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业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 1 - 滨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016- -0 2020 年)一、十二五农业经济发展回顾 (一)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综合生产实力显著提升。我市仔细实施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土地治理建设、土地整治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共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398.8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0%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62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2%。大幅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依托两个全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和国家机采棉示范县建设,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我市粮食连年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2、。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80万亩,总产量310.35万吨,比2010年增加14.75万吨,增长5.0%;棉花播种面积131.9万亩,总产9.39万吨;瓜菜播种面积108万亩,总产323万吨,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3万亩。(二)突出典型带动作用,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我市始终把培育典型、争创示范平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时刻抓在手上。滨州市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滨城区、博兴县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邹平县、沿黄示范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沿黄示范区是我省唯一一家以黄河流域范围认定的省级示范区; - 2 - 博兴县、邹平县先后被认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5 家企
3、业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类示范企业,5 个乡(镇)、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先后认定了 100 多家现代农业示范园。这些平台的胜利创建对于拓展我市农业功能,促进农业由单独农产品生产向农牧结合、农商结合、生态观光旅游、文化休闲等多功能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市高效生态农业经济区发展的中坚力气。(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增加。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 425 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 4 家、53 家、372 家,均列全省先进行列。累计为我市农业龙头企业争取省以上无偿扶持资金近亿元,撬动企业银行贷款额度达到 20
4、 亿元以上。全市 64%的粮食、80%的棉花、90%的畜禽、72%的小枣、60%的鸭梨、15.5 万吨蔬菜是通过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增值后销售的,农夫来自于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收入占农业收入的比重已达到 60%以上。全市呈现出龙头企业、农夫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与农户四大环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对于推动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水平显著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增加。突出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监管模式,全力打造滨州黄河边,绿色农产品 - 3 - 整体品牌形象。全市 90 个农业乡镇办全部成立了监管工作机构,聘任了 5248 名村
5、级兼职监管员,初步构建起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平安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监管体系;市级、沾化区、无棣县、邹平县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均具备了检测 50 种以上农药的资质和实力;在全市认定了 55 个达到五要标准的蔬菜基地,面积达 12 万亩,其中有 29个基地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并纳入了市、县两级监控范围,基地产品年度抽检合格率稳定在了98%以上;各县区共成立农资配送中心 52 个,建立连锁门店1166个、直营店378个,占全市经营门店(2895个)的55.1%,基本实现了对高毒农药的可追溯管理;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 347 个,认定原料基地面积 332.2 万亩,占全市食用农
6、产品产地总面积的 41.89%以上,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平安县创建工作,目前我市的滨城区、惠民县和博兴县已被列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平安县,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监管实力和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市没有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平安事故。(五)农业科技支撑实力显著提升。中国(滨州)首届黄河三角洲农科对接洽谈会在滨州召开,来自全国 78 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全市 302 家农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共计 600 余人参与了本届洽谈会。共推出 356 项农业科技成果,签约 158 个合作项目,带动农业科技投入达12.8 亿元;仔细落实山东省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实施方案, - 4
7、 - 十二五期间,推广农业新技术 30 多项,培训农夫 30 万人次以上,建立示范基地 130 多处,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杂交小麦育种技术探讨取得新进展,由市农科院作物所担当的冬性、半冬性蓝矮败小麦不育种质创制项目顺当通过验收,省专家认为该项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全市企事业科研机构培育多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其中 7 个新品种通过山东省审定;全市整建制实施良好棉花项目,2015 年实施面积76.19 万亩,认证良好棉花籽棉 15.28 万吨;盐碱地开发利用在北部沿海盐碱地改良试验进展顺当,胜利试种水稻,海水稻引种试验取得成果,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探究了新途径;我市引进的新型保温材料日光温室在全省领先
8、推广;全国棉花害虫抗性治理、全省植保飞行器防治果树病虫害现场会、全国冬枣绿盲蝽绿色防控现场会在我市胜利召开,有100 多家植保合作社已胜利进入了商业化服务农业领域,全市统防统治面积达到 300 多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地力获得提升;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12316农业信息服务热线覆盖率已达到了 100%,博兴县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县,农产品电商营业额在不断刷新。(六)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实力显著增加。市政府出台了家庭农场示范场认定管理方法,认定了 52 个市级示范场。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2015 年底,全市96.4%的农村(社区)完成了土地确权登
9、记颁证工作,完成 - 5 - 了省下达的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目标。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135 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 24.5%。农夫负担监督管理接着保持高压态势,没有出现反弹。村级事务公开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动,全市 5248 个村全部实行了村务公开,4267 个村已完成专项审计;落实耕地地力、种粮大户、棉花良种、棉花价格和农业保险等补贴资金 25亿元;2015 年全市小麦、玉米、棉花的农业保险投保面积分别达到 241 万亩、282 万亩、74.8 万亩,投保率接近 65%。(七)资源环境得到有效爱护,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2012 年 10 月农业部在滨州召开全国秸秆循环农业现场
10、沟通会,滨州农村能源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和循环生态农业新模式在会上推广。滨州的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 90.86%。大力提倡增积增施有机肥,开发利用优质有机肥料,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耕地质量,通过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的应用,全市亩均农药运用量 1.003 公斤,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效限制了面源污染,资源环境得到有效爱护。通过各级评定,我市已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2 家,全国休闲农庄2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4 家、四星级示范企业5 家、三星级示范企业1 家,山东省休闲农业示范点3 家,评定滨州农家乐30 家。博兴乔庄镇打渔张薰衣草景观被农业部评
11、定为中国漂亮田园、 - 6 - 被省农业厅评定为齐鲁最美田园;黄河三角洲农业风情游被评定为全国十佳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二、十三五期间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四化同步发展方略,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必将为农业农村经济供应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其有利条件是:(一)农村改革稳步推动,为新时期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粮食、棉花、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丰产丰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广阔农夫自我发展实力进一步
12、增加,全市各级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农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带动作用。(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家、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探讨确定了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推动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政策、新举措。全党、全社会关切农业、关爱农夫,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深化农村改革的系列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激发农 - 7 - 业农村发展活力。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中心、省委 1 号文件对农
13、业农村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金融改革等领域长期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起先破题,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四)现代农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全市各级以深化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为重要抓手,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布局,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质量效益明显增加。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化,链条进一步拉长,产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趋势,农业作为一个完整产业链进入市场,初步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压力:(一)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提
14、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实现增收增效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农业土地租金、融资成本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提高。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粮、棉等种植业效益持续下降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变更。另一方面增收机制尚未建立,增收基础还不坚固,农产品生产面临自然、市场、质量平安等多方面的风险考验,实现农夫收入增长压力越来越大。(二)食品平安成为关注焦点,坚持产管并重,确保农 - 8 - 产品质量平安压力越来越大。当前,各级对农产品质量平安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食品平安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市虽然没有发生大的质量平安问题,但高毒农药、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除,平安隐患依旧很大。(三)外部环境趋紧,市
15、场竞争加剧,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实力压力越来越大。国际上,受国际政治形势、贸易爱护、汇率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农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在国内,兄弟地市竞相发展,我市农产品的传统市场不断被挤占,众多农产品优势被不断弱化,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实力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四)生产经营主体的整体素养和各类生产要素的质量相对不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压力越来越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自身生产经营实力、组织带动实力和市场竞争实力总体不强,难以满意市场竞争的要求。如何理顺各类经营主体之间、主体与农户之间的联结关系,规范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其规范化运营水平,是当前和今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三、指导
16、思想、基本原则、预期目标和产业布局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仔细领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心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市农业农村会议精神,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 9 - 和农村产权制度,创新科技等现代要素支撑体系;促进农业内部协调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升。要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创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目标,根据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优质化、品牌化的要求,建设国家粮食生产和环渤海、京津
17、冀、省会城市群菜篮子供应两大基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唱响滨州黄河边,绿色农产品农产品整体品牌,努力构建起集现代标准化生产、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基本原则 1.坚持敬重价值规律原则。在稳定粮棉菜播种面积的基础上,推动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坚持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确保舌尖上的优质。2.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突诞生态优先,爱护好现有农业资源,工程建设以改良土壤、完善重要基础设施、改善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为重点,确保重要生态区位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优先治理,
18、做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兼顾。3.坚持依靠科技的原则。坚持科技兴农,用现代技术改 - 10 - 造传统产业,提高粮棉菜生产的科技水平。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坚持稳步推动规模经营的原则。制定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农夫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种植结构,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预期目标 到 2020 年: 预料完成农业产值 280 亿元,年增长 4.0%;预料实现农业增加值 165 亿元,年增长 3.5% 。农业综合生产实力显著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80 万亩,粮食总产达到 340 万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经济 发展 第十 三个 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