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加减两步应用题》教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加减两步应用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加减两步应用题》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下册加减两步应用题教案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化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 8081页例1,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相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驾驭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培育学生举一反三,敏捷解题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今年的10月1日是我们宏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50岁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一些同学做了很多漂亮的花朵。 板书: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 依据这两个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
2、道完整的应用题呢?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口述,电脑出示。) 大家细致视察,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 (2)师:老师也提一个问题-做了多少朵红花?(板书)看能不能解答?为什么?(因为题中没有告知红花与黄花、紫花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 假如老师增加一个条件-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板书)。现在红花与黄花、紫花有关系吗?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了? 二、进行新课 1师:这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例1,谁来把题读一遍。 2引导理解题意。 这道题告知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 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呢?(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画线段图。 师:我们可以借
3、助线段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边说边画)黄花有多少朵?接着画线段表示紫花的朵数,表示紫花的线段应当比表示黄花的线段长呢?还是短呢?为什么短?画完后问:哪一条线段表示的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呢?(指名上台指出)再画表示红花的线段(师有意把表示红花的线段画得和总数一样长)。提问: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对?应当怎样改?这条线段就表示红花的朵数,也就是这道题要求的问题。 4分析、解答。 (1)师:请大家想一想,求红花的朵数用一步计算可以吗?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需先算什么? (2)师:每一步怎样算呢?求出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请你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式解答
4、,谁最先做完,就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做完后看书自检。 (3)小结:解答例1时,已知红花的朵数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题中没有干脆告知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要先算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红花,须要几步计算?(两步。)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6改编例题。 (1)师:下面老师把例1变更一下,把第三个已知条件中的少改为多。(电脑出示。) 请你默读题目,思索以下问题: 这道题和例1比,哪些地方发生了改变? 线段图怎样改? 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依据学生探讨状况归纳后,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板演。集体订正。问:解答这道题须要几步呀?第一
5、步算什么?其次步算什么? (2)师:下面老师把例1再变更一下(电脑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后,先提问上述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 师生集体订正。 7比较归纳。 (电脑出示)思索: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探讨。 小结:这三道题讲的事情相同,前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相同,第三个已知条件不同。从解答方法来看,因为红花的朵数都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总数没有干脆告知,所以三道题都须要两步计算,先算出来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不同的是求红花的朵数计算方法不同。因为例1告知我们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应当用总数减3;想一想
6、第1题是告知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应当用总数加3;想一想的第3题是知道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3个43,所以用总数乘以3。大家在做应用题时肯定要仔细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多媒体出示)填空: (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需先算()。算式是:()。 (2)畜牧场养出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求养绵羊多少只,必需先算()。 算式是:()。
7、 2小嬉戏-猜一猜: 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出老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 四、课堂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两步应用题,做题时要仔细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该怎样计算。 五、布置作业(略)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娴熟掌?quot;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是驾驭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难点是找准题目中的中间问题。依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设想: 1开讲激趣。 上课伊始,由庆祝国庆节学生
8、做花的话题引出了复习题,使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基本领实都来源于生活实际,贴近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化。 2留意沟通新旧学问之间的联系,重视应用题的结构教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学问联系紧密。我留意运用迁移规律引入新知,使学生主动地获得学问。 在学生依据两个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完复习题后,我设疑:假如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能不能解答呢?经过探讨,学生明白:题中没有告知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解答。这时,我再增补一个条件引出了例题。这样教学,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两步应用题是由一步应用题发展而来地,即使学生认清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9、又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突出中间问题的教学。 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出中间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留意突出关键,层层设问: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黄花和紫花的总数题中干脆告知了吗?、所以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需先算什么?与此同时,留意借助线段图直观地展示分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在完成例1及想一想的教学后又引导学生比较三道题目的异同,再一次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强化这个相识。 4导、放结合,培育学习实力。 教学中我留意留给学生充分思索的空间和时间,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自己思索的问题,老师决不示意。导就是启发引导,重点是帮助学生正确
10、提出中间问题,明确解题思路,授人以渔;放就是放手让学生对例1及想一想进行试解,这样,不仅使学生享受到尝试解题的胜利喜悦、也熬炼了他们学会学习的实力。 5学以致用,强化新知。 课末,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的小嬉戏,就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让学生体会出新知的用途,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增加了课堂情趣。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教学的全过程,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 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内容: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
11、题(书p5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能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学步骤: 一、打算引新 1、秋天到了,让我们到果园里看看吧!果园里种满了什么树呀?假如老师告知大家果园里有苹果树1420棵,要求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出示打算题1)你能解答吗?为什么?谁来补一个条件呢? 2、学生补充条件,并列式计算 梨树有1000棵 1420+1000=2420(棵) 3、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谁能补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学生口答补充:(1)梨树比苹果树少420棵 (2)梨树比苹果树多420棵 (3
12、)苹果树比梨树少420棵 (4)苹果树比梨树多420棵 4、揭题: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新课,现在我们先一起来探讨第一种 二、探究新知: 1、探讨例3 (1) 读题,找条件和问题,师画出线段图 (2) 依据小黑板上的思索提示,同桌互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3) 学生在本子上试做这道题,只用列出分步算式,快的同学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4) 指名板演算式,集体沟通:指名说解题思路,1420表示什么?1000表示什么? (5) 综合算式怎么写 ?谁还有不同的写法?1420-420表示什么? 2、假如补充的是“梨树比苹果树多420棵”,你怎样想?怎样算呢?依据思索提示自己思索后在本子上
13、列式计算。 指名板演,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结: 我们今日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条件上有什么不同?只有两个条件的时候,其中一个条件须要用到几次,这两题中的哪个条件用了两次?第一次用它求什么?其次次用它求什么?但今日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一点还是相同的,那就是关键都是先求出中间问题。 三、巩固深化 1、p52练一练1,请学生写在书上,集体校对 2、p52练一练2,看线段图列式计算 3、p52练一练3推断:谁的解法对? 小刚:240+40=280(人) 小明:240+40=280(人) 240+280=520(人) 小华:240-40
14、=200(人) 240+200=440(人) 小青:240+240=480(人) 480+40=520(人) 小组探讨,选出正确的答案,错的答案要说说错在哪里? 4、p53练一练5 5、p53练一练4 四、总结 今日你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会分步解答比较简单的加减复合应用题. 4.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解题关键找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打算 白皮球图6个、花
15、皮球图18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依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依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打算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 24-20=4(个)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
16、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驾驭得很好.假如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干脆给出,而告知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干脆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日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 学习例1(接着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未知 学生口述,老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
17、说一说?老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课本P6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需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干脆给了?那应当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依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同时板书: 依据板书,请同学们探讨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需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探讨,在老师的指导下,请好的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需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依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时板书
18、: 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还剩多少个? 6+18=24(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 2.总结学习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仔细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其次要找出已知、未知,仔细在题上标出.第三要仔细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终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仔细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看谁做题仔细,解答正确.同时板书. (1)读题.(2)找已知、未知.(3)分析数量关系.(4)正确解答. (三)巩
19、固反馈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 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相互探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 2.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依据做题状况,进行指导. 3
20、.比较练习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仔细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4.总结 今日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1、2题.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示: 单元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减两步应用题 年级 数学 下册 加减 应用题 教案
限制150内