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_2018年冬病夏治时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_2018年冬病夏治时间.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_2018年冬病夏治时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肯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古人在养生之道中获知的“合于阴阳,调于四时”之理,依据自然界改变对人体的影响,推算气血运行盛衰与经穴开合,进行贴敷治疗,疗效优于平常。 适应证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简单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是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堵塞性肺病;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等疾病。 首都医科高校附属北京
2、同仁医院传统医学科陈陆泉介绍说,不是全部的哮喘都可以贴敷治疗。由于贴敷中主要含有白芥子、细辛、生姜汁等自然中药,药性偏于温性,故对于病程较长的伴有少气、白稀痰的慢性支气管哮喘效果更为显著,但对于哮喘急性期发作患者,以及支气管扩张伴发哮喘效果不佳,对于咳黄脓痰或咯血的哮喘患者不宜运用。 北京中医药高校东直门医院推拿科主任刘长信说,“冬病夏治”不仅对咳嗽哮喘有用,还可以防治颈肩腰腿痛。而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还须要选择不同的“冬病夏治”方法。一般而言,慢性颈肩腰腿痛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主要症状为各关节难受、活动受限。而引起这种难受的主要缘由,就是“寒痰”、“瘀血”和“气血虚弱”。三伏
3、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气血运行最快,出汗排毒最多。所以,借助三伏的这个有利条件,再通过外力进一步提升人体阳气,会有更好的祛寒、活血和补虚的作用,所以能更好地缓解和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痛。冬病夏治应当男女有别。中医说“男子以肾为先天”,所以对男性的慢性颈肩腰腿痛,往往须要补肾壮阳;而“女子以肝为先天”,因此女性则须要养血柔肝的方法。 操作规范 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阅历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纳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限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纳生药。 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
4、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采纳干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纳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依据原有的阅历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 g:10 ml,可以依据各地气候因素和阅历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运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 cm,高度0.5 cm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 cm
5、5 cm(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1天进行贴敷治疗(假如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2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2010年起始时间为7月19日(初伏第1天),不得擅自提前运用。 贴敷时间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详细贴敷时间,依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实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接着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依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禁忌与慎用人群 禁忌人群 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咳黄浓痰、咯血患者;医生认为不宜运用的患者。 首都医科高校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传统医学科陈陆泉还介绍说,年龄1岁;发热,体温37.5;严峻荨麻疹,均应禁用。 慎用人群 孕妇;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峻心脑血管病、严峻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