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特征与临床影像学诊断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docx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特征与临床影像学诊断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特征与临床影像学诊断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特征与临床影像学诊断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721300陕西宝鸡市陈仓医院内科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临床诊断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表现符合SAE的病例的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两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深部脑白质呈不甚对称的长T1长T2信号,无占位效应,全部病人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池扩大,表现为脑萎缩。结论:MRI结合临床表现,能对SAE作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临床特征 MRI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老年性脑血管疾病。作者就在实际工作中随机抽样的50例由MRI确诊的SA
2、E病例所见,结合临床特点,探讨MRI对SAE的诊断价值。 资料及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5,平均年龄65.5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36例;言语不清、进行性智力减退及痴呆者28例;肢体偏瘫18例;精神障碍7例;头晕、头疼46例;癫痫2例。 临床特征:表现为急性发病者占1/3,慢性发病者占2/3。以精神症状(渐进性记忆障碍性格变更)为首发者32例,轻度不对称性锥体系征24例,锥体外系征(肌张力增高、震颤)13例,构音障碍12例,尿失禁3例。 方法: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后12天行头颅CT及MRI扫描,运用东软Superopen0.35T磁共振扫描设备,运用T1WISE序列及T2W
3、IFSE序列,FOV240,TR390 TE15,TR4000TE33/132,THK8mm,层间距0mm。 结果 两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深部脑白质呈不甚对称的长T1WI长T2WI信号,无占位效应,在T1WI图像上呈低信号,T2WI图像上呈高信号,全部病人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池扩大,表现为脑萎缩。35例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15例为单发性脑梗死,其中6例伴出血灶。其11例CT未发觉脑梗死,由MRI明确诊断,主要是对脑内脱髓鞘变更的范围和脑萎缩的程度,梗死灶的大小、部位,是否合并出血进行了视察,对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有着深远的意义。 探讨 SAE发病年龄一般多为老年人,83%属于608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皮质 动脉 化性 临床 特征 影像 诊断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