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光荣户典型优秀个人事迹材料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贫致富光荣户典型优秀个人事迹材料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脱贫致富光荣户典型优秀个人事迹材料3篇 脱贫致富光荣户典型优秀个人事迹材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金扶持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育贫困户可持续发展的实力。下面是派克资源网小编为大家打算的脱贫致富光荣户典型优秀个人事迹材料3篇 ,希望大家喜爱。01在陈户镇寺沟村有一名贫困户,他身残志坚,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只要认准的事,不管面临什么困难,他总是解除万难、全力以赴。提起他村上无人不知,他就是陈户镇寺沟村致富光荣户刘佰成。刘佰成,男,1966年生,陈户镇寺沟村二社村民。因本人视力残疾,外出务工找不到合适工作,儿子在中学就读,老母亲年迈体弱,2013年被评为陈户镇寺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2、。因为无固定收入来源,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刘佰成曾一度失去了对将来的信念。为帮助刘佰成早日脱贫,陈户镇寺沟村村委会通过两委会议,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多次上门给他讲解精准扶贫相关政策,激励他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耐性讲解彻底变更了刘佰成的思想,让他意识到要想变更自己的生活现状,他必需要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努力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金扶持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育贫困户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在多方指导和帮助下,刘佰成确定开展大棚种植。有了目标、有了方向,说干就干,靠着肯定要脱贫的精神,在政府扶持下和寺沟村种植示范园的带动下,2015年申请精准扶贫专
3、项贷款5万元,在寺沟村综合种植示范园承包了一座香菇大棚。由于学问和技术的欠缺,加上身体残疾,使得他的香菇种植之路比别人走得异样的艰辛。白天他在大棚里视察和检查菌棒生长状况为菌棒喷水通风,只有晚上夫妻二人才有多余时间来学习种植技术,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多方电话询问专家。通过不断摸索,刘佰成渐渐驾驭了香菇种植技术。在种植香菇过程中,要留意脱袋转色、水分限制和杂菌污染。香菇菌棒拉运到大棚后,就要进行脱袋转色处理。这一关特别重要,转色好,比较正常,香菇产量高,转色不好,会造成后期杂菌污染严峻,会提早解体,造成减产。谈起香菇种植的诀窍时,刘刘佰成已能夸夸其谈。通过夫妻二人起早贪黑不断努力,2015年,刘佰成
4、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7851元,实现了脱贫摘帽。在自己脱贫摘帽后,刘佰成并没有停下奋斗的步伐,他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种植规模,2019年刘佰成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已能达到12836元,实现了稳定脱贫。在谈起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时,刘佰成笑着说:多亏了共产党的好政策,才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当贫困户并不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还是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他还表示,现在他很有信念,将来他会不断扩大自己的种植业,将自己驾驭的香菇种植技术教给其他贫困户,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02 1986年, 陈建清中学毕业后,嫁给了三青沟村村民邓洪祥。上世纪80年头的三青沟,因偏僻贫
5、困,没有人情愿到村里教书,村小荒废多年。陈建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找到村委会,决心重新把学校办起来。1986年秋天,在村委会的支持下, 学校重新开课了。 1987年, 儿子邓胴文诞生,却不幸患上了先天性癫痫病和智力障碍。为了给儿子治病,她花光了家中全部的积蓄。虽然教书每月只有几块钱, 但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不被命运折服的她一干就是24年, 让村里近200个孩子走出了大山。2001年,三青沟村委会换届选举, 陈建清全票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正值陈建清打算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家里的不幸接踵而至。婆婆陈雪珍摔断了腿, 在外打工的丈夫邓洪祥在一次事故中将盆骨摔成粉碎性骨折。2009年, 厄运再次
6、砸向陈建清,她患了有不死癌症之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陈建清的状况,牵动着村干部和乡亲们的心,大家自发前来探望她、激励她。为此,陈建清决心自学医学学问,来调理自己和亲人的身体。经过努力,她胜利考取了乡村医生资格证,成了村里唯一的乡村医生。从今,三青沟的山路上,又出现了陈建清送医送药的劳碌身影。在工作中,一心一意为村民考虑,就可以遗忘病痛、遗忘苦恼。陈建清说。当领头羊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肯定要把路修起来!2012年底, 陈建清向村民们作出了承诺。通过多数次跟村民们掏心窝、讲道理, 最终全村修路的看法统一了。2014年, 寄予着全村希望的通村马路竣工。2014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而此时的三青沟村,
7、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40户124人。贫困不会生根,富有不是天生,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自己也要找活路!陈建清与其他村干部一合计,选定了荒山变金山、杂草变牧草、农夫变股民的发展思路,并主动动员村民,帮助回乡创业乡友建立领头羊专业合作社,组建三青沟村脱贫奔康产业园。引进产业只是第一步, 带动群众致富才是关键。陈建清提出托养寄养助农增收发展模式,引导53户村民以入股的形式托养黑山羊近200只、肉牛80头,协调30多名贫困户人员常年就近务工, 人均年收入达2万余元。2016年,三青沟村整村退出贫困村, 光荣摘掉贫困帽。2018年,陈建清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盼, 让陈建清的步伐迈得更
8、大了:挖鱼塘、发展有机水稻和牧草场陈建清先后获得了四川孝亲敬老楷模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03蒲曾培,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镇三和新村铲子湾组职业农夫,今年47岁,全家4口人。他所居住的三和新村铲子湾组虽然地处偏远,但在党的扶贫政策的阳光普照下,他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蒲曾培家2014年建档立卡,2015年实现脱贫,3年后被评为怀化市2018年度脱贫致富光荣户。脱贫5年来,蒲曾培用他自强不息的毅力和勤劳才智的双手为自己开拓了一条致富路,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能手、脱贫典型。院党组书记、院长米久松和蒲曾培在农田旁6年前,他女儿在读中学,儿子在读小学,妻子身体不好,年近7
9、0的父母须要赡养,全家4口人的生活主要靠种植3亩稻田维持,收入微薄,生活拮据,他感到生活特别沉重,对将来的日子也看不到希望.看着早出晚归的父母、好学而又主动渴望上学读书的儿女以及和善而又任劳任怨的妻子,他决心用自己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给亲人一个温馨的家庭。蒲曾培的黑木耳种植基地蒲曾培的石蛙养殖基地上天总是会眷顾那些踏实勤劳的人。近年来,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铲子湾村,他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县法院驻村干部与帮扶干部常常到家里走访,和他谈心沟通,查找致贫的缘由和症结,帮助他谋划和实施脱贫致富的出路和方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米久松(右二)与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曾凡青(右一)在蒲曾培(左一)的石
10、蛙养殖场里2015年,政府第一次为他供应了5万元贴息贷款发展产业,使他家香菇、黑木耳种植和牛蛙养殖始终持续成为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村里还给他支配了护林员岗位,一年有固定工资收入1万元。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他的两个子女也享受到了国家的教化扶贫政策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新的起色。2016年,他家的20000袋香菇卖得了好价钱,15000棒黑木耳也喜获丰收,当年,他家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10000元。这年,他女儿考入中南民族高校,儿子也进入初中读书,生活的不断改善,子女的学习进步,让他一家对将来美妙华蜜生活充溢了信念和希望。蒲曾培新购买的车辆有信念就有干劲,有希望就有力气。为了实现更大的脱贫致富幻想
11、,2018年他家的牛蛙养殖项目启动了。在村两委、法院扶贫工作队及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办起了牛蛙养殖场,这可是个新挑战。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在他的骨子里有一种不畏难、不服输的性格。在辛勤劳作之余,他从书本中、电视上学习驾驭养殖牛蛙技术和常用学问,虚心向养殖大户沟通和探讨养殖阅历。经过虚心学习和不懈努力,当年他养殖的6000只牛蛙就将他家纯收入增至20000元。国家的政策好,他还要扩大养殖规模,让全家过上更美妙更华蜜的生活。他始终胸怀这一美妙的志向,更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为家庭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家里买了小车,修缮了住房。女儿顺当毕业,正在打算考研。儿子职中毕业后,凭借一身技术,正在广东东莞打拼发展。蒲曾培2018年10月获评市2018年脱贫致富光荣户时,驻村扶贫队长姚武鸣(右一)和村总支书记杨长信(左一)为其送上荣誉证书奋斗无止境,发展不停步。如今他家已经稳定脱贫,迈出了从脱贫到致富奔小康的坚实步伐,并走上了富有之路,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家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接下来,他将起先规划新的发展思路,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接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演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精彩故事,去书写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宏大奇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