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古诗两首教学反思.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详细,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安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爱好。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索、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主动参加和全程参加。在教学中,适时地支配自学环节,激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沟通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
2、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老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之后,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爱好,所以许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美丽,想象丰富。但依旧有一小部分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我想这种差异是很难消退的,只要每个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算是比较胜利的了。 峨眉山月歌的学习也参照了上面一首诗的学习方法,在自学的基础上质疑、解疑,理解了诗意。然后重点抓住一二两行诗句让学生想象描写
3、的景色,书面写下来。这样的教学比较敏捷,学生也能激发想象力和创建潜能。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的教学始终用这样的模式:诵读诗歌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孩子们的预习也打算得非常充分,课堂沟通的时候,也很热情,诗歌的节奏,诗歌中字词的意思,对诗句的理解,同学们都是通过自主学习或课堂探讨习得的,课堂上我只点拨了几处难以理解的地方,如望洞庭中的“镜未磨”、“白银盘”、“青螺”;峨眉山月歌中的“半轮秋”、“流”、“君”、“下”。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但怀疑的是做习题的时候孩子们有些一知半解,特殊是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出现了两种状况:一是自己不能组织连
4、贯穿顺的语言说清诗句的意思。二是题目的形式一变,就无从下笔。如补充习题上有一道题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后问:读着这个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就不懂得变通,很僵硬地把诗句的意思写了上去。现在细细想来,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得益于他们购买的参考书籍,而并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特殊关注的一点。 1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课文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春雨、春晓。据我了解,几乎全班的学生都能娴熟背诵春晓。然而,古诗的学习,仅仅做到娴熟地背诵那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绽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丽。”所以
5、,学习古诗,老师应带领学生从感性相识走向理性相识,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去。 读诗题,我们就感受到了无限盎然的春意。如何让学生流露出对春雨及春天的宠爱之情呢?张若田先生说:“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古诗词的教学更应以读为本。”课堂教学中,老师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把全诗读正确流利。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词,借助插图引领学生逐句诵读领悟。读第一首可抓住“好”、“知”、“当乃”、“润”、“潜”、“细”、“无”等字提示学生留意;读其次首抓住“不觉”、“到处”、“啼鸟”、“多少”等词语让学生读好。 本以为二
6、年级的孩子想象肯定非常好玩,可是说话练习中发觉很多孩子思维定势了。可能是设计的练习框住了他们的思路了吧。 4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入诗境,品诗情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学生的特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备的艺术形式”的诗歌,最能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的便是“诗境”! 一、悟情 课文所选两首诗明白如话,但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诗人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之遗恨;对儿子没有别的叮嘱,却只吩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知他。这是何等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
7、诗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激烈不已,不仅仅是因为自己从今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悲苦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今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由此可见,陆游的“悲之切”和杜甫的“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剧烈的爱国之情。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不怜悯感,培育、涵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自悟 本课的两首诗在语言上并没有什么难懂之处,所以,依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依靠工具书查阅注释,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诗意。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让学生说说杜甫“喜欲狂”的缘由是什么,从哪些词语和诗句看出杜甫的兴奋、喜悦。再如示儿一诗,让学生初读诗句后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8、是从哪些词语、诗句中能够体会到的,等等。 三、读背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古代诗歌语言,体验诗人情感,培育学生语感,进行语言积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25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自主学习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第七册中支配的最终一课古诗两首,作者分别是宋代的王安石和唐代的柳宗元,两首诗皆为传诵千古的名篇。教学古诗,还是和原先一样,先预习,再以学生自学、沟通自学成果为主。 一、预习 还是要求孩子们尽量自己自学,根据提出的要求一步步完成,古诗预习以理解字词和诗句为主,可参考各种资料,有不能完成的可以作个记号,待全部预习完,可回过头来再思索。提出“尽量自己解决”这样的要
9、求,主要是希望孩子们养成自己思索、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合作学习 课堂中应当有孩子们的思索、沟通、合作、探究的火花。这两课时,我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孩子们,首先沟通预习状况:字词意思、诗句意思、生字笔顺、生字组词。有不明白的我进行引导、说明。最终给孩子们腾出一些时间,让他们对字词意思和串联起来的诗句意思进行消化。 在理解的过程中,发觉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对新年的新气象有自己的理解,对江上雪景有自己的描述,总的说来比较顺当。但是少数孩子对古诗字词的理解还不够敏捷,还不会瞻前顾后进行理解。 3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反思 山行与枫桥夜泊这两首古诗学生早已能背诵,通过各种渠道也基本能理解
10、古诗的意思。但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激发学生情感。课堂上,我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使图文比照了起来。先让学生看清图,也就更能理解了“石径斜”、“白云生处”、“枫林”和“红于二月花”等,看着赏心悦目的美景,诗人便停下脚步驻足观赏了。学生很简单体会到诗人的那种喜悦心情。再引导学生看其次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调和形态完全不一样,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然后再来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一喜一悲,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这时,我适时地点拨:环境的烘托,也能够反映出人物的心境。接下来,再来读一读山行,你能想象出那副画面吗?(曲径通幽、白云
11、飘渺、红叶似火)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枯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最终,让孩子们通过高声吟诵,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诗歌带给他们的快意!我想:绵绵诗情也会像一股溪流涌进孩子们的心扉吧! 20.古诗两首说课稿 池上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好玩味。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躲藏行踪,闲情逸致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
12、娃娃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学问实力及学情发展动身,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绽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欢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品尝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躲藏迹”等词
13、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育学生感知语言的实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视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尝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探讨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尝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指导学生采纳自读自悟合作探讨想象沟通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共享。 2
14、、导入:今日,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出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视察课本插图,图文比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察指导。 3、检查自学。 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巧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躲藏。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
15、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懂诗句 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觉,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晰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观赏诗美。 1、读诗 学生练读。 评价指引: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淘气、天真。 有感情朗读 2、说诗 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情愿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共享吗? 学生练说。 老师引导指引。 “偷采白莲回
16、”“不解藏踪迹”等。 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智、淘气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微环节,表现了纯真美妙的童趣。 3、写感受 提出问题。 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一两句也行/ 沟通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沟通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娴熟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
17、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开 小儿垂钓说课稿 说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进入古诗那美丽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老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敬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会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18、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行言的意境是个难点。老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爱好、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育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育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日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吸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说教学目标: 1、相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慧
19、与机智。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慧与机智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打算:生字卡、挂图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日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老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四周草木茂密,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愉快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兴奋地蹦出了水面,正热忱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挚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相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挚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
20、生自由读生字,老师巡察。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爱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沟通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挚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嬉戏:送小鱼回家。 假如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慧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
21、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老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订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用心学钓鱼的
22、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老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细致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老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老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老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仔细,纹丝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密,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用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
23、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仔细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纹丝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澄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渐渐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觉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假如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用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老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
24、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老师端详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慧的孩子,既使沉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打算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好玩的小诗自己读-读。 2
25、、把这首好玩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日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好玩的诗,还相识了一个聪慧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挚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挚友听。 (3)演:依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说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仔细用心) 教学反思
26、: 4.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中国人历来是喜爱春的,多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春的印迹。本单元的课文可谓是多彩的春天。在古诗两首中也支配了这两首关于春天的诗,呈现了春的多姿多彩。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致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开心心情。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育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目的,也是理解的手段。因此,在教学古诗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发觉。 在指导学生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通过看图、查字典、小组探讨等方式让学生
27、读透诗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春日的漂亮。再品读诗歌的三、四两句写了什么内容?看看诗人是围绕哪个字绽开描写的,由于学生有了肯定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所以一眼就找到了诗眼“乐”,也就能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了,也就能够有感情地背诵了。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附反思 教学目标 1、相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小挚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挚友一样也特别喜爱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日
28、老师就和小挚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精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二、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留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三、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留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自由记生字。 2)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方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
29、眠 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四、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 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漫步 五、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视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留意必需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5.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今日一节课,学生们把两首古诗轻松地学完了,我和孩子们同样享受着提前完成任务后的愉悦心情。 本节课,我按着“学程导航”的教学设计,在课前支配了学生预习,让学生结合前几天的晨诵
30、把诗歌背出了。另外也让他们尝试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有了这样的预习基础,这节课上,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学通过与伙伴沟通、碰撞来理解诗句,体会意境,效果还不错。 主要环节是这样的:课始,和学生们一起回顾了学习古诗的几个环节,并板书在的黑板上: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读诗文,勤积累。接着,小组合作,沟通自学心得,倾听组内同学的发言,相互补充完善自己的相识,第三,提出怀疑,大组内沟通。最终,拓展背诵,深化相识(与春天有关、描写儿童的诗句)。 反思: 我们的学生不是以“零学问”状态走进课堂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点滴收获,走进诗歌,也找到了和诗歌进行沟通的物质打算。假如老师以为地
31、霸占课堂,学生哪里还有自由度,哪里还能散发才智,成就生命的成长的呢。 作为老师,应当多考虑些为学生学习做打算的学问,一味的授予,他们还不肯定接受得了。 古诗两首教后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这两首诗有着诸多的不同,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内心无比剧烈的爱国之情。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通过写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迫还乡的心情来体现;示儿则通过诗人临终前的牵挂“但悲不见九州同”来表达。一喜一悲,难以掩饰的是杜甫和陆游拳拳爱国心。 对于古诗教学,理解诗意是重点,感悟诗情是难点。如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化地体会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宏大诗人,课堂上第一个环节
32、让学生依据收集到的资料介绍杜甫或背诵杜甫的诗。在学习其次句诗句“初闻涕泪满衣裳”时,我引导学生联系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比较一下这两个“泪”的不同,从而知道这是一种喜悦的泪、悲喜交集的泪、喜极而泣的泪。在沟通“却看妻子愁何在”这一句时,我还是引导学生同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进行对比理解:从今以后,不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可以家人团聚,尽享安详的生活。在读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从剑外到洛阳的千里迢迢,想象诗人的思绪。再用李白的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体会诗人的归心
33、似箭家乡就在眼前,美景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看到了一个悲喜交集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纵酒的杜甫,归心似箭的杜甫。收复失地的喜讯让诗人多年的沉郁一网打尽,喷薄而出,写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剧烈的爱国之情。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学反思 本课两首五言绝句锄禾、悯农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夫的深切怜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我分以下三步走: 一、借插图初步读懂古诗 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课始,我出示了插图,让孩子们视察图上的内容,说说图上画的农夫劳动的情景,再多遍诵读
34、古诗,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并告之从哪里读懂得。这样一个环节,不仅培育了孩子们的视察实力、思索习惯,同时也比较清楚地了解了孩子们驾驭学问的程度与水平,便利后面的教学。一部分孩子很敏锐,他们从图和古诗中很快就明白了第一首是写农夫伯伯种粮食的劳动场面,从日当午、汗滴、辛苦等词看出,其次首诗也写了农夫伯伯的劳动,从春种、秋收等词看出。从孩子们的回答看出,孩子们虽小,但不乏有思索分析的实力,当然不全面,体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开端等于胜利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体把握,加之后面的细细体会,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表扬了孩子们,同时,告知他们,以后遇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看看图,再读读
35、古诗,这样就能渐渐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二、析字义具体了解诗意 析字义具体了解诗意,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对于古诗的真正理解,必需从字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诗,然后从题目起先,让孩子们进行理解。我对孩子们说:反复读读,逐字理解,允许你们猜,看谁猜得准!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明显很兴奋,从题目起先,在我的提示下,通过反复读,逐一猜着。每一次我的确定,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动力。就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上猜着,然后又将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装,诗意渐渐变得明朗,每一个孩子都像是打了胜仗的勇士,课堂充溢了激情。为了巩固诗意在孩子们心中的印象,我们又玩起了诗意大比拼的嬉戏,还是照老规则,六个小组进行竞赛,看哪个组
36、能将意思说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语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班上总共也只有34个孩子,所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参加不是难题。最终,又让同桌进行了过关,每个孩子都完整地将诗意说一遍。 三、讲背景体会思想感情 光理解了诗意,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孩子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于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让他们体会到尽管农夫们一年忙到头,但是换来的还是凄惨的命运。接着,我问孩子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孩子们都说农夫伯伯太辛苦,太可怜了。我又问:我们平常该如何做呢?孩子们表达了要疼惜粮食的决心。最终,我让孩子们再次朗读这两首古诗,再次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诗人对农夫的怜悯。 古诗
37、两首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酷爱,对安静生活的憧憬。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出示两首诗歌。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 复照青苔上。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自由读两首诗,要求把字音读正确。 (四)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正音。 (五)简介作者。 (六)比照译文,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七)检查诗意理解状况。 1 字词。 空山 但 人语 返景 深林 复照 朝 辞 白帝 轻舟 万重山 2每句话的意思。 (八)感受诗情。 1鹿柴写的是哪里的景色?这里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 3作者在早发白帝城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感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十)尝试背诵。 20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第29页 共29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第 29 页 共 2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