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共 4 页第 2 页共 4 页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认识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重点难点);2.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及进行实验探究;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情境导入情境导入:【趣味实验】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试猜想:装置 A 产生的现象是AB原因是装置 B 产生的现象是原因是自主探究自主探究:知识点一:知识点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根据课本 P3
2、0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步骤:1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2 向烧杯中分别加入 NaCl、NH4NO3、NaOH 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实验记录记录: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NH4NO3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小结】【小结】请结合实验,阅读 P31第一段内容。溶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扩散:热量;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结合成水合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热量。大多数物质溶解于水时,Q吸Q放,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如:、。NaOH 固体、浓 H2SO4、CaO 等溶于水时
3、,Q吸Q放,溶液温度。固体 NH4NO3、NH4Cl、KNO3等溶于水时,Q吸Q放,溶液温度。随堂检测:随堂检测: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啤酒B.矿泉水C.汽水D.液氧2.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烧碱C食盐D熟石灰3.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清纯的井水B.淡化的海水C.净化的河水D.实验室配制试剂用的水4.分别将 NaCl、NH4NO3、NaOH 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明显降低的是。5.在蔗糖水中,溶质的微粒是,在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溶液 形成 教学 设计 第二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