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护津,菊萸相伴] 菊萸.docx
《[秋季护津,菊萸相伴] 菊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护津,菊萸相伴] 菊萸.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秋季护津,菊萸相伴 菊萸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气候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初入秋令,天气仍旧很热,但晚间已渐渐凉快,日夜温差较大,所以有“立秋早晚凉”之说。秋分以后,云淡天高,凉风习习,晴多雨少。这一气候特点,人们经常用“秋高气爽”来形容。此时瓜果谷物成熟收获,树木花草慢慢凋谢。晚秋则初霜驾临晨间,气候渐渐转冷。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环境的改变,从“夏长”到“秋收”是自然阴阳的改变,而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由“长”到“收”变更。秋气与人体肺脏相应,故有“秋气通于肺”的说法。肺主气,司呼吸,以鼻窍与大气相连,以皮肤汗孔与外界相通。顺应秋天的气候,使肺脏得到滋养,能保持肺气清,呼吸平,
2、汗孔由疏转闭,为冬天做好打算。正如古代医家在黄帝内经中指导我们的一样:“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静,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因此,秋季必需留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养生保健应遵循“养收”这一原则。 防燥润肺养阴敛神 燥,是秋令的主气。由于这种干燥的气候,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潮湿,人体的津液也简单缺乏,因此可使人感到咽喉干痒、鼻腔干燥、皮肤干涩等不适。肺与皮毛相连,而且特别娇嫩,不耐干燥,若有外邪侵扰,肺脏的清润、宣发、肃降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出现咳嗽,甚至痰中带血。古人把肺比方成悬挂着的金钟,若有秋燥犯肺,就会
3、使肺的金钟鸣响而出现咳嗽。这个比方也可以使我们牢记秋季养肺的重要性。为了防燥,就要补充水分,爱护人体的津液。室内过于干燥时,可以适当洒水、拖地,保持肯定的湿度,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加湿器来保证夜晚睡眠时室内达到肯定的湿度。人体补充水分,可以通过多饮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再去饮水,要时时记得补充水分。还可以通过多吃如梨、苹果、荸荠、甘蔗之类含汁液丰富的水果,来补充水分。秋凉后,人体的生理功能渐渐复原,脾胃功能渐渐好起来,可以适当选用莲子、山药、扁豆、人参、银耳、燕窝、琼玉膏、二冬膏等补品。此外,中医养生还相当重视内补,就是用口中的唾液来补充水分。唾液又称为“玉液”,是人体珍贵的津液,晨起或空闲静坐时
4、用舌头在口腔中搅动,待口中充溢唾液时,渐渐分三口吞下,同时用意念想唾液下输至丹田,并随气血敷布全身。这种方法中医叫做“赤龙搅海”。“赤龙”喻舌头,可谓形象生动。此法简洁好用,长期坚持,信任您能收到满足效果。 进入秋季,白昼变短,夜晚提前,晚间凉快,可以早些就寝,消退夏季暑热难寐遗留的疲乏。但仍要早起,即黄帝内经中说的“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起身后可进行一些动作不大、强度较小的活动,一方面顺应秋季“养收”的气候趋势,另一方面防汗出过度,防晨间凉风侵扰人体致病。秋季昼夜温差较大,要留意适时增减衣服。人体从夏天过渡过来,不宜立刻添加厚衣服,要给机体一个适应的过程。晚间早睡,可以使意志安静清静,缓和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季护津 菊萸相伴 秋季护津 菊萸相伴 菊萸 秋季 相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