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调整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课堂常规.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有效地调整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课堂常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地调整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课堂常规.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效地调整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课堂常规。有效地调整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课堂常规。1.“听”是直接用“耳朵”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1)听清每节课的要求;(2)听明白知识引入及其形成过程;(3)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老师对重、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难点要在听课中弄明白;(4)听懂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课后要做好小结。当然,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方法防止“注入式”、“满堂灌”,掌握讲授新知识的最佳时间,使学生听后有效,达到听课的根本目的。2.“思”是指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没有发动起来,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
2、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2)深思,即追根溯源,大胆提出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会“思”才会“学”。3.“记”是指学生做的课堂笔记。初中生一般不会合理地做课堂笔记,通常是老师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把“抄”代替了“记”,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同学笔记虽全,但收效甚微。因此,老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指出:(1)记笔记要服从听课,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疑点、记解题方法和
3、思路。(3)记小结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白“记”是为了“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这一主要环节达到较好的境界。4.“写”指学生作常规性作业。教师指导学生:(1)能每天课后先阅读理解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2)其次,再独立地完成作业,并按要求书写规范、表述清楚。(3)最后,对本节课堂内容做知识小结,写出自己的体会或后记。调控学生的运算问题,就是提升学生运算的合理性、准确性、简捷性。调控学生的运算问题,就是提升学生运算的合理性、准确性、简捷性。初中课程标准中就说到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效地 调整 学生 数学 学习 中的 课堂 常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