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曹冲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曹冲称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曹冲称象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针对这一语文要素,教学的策略是: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谈体会;通过比较,谈自己的想法。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词句,尝试讲解并描述课文内容”。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心情改变为脉络,用上“得意、难过、满足”三个关键词来讲这个故事;一封信要求学生把其次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口语交际”借助学生已有的活动和阅历,要求能按肯定依次说出自己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并把听的要求也融入其
2、中:留意听,记住主要信息。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支配的是写写自己喜爱的玩具。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留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育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育书面表达的爱好。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曹冲称象 2 讲解并描述了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方法的故事。1.相识本单元55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生字,会写32个词语。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指定的词语写句子。4.能借助关键词句,试着讲讲故事。5.能针对
3、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玲玲的画 2 讲解并描述了玲玲画好的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上小狗,使整张画看上去更好的故事。一封信 2 讲解并描述了露西惦念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妈妈睡了 2 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口语交际 1 介绍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 1.能根据依次说话,把主要意思说清晰。2.培育学生留意听的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记住主要信息。语文园地三 3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相识11个生字,了解动宾短语的结构特点。2.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3.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4.写写自己喜爱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
4、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5.学习制作积累卡,沟通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6.积累古诗小儿垂钓。7.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灵英勇。 4曹冲称象 1.相识本课“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生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习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究竟”等词语表达的意思。3.探讨沟通“为什么曹冲称象的方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慧才智,学习曹冲擅长视察、勤于思索、大胆表达的品质。重点 借助课后习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难点 探讨沟通“为什么曹冲称象的方法好”,
5、感受曹冲的聪慧才智。 1.识写生字 本课共有14个会认字,学习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看图识字的方法识记,借助“秤杆、秤钩、秤砣、称重”的图片,来相识“称、杆、秤”这三个字;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如“岁=山+夕”;可用字串法识记,如“柱”,拓展识记“木字旁”的其他生字。对汉字的书写进行归类,指导好左右结构的字该如何写,如“称、柱、杆、秤、做、站、船”等。 2.阅读理解 留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为什么曹冲称象的方法好”,感受人物形象。3.表达运用 尝试运用“先、再、然后”等词语,说清晰曹冲称象的步骤。4.试验
6、操作 课堂上动手操作,现场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利用装好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秤等,依据曹冲称象的步骤,进行试验操作。在现场演示中,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学问,形象直观地体会曹冲称象方法的奇妙。 1.预习提纲 (1)搜集与大象有关的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初读课文,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3)再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猜想:课文写了谁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曹冲称象方法示意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相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称、秤、柱、杆”这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称秤、一杆秤、重量、果真”等词语,会写“称象、柱子、秤杆、
7、一同”等词语。培育识字写字的实力。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体会“才、究竟”等词语表达的意思,初步了解“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一、谈话揭题,激发爱好。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大象有多重吗?人们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 2.探讨:学生沟通课前收集的信息。3.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从课前收集的资料知道了一头大象的重量,沟通出了这么多称大象体重的方法,看来,同学们都是擅长学习的孩子。你们刚才提到的方法都用到了先进的仪器,有的方法甚至提到了飞机,可是,古时候的人们没有飞机、吊车,该怎样称出大象的体重呢?三国时魏国的丞相曹操,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板书:曹冲称象) 4
8、.读课题,相识生字“曹、称”,理解词语“称象、重量”。围绕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称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贯穿义务教化阶段的重要内容”,课题“曹冲称象”包含了要求会认的字,也包括要求会写的字,扣题导入,引导学生通过沟通有关大象的资料,帮助他们了解有关大象的学问,让学生相识到古时候“称象”的不易,为他们感受曹冲的聪慧才智,学习曹冲擅长视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做铺垫。二、初读感知,总体把握。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状况。(1)看图识字。课件出示 一杆秤 (2)指名读。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9、如“一杆秤”中“杆”的读音是第三声。(3)齐读词语。(4)指导书写“称”“秤”。视察这两个字的结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都是“禾”字旁。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同桌互评,老师点评。(5)组词,区分“做”的形近字。做( ) 作( ) 故( ) (6)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驾驭读音。3.沟通汇报预习所得,读好长句子。(1)小组合作沟通识字的方法,并全班汇报。(2)开火车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状况。(3)读好长句子,先读好停顿,再指导读好反问的语气。课件出示: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老师范读,指名读,读好停顿和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4.指名读课文,评价读
10、书状况。(1)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2)指出读的不足之处。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只有把生字词驾驭住,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这一环节中,老师应激励学生以主子翁的看法对待学习,培育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既落实了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好,避开了枯燥。三、再读课文,弄清故事的起因。1.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索:曹冲为什么要去称象呢?他称的大象是什么样的? 2.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语句,体会“又高又大”的意思。课件出示: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 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1
1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大象“又高又大”的样子。(2)指导朗读,抓住“又高又大”“像四根柱子”等词语,读出“又高又大”的感觉。(3)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见过哪些“又高又大”的事物? 3.官员们见到“又高又大”的大象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出示: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争论:“这么大的象,究竟有多重呢?” (1)指名读官员们说的话。(2)思索:官员们见到大象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一边一边”“究竟”体会官员们内心的想法。(3)学生沟通: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的意思。(4)仿照“一边看一边争论”的样子,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从中感受官员们想知道大象体重的迫切心情。(5)小结:看着大
12、象,大家纷纷惊羡,都想知道大象的体重,这才有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设计意图: 初读重在整体感知,通过“曹冲为什么要去称象呢?”这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中想象,无须老师过多的分析和赘述。着重紧扣第1、2自然段中详细描写大象的样子和官员争论纷纷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读中想象,读中品尝,同时,随文认字、写字,落实第一课时的目标,始终遵循语文的实践之道。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学习“柱、杆”这两个生字,认清生字的形,相互提示易错的部件。2.描红、临写生字,老师个别指导。3.全班展评,修改。4.课外熟读课文。设计意图: 教学中老师应多渠道
13、、多方式地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词,使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好玩,进而让学生主动、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描红、临写生字,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实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本课14个生字,会写“做、然”等6个生字,会写“究竟、然后”等词语。培育识字、写字的实力。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给内容排序,借助提示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3.探讨沟通“为什么曹冲称象的方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慧才智,学习曹冲擅长视察、勤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听写“称象、柱子、秤杆、一同”等词语。2.导入:上节课,我们
14、和曹冲一起看到了又高又大的大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究竟有多重。他们想怎样称大象呢? 二、对比阅读,体会“曹冲称象”之妙。1.自由地朗读第35自然段,想一想:官员们提议用什么方法称象? 2.默读课文,画出官员们提议称象的方法,他们的方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全班沟通归纳。课件出示: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1)沟通探讨:这种方法可行吗?指导读对话。(课外拓展:官员们提议的其次种方法) 课件出示: 官员们提议的其次种方法: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地再称。(2)学生沟通探讨:曹操同意这两种方法吗? 课件出示: 曹操
15、听了直摇头。(3)通过“换词”的方法理解“直”的意思。(直:不住地,不停地)“直摇头”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读出曹操的不满。(4)分角色朗读曹操和官员们的对话,读出曹操的不满足,读出他们无计可施的无奈。设计意图: “争论”“直摇头”都是让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里来理解的,但方法有所不同,各有妙处。“争论”出现在第2自然段,却是借用第3自然段里官员们怎么说、怎么议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的;“直”是通过换词法来理解的;“直摇头”则是通过动作演示来领悟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把学习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紧密联系起来了。3.再读,思索:官员们的方法并不行行,那么曹冲是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体重的呢
16、? 课件出示: 我有个方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1)指名读描写曹冲称象的语句,想一想他是怎样做的。(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步骤) (2)师生合作读,了解曹冲称象的详细方法。读后探讨沟通:曹冲的方法能称出大象的体重吗? (3)老师现场模拟演示曹冲称象的步骤。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可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4)请学生完成课后其次题,给内容排序,借助“先、再
17、、然后”等词语,指导学生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说得清晰、有条理。课件出示: 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赶象上船 (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在船舷上做记号 ( )称石头的重量 4.细读、思索、探讨: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 (1)分小组探讨: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官员们的方法相比,好在哪里? (2)归纳展示: 课件出示: 官员曹冲 用大树做秤来称重用船来称 (借水的浮力来称大象) (3)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 曹冲七岁。曹冲才七岁。 让学生比较着读一读,体会“才”字的表达效果,读出惊异、赞美的语气。感受曹冲的聪慧才智,学习曹冲擅长视察、乐于动脑
18、、大胆表达的品质。 课件出示: 擅长视察 乐于动脑 大胆表达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细读、思索、探讨,读思结合,读悟结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抓住“先、再、然后”进行说话训练,指导他们有条理地说清晰,不仅巩固了所学学问曹冲称象的详细步骤,而且学习了方法有序表达,熬炼了他们语言表达的实力。通过探讨沟通“为什么曹冲称象的方法好?”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实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上自由地朗读,模拟演示,在落实课后练习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曹冲的聪慧才智,学习曹冲擅长视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出示“底、做、岁”等6个生字,视察生字的特点。2.
19、老师范写,强调“半包围结构的字”和“四点底的字”的书写规律。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4.拓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课后,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1.多样识字,理解词语。 教学中我采纳随文识记“曹、底、岁、站”等生字,看图识记“称、杆、秤”,偏旁识记“柱”等方法认读本课的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换近义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才、直、争论、果真”等词语的意思,再运用让学生开火车读、领读等方法巩固学习生字。2.朗读品尝,引导说话。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教学中我采纳对比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围绕“为什么曹冲称象的方法好?”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索、探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生成自己的阅读体验。用课件演示、实物模拟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结合课后其次题,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依次的词“先再然后”,有条理地说清晰曹冲称象的步骤,为复述课文做打算。3.拓展延长,创新思维。在课堂的结尾处,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建性的思维:“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类文链接学生的心情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情地探讨。有的学生提出用人代替石块的方法,这就熬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