变。 利用温度传感器,使学生体验探讨的过程和驾驭测定方法,同时培育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相识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希望学生得出上述反应汲取能量(同时依据前面两个反应现象和结论的描述,学生驾驭要从物质改变和能量改变两个角度描述一个反应 得出结论 【引导和设问】化学反应中除了物质改变之外,还伴随能量的改变。而能量的改变主要是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索,沟通,倾听。回答:化学反应中物质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要遵循能量守恒
18、建立能量守恒的观点。学会学问的迁移,从质量守恒迁移到能量守恒 3理 论认知 思索与沟通 【设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可以从哪些角度推断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或者放热反应? 思索,回答。从试验现象和微观的角度去分析 P32 其次段 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放热和吸热缘由的探讨 多角度相识反应是吸热,放热 【讲解与设问】各种物质都具有化学能,当物质改变时能量也发生改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推断反应吸热还是放热? 【总结及板书】推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方法 回答:除了从试验现象去推断;从微观(化学键)角度去推断:还可以从宏观(能量守恒)角度去推断; 学案 教材P32 第三,四段 从宏观,微观,试验现象三个角度推
19、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实例 【设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试验现象是什么?如何推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学生回忆试验现象;依据数据进行计算;观看图像,描述。倾听 给出H-H,ClCl,H-Cl的键能, 展示能量-反应过程示意图。 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相识反应的能量改变,培育学生的定量思想用图表的方式形象的说明反应放热的缘由 4 内化提升应用 归纳 【总结】 依据所学学问,对化学反应进行新的分类,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有哪些 思索,沟通 常见的放热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化合反应一般是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Ba(OH)28H2O晶体与NH4Cl的反应;分解反应一般是吸
20、热反应;C和CO2等反应 学案 进行学问的梳理,让学生养成新旧学问的联系 概念的辨析 【追问】反应条件(加热)与反应吸热和放热的关系 组织学生探讨: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质疑,探讨 学生举出详细的例子对概念的矫正 P32 学与问 观念的矫正,避开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 学问的归纳,梳理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讲学问,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归纳整理,记笔记 1、能量改变的主要缘由:旧键的断裂 (汲取能量)新键的生成(释放能量) 2、当E总(反应物) E总(生成物) 3、化学反应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改变,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改变 对本节课的学问进行提炼,帮助
21、学生形成学问网络。 学问的应用 【总结】请用所学的学问说明自热饭盒对饭加热的缘由(从试验现象,宏观,微观三个角度) 学生回答1 从它可以给食物加热说明发生的放热反应2 通过事实,说明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3 通过事实,说明反应物断键汲取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 自热饭盒的图片 应用化学学问能够说明生活中的问题,化学服务于生活,前后呼应,同时引导学生一种学习方法 六、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说明一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可以从哪些方面动身? 2铝与盐酸反应的试验后,为什么要做比照试验?通过这一试验,在今后的试验设计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发? 3通过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的改变,在试验中运用定量思
22、想探讨问题有何体会? 4. 反应条件为加热与反应是放热反应有何区分和联系? 5你认为用手持技术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有什么有缺点? 七、教学反思 1感性材料,理性分析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将学问与生活联系起来。自热饭盒图片的展示为同学供应了感性材料,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深化的理性思索。从生活中的事例去探讨反应放热或吸热的缘由,学生能够真心实意地参加课堂活动,这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充分提高。 2充分了解学生,细心设计“理解断层” 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老师应当照看不同水平学生的须要。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有基础性目标,又有开放性目标。当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说明放热的缘由时,他们求知的渴望便会产生和增
23、长,正如建构主义学者认为,认知失调会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 3教材的整合和学科思想的渗透 化学键的拆开与形成和详细的能量数值联系在一起,定量计算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汲取能量,又要从物理学的相对能量凹凸与能量的转化的视角去相识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最终还要将两套推断标准有机的结合在一块,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去相识反应的反应热,明显难度较大,尤其是两套判据的整合。我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整合,首先展示自热饭盒的图片,让同学们对反应的热量改变有一个初步的相识,然后将课本上的试验,提前到课始,让同学们干脆感受反应中的能量改变,在感性相识的基础上,产生探究、理解反应吸、放热缘由的欲望与冲动。接着提问:化学反应的实
24、质是什么?将化学键与能量改变奇妙地联系起来,通过详细数据,定量地说明了反应中为什么有能量的改变。接着转换角度,从物理学汲取能量、放出能量与体系自身能量的凹凸角度,绽开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与反应物生成物自身能量凹凸的探讨。在探讨过程中运用动画和图片的手段,分解步骤,介绍清楚明白,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做出推断,体现为学生着想的理念。 4思索 要培育学生多角度思索问题的实力,这须要老师平常在设计的问题上具有开放性。而对于同一反应,部分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和化学键的角度简单得到相异的结论,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如何去化解这个难点。 中学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中学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25、学问与技能: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阅历中也有丰富的感性相识。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学问之后,从本质上相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觉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索的实力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试验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和情感2、培育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看法本节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本节教学难点:1、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改变,从而建立起科学
26、的能量改变观。2、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探讨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相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探讨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重要意义。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生试验课本试验2-1思索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学生思索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挡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分组探究试验中不能用眼睛干脆视察到热量改变,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改变呢?学生思索探讨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试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试验步骤*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
27、觉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6mol/L的盐酸溶液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结论演示试验课本试验2-2学生活动学生视察试验现象并思索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2、为什么混合后要马上用玻璃棒搅拌?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学生探究依据试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试验步骤试验现象得出结论将晶体混合后马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潮湿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汲取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将粘有玻璃片的烧
28、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溶化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视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演示试验试验2-3酸碱中和反应试验要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试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在试验中要留意:(1)三组试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运用的仪器、外界环境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2)三组试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3)限制相同的反应时间。学生活动汇总试验现象和数据并列表比较。反应物及用量酸HNO350mL1mol/LHCl50mL1mol/LHC
29、l50mL1mol/L碱NaOH50mL1mol/LNaOH50mL1mol/LKOH50mL1mol/L混合前温度室温室温室温混合后温度t1t2t3结论HNO3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HCl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HCl与K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对试验进行归纳和概括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学生探究对试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本质分析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NO3+NaOH=NaNO3+H2O,H+OH-=H2OHCl+NaOH=NaCl+H2O,H+OH-=H2OHCl+KOH=KCl+H2O,H+OH-=H2O由此可见,三个
3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都是H+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所以,可提出推想,即中和反应都放热。由于三个反应中H+和OH-离子的量都相等,则生成水的量也相等,故放出的热量也相等(在上述三个试验中,温度上升的幅度接近)。概念引入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课堂小结热量改变是化学反应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些化学反应表现为向环境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表现出向环境吸热。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学反思 一、胜利之处 1、探讨学情,剖析教材,
31、整合内容 在初中的化学课程和生活常识的积累中,学生都能够了解能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有着亲密的联系,对于能源转化也并不生疏,但未能从能量改变角度相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在高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化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本次教学中考虑到高一学生现阶段未学习化学键等抽象概念,学生如何从微粒观、能量转化观、能量守恒观,去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改变本质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把握好必修与选修内容和教学难度差异就成为了本节课设计中始终贯彻的思想。为了突破重难点,本次教学对课
32、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巧设引入,激起爱好,导出主题 课程设计中利用“铝热反应”的老师演示试验,将特别直观、富有刺激性的现象火花四溅,红热的固体,带给学生“化学反应中伴随着光能和热能的产生”的观念。同时引入本节课主旨,并抛出疑问:“化学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吗?”学生思索试验视察的现象是否都符合全部的化学反应的规律,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3、知线明晰,符合认知,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程并未根据教材编排,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内容,将课程主线进行了整合(1)巧用对比试验,让学生思索发问 选取镁条与盐酸反应,Ba(OH)28H2O与NH4Cl反应试验进行对比探究,学生在“火热与冰凉”两重
33、天中感受化学反应能量改变,建立感性认知,自然而然发出疑问:“为何有些化学反应放热,有些化学反应吸热?”,让学生在试验中发觉问题,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欢乐学习。(2)利用微观动画,降低抽象理解门槛 如何让未学习过化学键学问的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从断键汲取能量,成键放出能量的角度说明反应放热或吸热的缘由,动画模拟就成了最好的教学手段。动画模拟H2和Cl2反应中将化学键的改变过程分成三部分,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断键与成键,并了解其中存在汲取能量和放出能量两过程。同时与初中学习的分子与原子学问相结合,既联系了原有的学问,降低了抽象概念理解的门槛,又提升了认知维度和深度。
34、(3)利用柱状图宏观分析,建立能量转化观,能量守恒观 建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关系和能量守恒理念,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从前教学中发觉,教材中的水能势能图学生能解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关系。利用柱状图的设计补差块,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相识到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和放出热量或汲取热量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既可能有能量的释放又可能有能量的储存,进而从能量的角度重新相识了化学反应过程。(4)精编习题,巩固学问,提升实力 小结和练习都经过了细心设计,涵盖本节课所学,强调了微观断键、成键理论分析和宏观能量相对大小这两个角度对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理
35、解。4、环节紧凑,讲练结合 教学中从感性相识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中,教学环节紧凑有致。在微观化学键角度分析和宏观物质能量角度分析上都在理论说明的基础之上增加一道例题。在微观分析中,通过H2和Cl2反应中断键和成键能量的计算,既能加深对微观动画的理解,又能供应数据支持,逐层铺设小台阶,使学生更简单接受。 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都分别回来两个探究试验,每次回来都是对理论分析的升华,加深对化学反应放热或吸热本质缘由的理解,也形成对能量守恒观的多次强调和应用,利于学生建立守恒观念。 5、注意学生化学素养实力、试验创新意识的培育 化学课程不仅教授化学学问,还应注意学生基本素养实力的培育,例如引入试验“铝热反应”
36、和两个试验探究,学生视察试验现象,总结描述,试验记录,展示试验报告等环节中培育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看,听,说,写”基本素养,培育学生探究精神。在描述氨气气味时,学生错误地描述为“臭”,这也是学生化学现象描述不规范的常见错误,我抓住此次教学时机给与刚好订正,规范学生化学术语。在探究试验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中会产生大量氨气,污染教学环境,我将试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既能将试验产生的氨气进行收集,也能使学生视察到气球微胀,导诞生成物氨气。改进的试验装置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也传递给学生科学创新的意识,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6、板书设计条理清楚 王永策校长曾说过:“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协助手段,
37、并非主要教学方式,不能只用多媒体,不写板书,只有两者合理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板书设计中钱晓英老师给与了我许多修改看法。最终设计出的板书保留了完整的教学重难点内容,层次分明,利于学生回顾所学。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讲授略多,放手不足。部分内容学生可以理解,并独立说出,但作为年轻老师的我,教学阅历还不足,在课堂上对学生实力还不够信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2、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对学生展示试验报告中出现的NH4OH写法上的错误,并没有刚好订正,这也是我本次授课最缺憾的地方。也说明白我在课堂教学把控以及对学生的关注度还有待提高。 通过这次参赛,我深刻相识到了自身教学仍旧有不足之处,相识到作为老师对教材深化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分析到位,才能改进教学,提高教学实力。 第26页 共26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