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提纲.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心理学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提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包括人与动物)及其发展规律二、心理学研究内容二、心理学研究内容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心理状态:注意状态、睡眠状态等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核心)三、三、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产生:心理学有短暂的历史-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四、心理学体系四、心理学体系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心理学体系行为主义(华生
2、,桑代克,托尔曼、斯金纳等)精神分析(弗洛伊德,阿德勒,霍妮等)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勒温、费斯汀格等)五、心理学的性质:五、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心理学具有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性质.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2、调查法:书面调查(问卷法)口头调查(晤谈法)3、个案研究4、测验法5、实验法: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第二章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科学的心理观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1、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物有规律的应答。2、反射的种类: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的
3、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有机体在后天习得的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条件:1、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2、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强化);3、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3、两种信号系统(1)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第二信号系统:由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谈梅止渴、望梅止渴、偿梅止渴)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1)区别)区别a.所属不同: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独有的b.基础不同:第一信号系统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c.广度和丰富性不同:第一信号系统限于具体刺激物,第二信号系统
4、代表一类刺激物(2)联系)联系a.第二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b.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有调节作用二、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二、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1、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结果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2客观现实指主体意识以外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包括(1)自然现实;(2)加工改造后的物质现实;(3)社会现实;(4)人体现实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第三章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感觉与知觉一、感觉一、感觉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产生的刺激来源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
5、、平衡觉、内脏感觉(机体觉)3、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一)感觉适应(二)感觉对比1、同时对比2、先后对比(三)感觉间的相互作用1、相互影响 2、相互补偿 3、联觉(四)视觉后像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段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后像。二、知觉二、知觉1、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2、知觉的基本特性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3.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他人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他人知觉:与他人交往中,通过感知他人
6、的外部特征,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他人知觉偏差:1.第一印象 2.晕轮效应 3.刻板印象 4.近因效应 5.错觉错觉(视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方位错觉)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2)产生的生理机制不同(3)影响因素不同2、联系(1)两者同属认识活动的初级形式,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3)知觉并不是感觉的机械相加。第四章第四章记忆记忆一、记忆概述一、记忆概述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加工的观点)2、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
7、过程,其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再认3、记忆的表象特征:1、直观性:不鲜明、不完整、不稳定2、概括性3、可操作性4、记忆的分类: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2、根据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长短: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特征特征:a.信息容量大 b.保持时间极短c.信息没有进行任何加工,保持原有信息 d.信息部分被识别,部分不被识别短时记忆(电话号码式记忆)特征:a.时间很短 b.容量有限(72)c.意识清晰 d.操作性强长时记忆:特点: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二、记忆的基本规律二、记忆的基本规律(识记保持回忆)识记31、识记: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8、,分为无意识记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有意识记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以及对材料是否理解,分为机械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意义识记2、影响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2)对识记材料的理解(3)识记材料的数量(4)识记材料的不同性质(5)主体的情绪状态保持和遗忘1、遗忘: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2、遗忘的理论(1)衰退说(2)干扰说(3)提取失败说(4)动机性遗忘说3、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52)4、影响遗忘的因素(1)时间因素的制约(2)记忆材料的性质(3)记忆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4)记忆材料对个体的意义和作用的影响(5)记忆材料的序列位置的影响记忆材料的序列位置的影响(P52)(前摄抑制:指先学
9、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记忆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如何组织复习及时复习理分配复习时间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动用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过渡学习再认或回忆的规律1、再认影响再认的条件:1、识记的准确性和巩固度 2、与经验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2、回忆无意回忆直接回忆是否有目的回忆方式有意回忆间接回忆3、回忆难于再认、回忆难于再认4、影响回忆效果的主要因素1、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 2、联想线索 3、干扰的影响 4、主体的情绪状态回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3、记忆的准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第五章第五章思维与想象思维与想象一、思维
10、一、思维1、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种类:(一)根据思维凭借的对象:(一)根据思维凭借的对象:1、动作思维、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抽象思维(二)根据思维的指向性:1、发散思维2、聚合思维(三)根据思维的独创性:1、习惯思维2、创造思维3、思维的过程(一)分析与综合(基本过程基本过程)(二)比较与分类(三)抽象、概括、具体化4、问题的解决(一)方法试错误 试搜索 段目的分析(二)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三)、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1、知觉特点2、心理定势的影响(功能固着)3、酝酿效应4、动机状态5、
11、实践知识6、个性差异二、想象二、想象1、定义: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2、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 补充功能 代替功能43、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一)无意想象(一)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梦睡眠: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做梦)梦: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的想象活动。做梦,是脑正常功能的表现。它不仅无损于身体健康,而且对脑的正常功能的维持是必要的。(二)有意想象(二)有意想象1、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或实物标志(图形、图表、模型等),在头脑中产生相应的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提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