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自然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自然地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自然地理)湘教版中学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资料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平安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相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
2、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记,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内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太阳黑子
3、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 自转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 恒星年(365d6h9m10s) 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4、。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假如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假如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间之间的回来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改变: 1)某时刻全球的状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旁边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旁边出现极夜现象
5、。 2)某地全年的状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改变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状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状况:北回来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来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来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
6、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来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来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推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推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来线,若
7、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来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确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心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心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推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1一
8、T2=N1一N2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心经线的地方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开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1.4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圈层 范围 特点 地壳 莫霍面以上 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
9、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地幔 莫霍与古登堡面间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渐渐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逝)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2022中学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2022中学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热带:
10、橡胶、椰子、菠萝、甘蔗亚热带:柑橘、荔枝、龙眼(湿桂圆)温带:梨、桃、苹果、甜菜高寒:青藏高原青稞降水:水多,种水稻;水少,种小麦。光照:长日照植物,新疆哈密瓜;短日照植物,塑料大棚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养分来源地形:平原,易于发展种植业,利于实现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三江平原机械化水平最高山地,发展畜牧业和林业(不易发展种植业,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可以保持水土)水源:河西走廊粮棉生产、南疆棉花生产、河套平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社会市场因素(确定性作用,确定类型、规模)交通,一般运输距离越远,单位运费越低;保鲜技术,农业生产技术;政策,政府补贴,供应技术支持等在自然和社会因素中,自然因素相
11、对稳定,社会经济条件多变,所以要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二、农业地域类型1、按发展阶段原始农业(贫困、落后的热带雨林地区):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传统农业(发展中国家):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桑基鱼塘)、地中海式农业现代农业(发达国家):种植园、现代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大牧场放牧业(美国农业地带、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美国、中国海南岛橡胶园2、按生产对象: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3、按投入多少:粗放农业:投入少,靠扩大土地面积增产集约农业(劳动力密集型、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投入多,靠提高单产增产4、按产品用途:原始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
12、混合农业(下表)农业类型特点原始、粗放、自给传统、劳动密集、自给现代、资金技术密集、商品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劳动力多,精耕细作据市场改变敏捷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轮作耕地状况不断迁移变换耕地、房屋稳定,持续耕种耕地、房屋稳定、调整经营生产动力人力人力、畜力机械生产技术靠自然凭阅历靠科技目前主要分布地区热带雨林(非洲、刚果盆地、南美亚马孙流域、太平洋岛屿)温带大陆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中国三北、东南半岛、印度、尼罗河、两河等文明起源地)西欧、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分布地区状况贫困落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无生态失衡、物种少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三、农业活动对
13、环境的影响对地理景观的影响:大部分地区由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对资源的影响:对森林看法,原始社会:采集、狩猎(涵养水源、调整小气候);农业阶段:障碍、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其次节工业区位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原材料、市场、运输条件、劳动力素养、劳动力成本、能源、环境条件、其它因素工业类型区位选择原则部门举例工业特点原料指向型接近原料产地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采掘业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高、产品运输成本低的产业市场指向型接近消费市场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汽车制造厂、石油加工厂、食品厂产
14、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高、原料运输成本低的产业运输指向型布局在沿海、沿港或铁路枢纽等交通便利的地区美国东海岸的钢铁工业、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加拿大炼铝工业、上海宝钢影响一个地区资源的开发程度;高效率运输系统使原料地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减弱技术指向型接近劳动者素养高的地区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一般服装、电子装配、制鞋、珠江三角洲的崛起须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动力指向型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冶金(炼铝或炼铜厂)、化学等重工业、电镀厂须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环境指向型注意经济和生态效益感光器材、电子厂、电影工业、慕
15、尼黑好的环境会吸引某些特定的工业二、工业地域工业联系生产上的联系:总厂与分厂的联系:汽车生产“上下游”的联系:上游工厂的产品一般是下游工厂的原料:钢铁工业、服装生产非生产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等;意义: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处理环境污染工业集聚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我国沿海地区多层建筑的标准厂房内,有服装、雨伞、鞋帽等工业共同利用交通:上海宝钢所在工业区、日本港口旁边的工业区共同利用资源:黄河上游的有色金属长廊、炼铝厂和砂轮厂都靠近铝土矿产地共同利用能源:克拉玛依石油城、黄河上游的有色金属长廊工业地域工业点:工业地域类型的基层单位,小城镇和乡镇的经济主体,例:济钢工业区:工业地域类型
16、的中心环节,中等城市经济主体,例济南东部济钢和炼油厂工业区工业枢纽:一般对应工业城市,例:济南、天津工业地区:多个工业城市,在经济协作区或全国工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例:沪宁杭等工业点、区、枢纽、地区在内外联系、经济作用强弱、工业部门多少、综合性大小方面逐级增加补充世界主要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欧洲西部工业区:工业化最早的地区,现代工业高度发达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核工业、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北美工业区: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微电子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中国工业区:大力发展海上航运、劳动力丰富、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加强国际合作大气污染企业:水泥厂、酿造厂
17、水污染企业: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大气污染、水污染企业:化工厂、炼油厂大气污染、固废污染企业:发电厂、钢铁厂无污染企业:服装厂、印刷厂、玩具厂第三节地域联系地域联系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一、交通运输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运费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马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敏捷,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水路: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受水文、气象条件影响大航空:最快捷的运输方式管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2、五种方式排序运量:水运铁路管道马路航空速度:航空马路铁路管道水运运价:航空马路铁
18、路管道水运3、选择最好的运输方式:“多快好省”原则运距,近:马路、铁路;远:航空、水运运量,大:铁路、水运;小:航空运费,高:铁路;低:水运二、邮电通信分类方式任务邮政通信交通运输工具实物(信函、文件、包袱)电信通信电磁系统信息(文字、符号、图像、声音、语言)三、商业环节:收购存储、调运、销售国际贸易:商品贸易、资本投入、劳动力和技术流淌,贸易比商业范围广四、交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水路交通与城市的兴起,影响城市区位和形态区位:江岸渡口和河流交汇处武汉、宜宾、重庆高一七班版权全部,请外班自重!形态外部:沿河呈带状、团块状西安:泾、渭河交汇;内部:棋盘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综合交通使城市多方向综合发展
19、,集中式团块状、分散状、多方向沿轴放射状木船时代:沿河发展轮船时代:沿江海发展铁路、马路使城市变更了城市沿江河分布的单一形式:沿交通轴发展,催生了新一代城市:石家庄、株洲(火车拉来的城市,京广、湘黔、浙赣)、郑州(京广、陇海兰新)受交通线路衰落而衰落的城市:大运输河淤塞,海运、铁路、马路发展,扬州、济宁运输河城市发展缓慢五、交通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商业网点区位:帆船、马车时代:河流、大道汇合处公、铁路时代:公铁路沿线和交通枢纽处2、商业网点区位改变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缘由: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实力受到很大限制;用地惊慌,缺少必要的停车场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处发展的缘由
20、:私人小汽车普及;高速马路;城市郊区快速道路网;城市郊区化 2022中学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2022中学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总趋势:持续增长特点:阶段性,工业革命以前: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增长加速;二战后:快速增长对人口增长起确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2、近代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模式特点分布举例利弊凹凸高模式高诞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人口再生产模式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人口增长快,劳动力足够人口年轻化,物质资料需求量大
21、,资源短缺,环境、就业、住房压力大三低模式低诞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英国、日本、德国(负增长)、新加坡、中国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养老费用增加,年轻人负担重过渡模式过渡接近或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土耳其、阿根廷4、中国人口改变模式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缘由,建国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口负增长(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灾难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经济水平高,补偿性生育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安排生育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人口滞后效应人口低速增长
22、阶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依靠于诞生率的下降(安排生育)其次节人口的迁移1、移动到肯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定居地的行为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变更)包括:人口流淌:短暂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人口迁移2、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产前)和城市向农村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发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3、特点国际:新大陆发觉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新大陆发觉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
23、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二战后,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人口迁移流向,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北美洲、大洋洲:始终是迁入;亚洲、非洲:始终是迁出国内:迁移的最干脆缘由是:移民支边、斗争和自然灾难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缘由是斗争清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缘由是经济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缘由是安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淌频繁,规模加大4、缘由:经济缘由(主要因素):例如,三峡移民(开发性移民)政治因素:政治迫害(乌干达)、斗争(巴以斗争)、国家有组织移
24、民(移民戍边)社会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卑视(印第安人)、文化传统(中国饮水思源)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差异、环境恶化(爱尔兰水灾移民)其他:家庭、婚姻:男女婚嫁、两地分居5、性别、年龄:男性比女性易迁移,年轻人比儿童、老人易迁移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定义:养活的最大人口数(生存)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确定,木桶效应)、经济等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世界100亿,中国16亿合理人口容量,定义:养好的最大人口数(发展)影响因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本国自然资源:正
25、相关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科技发展水平:当多开发的资源大于多须要的资源:正相关;当多开发的资源小于多须要的资源:负相关贫富差距:负相关 中学地理睬考复习提纲(湘教版) 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必修2学问结构 第一章人口的改变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确定因素:、 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 2、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发达国家增长(如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增长(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3、人口问题: 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我国的人口问题: 4、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特点:诞生率,死亡率,诞生率 分布地区: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落 传统型: 特点:诞
26、生率,死亡率,诞生率 分布地区:广阔的发展中国家 现代型: 特点:诞生率,死亡率,诞生率 分布地区:多数发达国家 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目前仍处于型转向型的过渡阶段; B、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从型向型的转变。 二、人口的迁移 1、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是: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迁移缘由:经济发展不平衡 2、我国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前,主要由沿海迁到边疆 迁移缘由:受政策影响(国家有组织、有安排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迁移缘由:经济发展不平衡 3、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的影响: 利:人才流入,供应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弊:就
27、业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惊慌等 对迁出地的影响: 利: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减小 弊:人才、劳动力流失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如经济发展,就业机会等 政治因素:如政策、政治变革、斗争等 社会文化因素:如宗教、民族等 自然环境因素(生态因素):如气候、水、土壤、自然灾难等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指环境所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 指根据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阻碍将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
28、因素 资源状况(正比)主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正比)影响资源开发数量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反比)影响资源消耗数量 地域的开放程度(正比)影响区域外资源的输入 会考示例: 1图1中人口诞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是 甲乙丙丁 2图1中简单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是 甲乙丙丁 3人口合理容量 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等同于人口容量等同于环境承载力 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其次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内部主要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2、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3、工业区:一般位于城市外围,多靠近河流、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地带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缘由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每块
29、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情愿付出租金的凹凸) 影响地租凹凸的因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交通便捷程度(交通更加达,地租越高) 2、历史因素: 早期功能分区的持续(如北京故宫) 3、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种族等(如唐人街) 4、行政因素: 政策、城市规划等 三、城市的服务范围特点:(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人口规模) 1、小城市级别低,服务种类,服务范围; 大城市级别高,服务种类,服务范围。 (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 2、等级高的城市数目,相距较;等级低的城市数目,相距较。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四、城市化 1、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向
30、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 3、世界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较高,大都进入后期成熟阶段(出现现象)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较低,多数处于初期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出现现象) 世界城市化整体进程: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发展中国家是主体)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问题: 、 生态问题: 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削减 社会问题: 住宅惊慌、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 5、缓解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改善城市交通(照实行公交优先政策等)和居住条件 爱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创建生态城市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五、地域文化
31、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会考示例: 1北京王府井大街、方庄小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分别属于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下列各组城市(卫星城)中,从城市等级上可以看出服务范围不同的一组是 A.顺义昌平B.上海北京C.长春哈尔滨D.北京通州 3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缘由是 A我国人民的素养还不够高B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C我国城市建设的阅历还不足D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包括光照、热量和降水) 地形:平原相宜发展;山
32、地相宜发展 2、社会经济因素: :确定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 科技水平(包括机械化、农药、化肥、冷藏保鲜技术、培育良种等) 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 、 三、现代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1、主要作物及农产品:小麦、羊 2、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气候温柔潮湿;地形平坦;水源足够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袤;机械化水平高;政策支持(实行“牧者有其地”的政策) 3、主要特点: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四、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1、主要作物:小麦、玉米 2、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地势、土壤、气候温柔,降水丰富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市场,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地广人稀 3
33、、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五、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例 1、主要农产品:牛、羊 2、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气候温柔;草类茂密,草质优良 社会经济因素:距海港近,交通;市场;土地租金低廉;地广人稀 3、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六、乳畜业以西欧为例 1、主要农产品:牛奶及其制品 2、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气候温凉、潮湿,相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3、主要特点: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四周 七、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地区:亚洲季风区(东亚、南亚、东
34、南亚) 2、主要作物:水稻 3、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的气候,相宜水稻生长;地势,相宜水田管理 土壤;浇灌水源足够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历史悠久,人们宠爱吃大米 3、主要特点: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单产高,但商品率;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水利工程量大 八、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生态问题: 森林、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 2、污染问题: 农药的运用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会考示例: 1.读图9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 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人口104万。20世纪80年头以来,寿光市快速成为远近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销往国内外市场。
35、 寿光市采纳了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70万亩,年产蔬菜30亿公斤。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运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肯定影响。 (1)从纬度位置看寿光市地处五带中的带;从海陆位置看寿光市位于大陆岸。该地属气候类型。 (2)分析图9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答出三项即可) (3)依据资料和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答出两项即可) (4)分析所给信息,说出寿光市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 2.农夫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影响因素主要
36、是 政策市场交通技术 3.有关季风水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优势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4.影响昆明花卉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地价、政策等 留意:原材料(如矿产、农业初级产品等)、动力(如煤炭、电力等)需依据详细状况分析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 二、主导型工业类型 工业类型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制糖业、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
37、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接近市场 动力指向型工业须要消耗大量动能炼铝厂等有色金属冶炼接近火电场或水电厂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须要投入大量劳动力一般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等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集成电路、精密仪表、卫星接近高等教化和科技发达地区 三、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改变 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A、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渐渐; B、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渐渐; C、工业对劳动力的要求提高; D、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的吸引力; E、信息通达性对戒工业区位的影响加强 2、环境状况对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之一
38、 3、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四、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 1、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生产联系):上下游关系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空间联系):共用基础设施和资源 (二)工业集聚的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三)工业地域的形成 1、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 2、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以工业联系为基础,共用空间,基础设施和信息。 3、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可形成工业城市。 (四)四者关系: 导致形成发展为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 五、工业分散的缘由: 充分利用不同
39、地区的区位优势 六、传统工业区 、代表:德国鲁尔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等资源 、特点: 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代表工业: 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存在的问题: 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峻,世纪年头起先衰落 七、德国鲁尔区的探究 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足够的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便利的水陆交通广袤的市场劳动力丰富 2、鲁尔区衰落的缘由: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污染严峻,交通拥堵,用地惊慌 3、鲁尔区的治理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
40、和工来布局(合并和技术改造,产业转移,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旺盛经济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优化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产业) 七、美国“硅谷”工业发展 、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美丽 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柔潮湿) 有高等院校,是全世界人才高地 便捷的交通 军事订货,市场稳定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的学问和技能(高素养人才)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探讨开发费用高 产品面对世界市场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方式特点 突出优点突出缺点 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连续性好,长途运费较低建设投资大、成本高
41、 马路机动敏捷,适应性强运量小,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量最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最慢、连续性差 航空速度最快,效率高运量小,运费最高 管道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敏捷性差,设备投资大 二、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生物等 社会经济因素(确定性因素): 经济发展、科技、社会(国防、民族团结)等 三、交通运输布局及其改变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线发展,聚落发展速度 2、交通线衰落,聚落发展趋于缓慢甚于停滞 3、聚落沿交通轴发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四、交通运输布局及其改变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布局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于平原地区 2、商业网点分布以市场最优为原则: 分布在有大量消费人口的地区 3、商业网点分布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马路沿线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时期人类思想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时代崇拜、依靠自然人地基本协调 农业文明利用、改造自然对抗性增加,环境遭到破坏(科学萌芽) 工业文明“折服自然”人地冲突日益尖锐(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后工业文明谋求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实质:发展问题 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按类型分为: 污染问题: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