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ICAM-1的变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ICAM-1的变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ICAM-1的变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的变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 me, ACS)患者外周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_1(sICAM_1)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纳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4例ACS,42例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 者及36例比照组的外周血浆sICAM_1水平。结果 ACS组sICAM_1水平显著高 于SCHD组和比照组(P0.01)。SCHD组sICAM_1水平与比照组比较(P0.05),亦 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炎症参加了ACS的发病机制,sICAM_1水平的凹凸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亲密相关
2、,参加了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裂开的病理过程, 机体可能通过上调sICAM_1表达而促发ACS。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细胞间粘附分子;可溶性细胞间粘 附分子_1 中图分类号:R543.3 文献标识 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8)03_0180_02 sICAM_1作为一种炎症反应调整分子,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因 子1。本文采纳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54例ACS,42例稳 定性冠心病(SCHD)患者及36例比照组的外周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_1)水平, 探讨ACS患者sICAM_1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
3、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在本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的冠心病(CHD)患者9 6例,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4.59.1岁。CHD患者分为两个组 ,ACS组54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9例;SCHD组4 2例。比照组为同期来本院参与体检者:无CHD病史,心电图检查无缺血性变更。其中男21例 ,女15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7.89.3岁。解除未限制的高血压、感染性疾病, 甲状腺疾病,风湿性疾病、肿瘤、全身免疫性疾病、严峻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热及应 用炎症抑制药物如非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类
4、固醇和鸦片类药等的患者。各组年龄、性别、吸 烟史、血压、体重指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全部探讨对象均于门诊当日或入院次日(24小时内)采集空腹肝素抗凝静脉血5m l,ACS组则在7天、14天早晨空腹再取静脉血。35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保存于70 冰箱待测。采纳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sICAM_1,其试剂盒为奥地利Bender公司产品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血脂等其他生化指标同时完成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采纳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间 的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冠状动脉 综合征 患者 外周血 sICAM 变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