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从痰瘀论治理论探讨 慢性肾衰竭5期.docx
《慢性肾衰竭从痰瘀论治理论探讨 慢性肾衰竭5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肾衰竭从痰瘀论治理论探讨 慢性肾衰竭5期.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慢性肾衰竭从痰瘀论治理论探讨 慢性肾衰竭5期 摘要:慢性肾衰竭(CRF)起病隐袭,进展缓慢,病程较长。痰瘀互结是CRF的主要病理产物,并贯穿于CRF的始终。分析CRF的发生发展与中医痰瘀互结理论的关系,并结合“痰瘀同源”学说探讨从痰瘀论治慢性肾衰竭的可行性,有助于提高CRF的临床疗效,丰富CRF中医病机理论,为中医药治疗CRF供应新的思路和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痰瘀;慢性肾衰竭;论治;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6-1166-04 慢性肾衰竭(CRF)是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肾单位严峻毁损,而不能维持生物
2、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致使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方面发生紊乱,且进行性恶化、难治的临床综合征。其进行性恶化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主要与细胞外基质积累,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高代谢,脂代谢紊乱,肾小管间质损害,细胞因子,高血压,大量蛋白尿等多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中医学认为CRF是一种本虚标实之证,脏腑虚损尤以脾肾虚衰为本,瘀血、痰浊、水湿、浊毒等损及肾络为标。叶天士提出了“久病人络”,强调“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的络病理论,为后世活血化瘀法的探讨供应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CRF从瘀论治,驱邪外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1痰瘀与CRF的关系 痰瘀是CRF进
3、展过程中的必定产物,亦是。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一问质纤维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基础与临床探讨已经证明瘀血及痰浊是导致肾功能衰竭重要的致病因素。CRF患者多见面色晦黯、肌肤甲错、腰痛、肢体麻木、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迂曲、脉细涩等血瘀证表现,说明其体内瘀血的存在。可见血瘀存在于CRF发展的过程中。探讨亦证明,血液中异样增高的脂质即是一种痰浊。而脂代谢紊乱(高血脂)是CRF进行性恶化的机制之一,可加速肾小球硬化的进程。 1.1痰瘀与肾的生理病理 肾脏为水火之宅,内寄真阴而寓元阳,肾藏精,主水,主骨生髓,司二阴。为诸脏之本,一旦肾失所藏、所主及所司,则人体气血阴阳的代谢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导致痰
4、、瘀、湿、浊等多种病理因素的产生,痰瘀互结同病则势必会促进病情进展,加快CRF的进程。在CRF中,痰瘀的产生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1肾精不足化生无力 肾精,即肾脏所藏之精,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正如索问金匮真言论篇所云“夫精者,身之本也”。肾精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能调整脏腑之精,参加血液的运行,肾精不足,则激发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受损,化生之气虚弱,气虚运行无力,加之生化之源匮乏,气血化生不足,血运无力则渐成瘀血;而痰是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津液又是化生血液的原料,痰之生,虽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但痰之本在。肾。肾精不足,津液亏虚,输布失常,导致水液停蓄凝聚而成痰,或因下焦血虚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慢性肾衰竭从痰瘀论治理论探讨 慢性肾衰竭5期 慢性 衰竭 痰瘀论 治理 探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